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竹柏”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1

《记承天寺夜游》中“竹柏”之我见

张耀

【关键词】课文;词语内容;新解听教师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品味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总觉得情感深远,余味无穷。特别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竹柏”形象,盖如人也,令我肃然起敬。

“全文寥寥数笔,从客观上展现作者的一个生活小片段。写出了自己和张怀民被贬‘流放’心情忧郁、‘闲人’无事,寂寞无聊,欲寝不安,自我解脱,夜游承天寺聊以慰藉的史实”。

文章绘景色彩明丽,意境深远。“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已成千古妙喻。以我之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否该重新认识《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竹柏”呢?我以为文中“竹柏”看在写景,实则寄寓了“我”与怀民本是一“竹”一“柏”之材,现实中却被蔑视为一“藻”一“荇”之草的不甘心境。

作者与怀民被贬自嘲自喻,在御史李定等人眼里似水中“藻荇”,为一般水中杂草,在风吹浪击下任由漂浮、游荡,受排挤。作者自认为是被流放的“闲人”,心中大为失落,而又自信释然,并不是像“藻荇”那样敷衍世事,杂生滥长、随流附炎、无用的水草,尽管是饱尝宦海沉浮的悲凉、痛苦,依然是乐观豁达,他们低头看是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振奋了精神,想到了自己和张怀民不就是“竹柏”吗?主观上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他们本是有能力也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效力,虽然现时有心无力,但是积极向上如“竹柏”,像“竹”一样有气节,虚心向上,高风亮节,像“柏”一样苍翠,何惧困窘,傲骨铮铮,万古长青。

东坡善画竹,并“成竹于胸”,对竹的高标、高致尤见于他人,竹之品格、精神的高贵与向上正是我与怀民的品格与精神;东坡生于竹柏之乡,对竹柏十分了解。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君子。苏轼遭权臣迫害,被安置黄州管制。他在荒地上栽种农作物,又筑园围墙,园子里则遍种松、柏、竹、梅等花木。竹同松柏“志同道合”,“不同流合污,坚贞不屈,地位高洁。”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耐寒耐旱,冬夏常青,傲居霜雪,郁郁葱葱,精神抖擞,坚强不屈。可见,不向恶势力低头,不被千磨万折所屈服,不肯随波逐流的高大形象正气凛然地傲立在我们面前。这不正是文中“竹柏”之托物言志,寓意所在吗?

相信,材草永有别,珍珠与鱼目怎可比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片竹林,一棵松柏,虽然隔着时空,却绵绵倾诉着苏轼对理想精神的追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愿我所见,不为牵强附会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