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闹日金措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

摘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能够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本文通过教与学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训兴趣,创设观察、思维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受学习兴趣的影响,即一旦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强化学习的动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采用启导得法,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将圆的面积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先用电脑演示将圆分为4、18、16、32等份,并分别插拼近似的长方形。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很快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时,引导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当分的份数足够多时,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推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突破了学习的重点难点,渗透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快捷又省时,学生的认识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的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3.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

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演示、示范、呈现一些具体的形式。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将以上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之前,认真做好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预想好给予学生帮助的形式和内容;其次,还要预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并预想好在什么时候是提供满足这种需要的各种条件的最佳时机;此外,还应精心设计好学习的评价的目标和方式,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在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好以上准备工作,老师在教学中才能达到系统化的教学,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儿童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作为老师充分的教学准备并预计各种可能发生的学习问题及解决办法,将显著改善教学环境,开展对话式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形成相互平等、信任学生也需要预先知道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目标和任务,也需要预先规划自己的活动方式和过程,也需要预先收集相关的信息和问题。只有这样,课堂中的质疑才是可信的,表述才是合理的,冲突才是真实的,交流才是有效的。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我潜能发展,才能构成完整人格的发展。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便于形成良好学好数学方法。

4.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探究,获得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在交流第三种情况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全部放绿球,但是有两位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放很多绿球,放一个红球。这时,我马上按照那两位学生的想法在口袋里放了16个绿球和2个红球,并让那两位学生亲自摸一摸。事实胜于雄辩,最终那两位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问题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通过实际操作,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要做到“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一定要在口袋里全部放上绿球。这种数学思想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通过亲身探究自己构建起来的,使他们真正理解、真正相信。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兴趣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汪祝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5):63.

[2]董斐.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