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Prahu,是十八和十九世纪时东南亚的帆船,其数量众多,使用范围广泛,为东南亚各国航运和贸易的最主要交通工具。迄今为止,国内外史学界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尚无人问津。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东南亚帆船及其名称的历史回顾在探讨东南亚帆船之前,了解一下其名称是有必要的。马来语中的Jong一词,苏门答腊米南迦保的Ajong,表示船只,往往指大船,欧洲人所称的Junk与之同源。但是,Jong一词到底是东南亚固有的,还是源于中国,各家说法不一。蒙果维(p.Y.Mang-

  • 标签: 苏门答腊 十九世纪 马来语 外架 加里曼丹 天船
  • 简介:明末清初,鉴于王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弊端,顾、黄、王三大家均予以痛斥,揭橥"通经致用"的大旗,开有清一代之学风.迨至乾嘉,由于清廷屡兴文字狱,使大多数学者不敢过问政治,也无心于时事,乾嘉诸老弃"致用"扬"通经",从而使清初学风为之一变,形成盛极一时的乾嘉汉学.乾嘉汉学曾在诸多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只注重繁琐考证的考据学已与整个学风的转向发生(牛氐)牾.道咸之间,方东树著,立足于经世致用的宗旨,融通汉宋,集前人批评汉学之大成,第一次系统的对十九世纪的汉学弊端提出批评,从而对晚清学风从考据到经世的迁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标签: 方东树 十九世纪 汉学批评 汉宋兼采
  • 简介:正如牛顿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查尔斯·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了19世纪的科学。在他两部十分重要的著作《物种的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中,达尔文用自然选择的观点清楚地阐发了进化论,引发了一场不仅影响生物学,还影响宗教、哲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的大争论。

  • 标签: 社会达尔文主义 十九世纪 欧洲 17世纪 19世纪 自然选择
  • 简介:理学的西传得益于“理”概念的译介。《印中搜闻》、《中国丛报》、《中国评论》三种报刊及麦格基、理雅各等人的汉学著述中关于“理”的译释,保存了十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最原始的文献记录。翻检中学西传史上“理”的英文对译,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在接受中国理学文化时的心态以及曾经出现的分歧与争论,后者对于理学文化的西传无疑产生过推动作用。

  • 标签: 《印中搜闻》 《中国丛报》 《中国评论》 理雅各
  • 简介:[作家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复活》。

  • 标签: 百科全书 十九世纪 俄国 《战争与和平》 生活 长篇历史小说
  • 简介:摘要: 当 绘画还处于孩童时代,中西方美术的表现方式出奇的相似。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绘画也在不断的进化。西方绘画从数以千年计的再现走向表现,重理性的西方世界将绘画引领向再现的高潮,这里为其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所致。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态度更是再现绘画的重要成因,本文试图剖析西方再现性绘画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自然 西方绘画 再现性 古典
  • 简介:<正>十九世纪中叶,正当印度支那半岛上两个强大的国家——越南和暹罗为争夺对邻国的宗主权而明争暗斗、乃至兵戎相见时,西方殖民主义出现在东南亚地区。法国殖民者继在越南刚刚立下足之后,立即把其侵略的触角伸向半岛更深的腹地,首先是柬埔寨。柬埔寨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法国殖民者的东来,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第二帝国对的法国,最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和交易所投机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急速发展,大银行家要求扩大投资场所,工业巨头则力图寻求新的市场。为了适应他们的需要,拿破仑第三积极进行对外扩张。从1854年起,第二帝国差不多年年都在进行侵略战争。占领越南,窥视柬埔寨,便是这种侵略活动的必然结果。柬埔寨所具有的战略地位,使法国殖民

  • 标签: 法国政府 战略地位 印度支那 西方殖民主义 越南人 宗主权
  • 简介: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女性受到最为严苛的束缚和压迫,随着思想意识的逐渐觉醒,女性们的反抗必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十九世纪的“女性形象”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在俄罗斯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对俄罗斯文学的推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如《叶甫盖尼&#183;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谁之罪》中的柳邦卡,《罗亭》中的娜达丽雅,《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尔伽,《怎么办》中的薇拉等,她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都犹如璀璨的明珠,放出夺目的光彩。

  • 标签: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自由 追求
  • 简介: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同时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一时期,英美文学的发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多种不同的文学流派相继产生,如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流派.此时,人性意识,尤其是女性意识开始繁荣,女性小说大量问世,涌现出了许多典型的女性主义形象,本文就十九世纪英美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中的女性主义 十九世纪英美 女性主义意识
  • 简介:近年来,中国形象的异己表述已成为学界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探讨十九世纪英国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在简要概括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中国形象。十九世纪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摒弃期,在当时绝大部分欧洲人眼中中国已经是一个落后愚昧的野蛮国,中国人被视为劣等民族,成为被蔑视的对象。本文试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形象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 标签: 十九世纪 中国形象 英国文化视野
  • 简介:在1860年代,公司常常被中国官员用来指称西方的商行。中国的商人也常常把这个词作为他们向国家寻求对发展现代中国企业的支持的讨论基础,比如说郑观应就是如此。

  • 标签: “公司” 十九世纪末 合伙 信任 家族 翻译
  • 简介:作者认为19世纪英、俄两国从不同方向逼进阿富汗,展开了一系列争夺活动,其目的是想把阿富汗变为英、俄的殖民地。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争斗中,英国由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比沙俄强大,所以总是略占上风。但英国在侵阿战争中,受到阿富汗人民的反抗,损失格外惨重,英、俄瓜分阿富汗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 标签: 沙皇俄国 英国人 英属印度 殖民地 战争 阿富汗人
  • 简介:勃兰兑斯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比较视域,穿越于英、法、德三国文学之间,力图对19世纪上半叶西欧文学的演变进行一番追迹。因此,《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迥异于一般国别文学史著作,是一部比较欧洲文学史。尽管当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完全确立,"比较"却是他进行评述各国文学时自觉采用的方法。他运用了后来所称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昭示了"比较文学"批评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所在,对当今"外国文学史"编撰仍然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勃兰兑斯 比较视域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 简介: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家国同构".经过宋元明清数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三大系列基层社会组织纵横依赖、士绅官僚上下流动的双重统治格局.本文通过考察19世纪中期战乱以前安徽上下层统治结构的相互依赖和双重统治结构中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政权结构、统治秩序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标本.

  • 标签: 十九世纪 安徽 双重统治
  • 简介:<正>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的研究存在着许多难点和弱点。尤其是涉及到19世纪后半时的内容,许多教科书或者一笔带过,或者轻描谈写,不予深入。综观19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给人的几个突出印象是:工人运动被错误领导的多,正确领导的少;斗争结果令人遗憾的多,使人振奋的少;工人组织与活动家应该批评的多,值得肯定的少。到底是工人运动本身有问题,还是我们的研究工作有缺陷?笔者认为后者是主要原因所在,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人运动史与共产主义运动史界限不清,用国际共运史的高标准来衡量国际工运史的是非得失。有感于此,我们试图就国际工运史的界限、评价标准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工运史方面的专家和朋友。

  • 标签: 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 国际工运 十九世纪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 简介:学界一般认为粤语在20世纪初期还保留[ts/ts?/s]和[t?/t??/?]两套咝音声母,前者对应中古精组声母,后者对应中古知庄章组声母,除止摄字外区分严格。然而,考察几部清末粤人方言著作,19世纪后半叶,在广州郊县,特别是属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珠江西岸地区,粤语的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已经合流,[ts/ts?/s]和[t?/t??/?]呈现出音位变体的特色,而广州城内则有可能迟至19世纪还依旧保留这两套声母的区别。

  • 标签: 粤语 咝音 精知庄章组声母 历史音变
  • 简介:在耶稣会士的作品里,中国女性很少存在;在商人的叙述里,则完全缺失。到十九世纪,虽然许多西方旅游者涌向中国,中国女性仍然很少被提到。其原因是,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国居民与外国人的来往仍然非常有限,女性总是被排除在这种来往之外。法国人于是被迫从绘画或是中国小说里来想象中国女性。她们被理想化:温柔、忠诚、无私奉献……然而,女性也成为古怪中国的代名词,她们的缠足,她们封闭的生活常常受到评议。女性和中国一样,有着多样性的意义,顺从和无所事事、专长于艺术和爱,但是在长期遭受压迫之后也会变得残暴。在十九世纪的被西方化的想象世界里,中国女性和其所隐含的中国脱离野蛮、臻至幸福。

  • 标签: 中国女性形象 法国文学 十九世纪
  • 简介:十九世纪的西方人本文义哲学家,不同于古典人本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普遍带有明显的悲观失望和颓废的色彩。虽然他们歪曲了产生社会弊病的根源,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许多弊病作了不烽深刻揭露。

  • 标签: 人本主义思潮 西方国家 19世纪 叔本华 尼采
  • 简介:一一八一○年,德国机械师考夫曼(JohannFriedrichKaufmann,1785—1865)造出来的"自动吹号手"在德累斯顿亮相。这个神气活现的号手吹得令人惊艳,据说"不仅拥有精确、强大的力度和纯净的声音","还富有温情","跟人一样有表现力,但显然比人更有效率,不知疲倦"。这个目光坚定的号手至今还留存于慕尼黑博物馆。"

  • 标签: 慕尼黑 十九世纪 三国演义 考夫曼 德累斯顿 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