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陈静

陕西省子长县南沟岔中学717303

摘要: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意识到:“改善物理教学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课题正是为了探讨物理教学新思路所进行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现实背景

当前的物理教学,仍然在沿袭老套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现实教学中大多合作小组出现在教师的公开课中,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许多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小组合作缺少普遍的参与度、规则制和实效性。虽然增加重视了实验教学,但这种形式满足不了物理优生的好奇心和渴知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和积极的创造意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意识到:“改善物理教学现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小课题正是为了探讨物理教学新思路所进行的大胆尝试。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可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及时的评价和激励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多样化、个体化的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实现个体的价值。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学生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于是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为有利于学生的能力互补和相互促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采用小组评价,及时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各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态度,及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应淡化标准化试题的僵化内容,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重在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鼓励的掌声,极大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三课题思考及推广打算

1.我们感到由于受老旧观念的影响,小组合作模式目前还未能大面积的在课堂全面推开。

2.要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要靠课后或课前的老师或同学自备自制一学期搞数次还可,多了老师和同学在准备费的时间太多。

3.由于课堂学生较多,活动大面积开展起来,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某些小组和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到位,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综上所述,进一步推广教科研成果,将会使学校教科研成果逐步内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会激发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