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董凡 果迪 张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5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科医学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心内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门诊治疗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CI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CI术后早期和晚期下床活动的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1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1 4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出血[OR=1.19,95%CI(0.59,2.41),P=0.63]、血肿[OR=0.87,95%CI(0.48,1.56),P=0.63]、假性动脉瘤[OR=1.48,95%CI(0.27,8.13),P=0.65]、排尿困难或尿潴留[OR=0.68,95%CI(0.15,3.09),P=0.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背痛[OR=0.35,95%CI(0.24,0.5),P<0.000 01]、膀胱导尿[OR=0.18,95%CI(0.05,0.65),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早期下床不会增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风险,但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排尿,降低背痛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心内科2003年7月-2005年9月32例AMI患者发病24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8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抓紧抢救时机争取尽快手术,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在临床中是安全、可靠、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确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在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按照随机、双盲法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73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的方式,组成常规组,剩余的73例患者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归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推广以及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开展手指操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注重手指操护理),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依从性。结果:实施后,观察组生活状况量表得分为(81.42±5.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39±5.39)分;对比护理依从性,对照组总依从人数为10例(占比52.63%),而观察组则有1例(占比94.74%),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指操护理干预效果更优异,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能增强其对护理的依从性,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手指操 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动脉两种路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的临床资料,探讨动脉路径的护理特点。方法将227例患者分成两组,动脉途径147例,股动脉8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不适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途径局部疼痛明显高于动脉组(P<0.05)。结论动脉途径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更容易接受动脉途径行PCI。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PCI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又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又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又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总结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对16例患者采用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重点阐述了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体位的要求;区伤口的包扎及压迫;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状态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有无出血倾向;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成功的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更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完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目前,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疗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的动脉途径以动脉途径为主,其主要优点是穿刺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局部血肿发生率高,常规动脉压迫病人痛苦大,卧床、住院时间长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介入治疗采用上肢的动脉途径,其优点是动脉压迫方便,出现血肿少,病人不需要卧床,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其缺点是桡动脉较细,穿刺有困难,导管操作较复杂。我科从2002年4月起开展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经股动脉途径 血肿发生率
  • 简介: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或择期行经冠状动脉介入(PCl)已成共识,但对于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AD)PCI是否优于强化药物治疗(MT)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纳入了6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比较MT与PCI在stableCAD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对4410名患者进行了meta-analysis,其中2198名患者接受了PCI,2212名患者接受MT治疗。结果PCI组与MT组比较,全因性死亡、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CABG、再次PCI的Oddsratios(OR)(95%CIs)分别是1.00(0.78,1.28),1.15(0.87,1.51),1.22(0.99,1.50),1.00(0.81,1.25),1.11(0.64,1.95)。从而表明,五个临床终点事件,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stableCAD,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较,PCI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荟萃分析 AMI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围期护理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到2017年8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6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36例患者施以总体型护理,比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结果组二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辅以围期的总体型护理,可以极大地减小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并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好转,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价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介入急诊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比例比常规组的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的SF-36各项分值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可保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方式 并发症
  • 作者: 戚彩艳张玉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戚彩艳张玉卫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河北滦县063700作者简介:戚彩艳,性别:女,年龄:35,籍贯:河北省唐山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学校:河北北方学院专业:临床医学职称:主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和患者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直接PCI治疗,对照组采用溶栓后择期PCI治疗.术后1月对两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的住院天数,心血管事件如再发心绞痛、梗死后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1月后心功能检查,LVEF和LVED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LVEF和LV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略长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病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和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衰发生率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和溶栓后PCI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溶栓后PCI的梗死后心衰的发生率高于直接PCI,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直接行PCI治疗.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4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述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正确评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心脏事件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腔内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PTCA+支架安置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行PTCA+支架安置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体位、活动和饮食,加强基础护理,强调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结果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并发症,减轻术后不适,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了恐惧,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PTCA+支架安置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者和介入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