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家校融合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家校融合初探

黎冰玲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532200

摘要:近年来针对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方面在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开展上需要积极推动家校融合,探讨全新的送教上门教育模式,由此给重度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家校融合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残疾人保障方面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成为他们权利保障的重要方式。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重视。针对重度残疾学生因为受到身体缺陷的影响或者是其他因素,不能够进入到校园中学习,所以基于对这部分人受教育问题的解决,送教上门服务由此诞生。《生活适应》是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中的重要课程,当前需要积极探索一种家校融合模式,推动送教上门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从教育评估出发,推动定制个性化服务

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就是教育评估。在对残疾人权利维护和保障过程中,需要首先对特殊儿童进行准确鉴定、有效分类。最早采用教育评估的领域是医学界,随后长期发展教育评估开始在特殊教育领域当中得到有效应用,针对重度残疾学生进行教育评估,一方面有助于对重度残疾儿童教育对象进行确定,另一方面还能够明确他们具体有哪些特殊教育服务需要。以此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对重度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安置和教育课程的设计,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在《生活适应》课程送教上门过程中,通过教育评估既可以针对孩子实施,也可以针对家庭实施。评估既有常规领域的能力评估,也有家庭的经济情况、家中训练场地情况、家庭训练器材情况、家庭人员年龄与学历情况等等。这些家庭信息都将会成为家校融合的关键和基础,由此为定制个性化教育服务提供便利。

二、采取精准康复,推动家校融合

我国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后,精准康复概念开始在重度残疾儿童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在送教上门中的精准康复表示基于科学评估之上给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高效的康复训练、全面家庭管理方案,进而保证向目标精准和要求精准两个精准进行有效落实。其中目标精准,提出需要细化康复训练领域,使得康复目标能够进行层层分解;要求精准,提出要在家中开展教育训练,提高家中训练的可操作性,使得教育训练能够有效开展。在《生活适应》课程送教上门过程中,家校融合需要注重良好家庭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此确保康复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于送教上门儿童来说,家庭是很关键的。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家长与孩子有着最长的接触时间,所以对孩子情况了解最为详细。由此家长的知识、品德、参与度都将会作用于送教上门的质量。学校需要将家长纳入到送教工作当中,使得家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增持功能。家校融合方面怎样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非常关键,这将会决定在家训练的质量,是摆在送教教师面前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基于传统面对面指导之上,重视对现代化沟通方式的应用,如APP、微信群等。这样教师能够通过微课形式将训练内容及时向家长下达,进而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孩子的训练工作。而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学习和训练情况进行视频录制及时的上传到微信群,使得负责教师能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在这种方式下,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将会最大程度发挥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程,实现高度融合

采取送教上门模式的儿童,大都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进入到校园进行学习,如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等,但是作为公民他们同样具有着受教育权利。所以通过送教上门的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问题。在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完整生态系统的构建,使得儿童的身体条件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可以进行融合日的设置,使得家长和孩子可以融入到集体生活,以此走出家门,感受学校。这样有助于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康复和教育工作。送教上门工作最早就是起源于融合教育,其理念和融合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样使得无法进入到学校的特殊儿童能够尝试向校园回归,进而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当前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积极探索精准康复之路,推动家校有效融合,从而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与策略。除此之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下,家校融合应当注重推动线上线下之间的高度融合,建立互动式的送教上门模式,确保送教上门能够真正立足于孩子成长发展需要。由此在精心设计《生活适应》课程之后,可以为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家校高度融合奠定基础,确保儿童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四、结语

作为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送教上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需要看到目前在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生活适应》课程开展方面,当前的探索工作远远没有结束。为此今后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家校融合方式,打造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教育服务,使得更多的无法到校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守海.家校共建结构化育人机制,提高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669(13):34-35.

[2]段传国.建构以“爱”为基础的特殊教育: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对培智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9(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