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冠状血管成形(PTCA),在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在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常简称冠脉造影或冠造)就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的方法。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结果在治疗措施上可以确定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还可以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中、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是确保造影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操作方法 并发症 护理对策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发生室颤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室颤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手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及冠脉压力的变化。患者一旦出现室速、室颤,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平衡。结果5例室颤患者中有4例用200-360J心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电除颤后没有恢复窦性心律,发生心脏、呼吸骤停,植入临时起搏器、上人工呼吸机及药物治疗后,心率、呼吸和血压趋平稳,继续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转CCU进一步监护和治疗。结论术前做好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室颤发生的预见性可迅速电除颤,尽快恢复窦性心律,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室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对PCI患者实施治疗中的效果,以调动患者良好情绪,使患者处于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方法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和患者进行交谈后,摸清患者的情绪波动种类,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护理全程中。结果无一例患者因心理问题而出现并发症。结论PCI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但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理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介入封堵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并成功封堵。结论: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者操作。治疗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
  • 简介:“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胸前区疼痛等症状发作在12h内或虽超过12h但症状持续存在的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90~120min内直接行经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能迅速成功地再通血管,为缺血心肌重建血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杂病变 影像学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皮肤瘀斑、造影剂肾损害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和提升生存质量,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min操作时间和50ml造影剂。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 简介: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整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1例,临床诊断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冠心病,病程均超过6个月,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126例设为观察组,男66例,女60例,30—85岁,平均50.3岁;将2002年1月~2003年12月的105例设为对照组,男56例,女49例,32~86岁,平均49.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整体护理 病例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共有6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随机分为持续护理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对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212例高龄(年龄〉75岁)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CI支架组149例和CABG组63例,记录其临床与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和住院临床结果等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与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2.0%vs12.7%,χ2=10.3,P〈0.05);院内死亡率较低(2.O%V87.9%,χ^2=4.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5)。平均随访19个月(中位时间579d)显示,2组MACCE(17.2%VS13.7%,P=0.57)、再次血运重建(P〉0.05)、卒中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与CABG组相比,PCI组随访期间MACCE风险较低(P〈0.05)。结论与CABG相比,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院内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 预后
  • 简介:近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在我国冠心病稳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榜首,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1],因此探寻治疗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点及病理机制等一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见下文: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特点及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