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 A医院心胸外科在 2017-2018年接诊的 60例手术患者,分两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或者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各组人数均为 30,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精神障碍发生率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前,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别,在护理之后,两组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都出现了下降,但是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更大。从精神障碍发生率上来说,常规护理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 50%,要远远高于心理护理组的 20%。结论:对心胸外科的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来对其展开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降低发生精神障碍的概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心胸外科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心理护理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的心胸外科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探讨了我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50例心胸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随机抽签将其分组为常态组以及个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常态组实施常规护理,个性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个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切口感染4.00%(1例)、肺部感染0.00%(0例)、活动性出血8.00%(2例),低于常态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手术治疗 心胸外科患者 个性化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胸外科护士457人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医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胸外科护士503人次为观察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次员的学习能力、评估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培训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 胸外科护理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胸外科护士分层培训对于促进责任制综合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进行的培训的15名胸外科护士,将其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采用分层培训方式进行培训的另15名胸外科护士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种培训方式对促进责任制综合护理模式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护士培训后理论笔试、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研究组护士工作的胜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外科护士分层培训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责任制综合护理质量,可推广。

  • 标签: 胸外科护士 分层培训 责任制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行为科学管理法在胸外科护理风险管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浙江医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236例患者。其中11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另外118例患者采取行为科学管理法,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经过治疗后的医疗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将行为科学融入在风险管理中,对护理风险进行管控,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提高了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行为科学管理法 胸外科 护理 风险管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8例行胸外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改良Possum评分以预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并与患者实际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54例患者(50%),共计发生并发症例次79次,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发热24.05%、肺不张12.66%、伤口感染8.86%。术后共计死亡3例患者(2.79%),2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1例患者死于脑梗死。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5.96±1.5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4.02±1.74)分,均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4.02±1.44)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2.76±1.53)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7.02±1.6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6.92±1.68)分,均显著高于术后存活患者的术前生理学评分为(14.28±1.47)分、手术侵袭程度评分为(13.16±1.61)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60例(55.56%)、死亡病例7例(6.48%)均略高于实际情况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胸外科手术患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预测值比实际值略高,但在统计学上与实际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Possum评分 预测 胸外科 并发症 死亡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微创胸外科临床治疗中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儿科64例行胸腔手术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2),常规组患儿采用传统胸管联合水封瓶,而观察组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联合自带负压硅胶球囊,比较两组引流方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患儿术后调查表明,两种引流总量差异不明显,p>0.05;而观察组24h胸腔引流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并且其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微创胸腔外科临床治疗中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可有效提高患儿引流效果。

  • 标签: 多槽硅胶引流导管 微创胸外科手术 负压硅胶球囊
  • 简介:华佗(?-208年),字元化,又名勇,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三国志》中均有关於华佗的记载。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 标签: 华佗 外科 《后汉书》 《三国志》 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