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文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中山人文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于利新

中山市华侨中学,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本文从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适应初中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连贯和系统的传承中山精神、发扬中山先贤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升学校育人品位的需要八个方面论述中山人文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事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中山人文故事;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有着其特有的价值和地位,而故事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讲好中山人文故事,将中山人文故事积极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当代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就中山人文故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的需要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和国情等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强调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公共参与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等素养。而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格精神、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所传承的中华文脉正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所要讲授的重要内容,所以讲好中山人文故事就在利用故事这个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特别是传承中山优秀文化,还能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人文的、参与的、灵动的,对课堂教学有更强的兴趣,更好的感悟,更大的收获,切实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所以将中山人文故事融入教学中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客观要求,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力弘扬。

二、适应初中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初中的学生身体心理发育非常关键,他们较之以往更充满理想、有朝气、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在这个特殊时期,形成了求趣、求知、好动、好胜、好模仿等独特的心理特点。所以在将中山人文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首先应注重选用生动、新奇、有趣的中山人文事例,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学生的求知心理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创设直观、生动的故事情境,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令初中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将中山人文故事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设良好的教学活动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围绕中山人文故事进行扩展教学,采用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使道法教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多元性,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主动性。第四,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所以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等这一特点,采用分组讨论式、演讲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相互竞争,相互激活,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连贯和系统传承中山精神的需要

历史学家熊月之归纳出香山人(今中山人和珠海人)有四个特点:其一,目光远大,视通中西。其二,善捕良机,决策果断。其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其四,融会中西,植根中华。香山人在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始终表现出和睦友爱、守望相助、重礼尚义的人文精神。中山人文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收集整理这些人文故事,并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德内容,将中山人文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山优秀文化和传承“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现代中山精神,同时中山人文故事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党史教育的天然资源宝库,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四、发扬中山先贤榜样示范作用的需要

中山厚重的人文底蕴和先贤的率先垂范,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品格建立、思想丰富起到了积极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创新诚信的马应彪、爱国爱乡的吴桂显、大爱无疆的郑世怀、热心公益的胡汉伟、自强自律的苏炳添等等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无不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借鉴的课程资源,而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于学生而言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作用的需要

本土的人文环境对于感化教育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山人文故事作为地方人文资源的一部分是中山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它蕴含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优良品德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它在人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山人对此有强烈的认同感。通过人文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实质是上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作为道法课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使之成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文故事的剖析来助力教材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更多的与本地人文资源进行交流互动,普及地域相关人文故事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生成知识来实现德育的渗透内化,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

六、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我们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关注学生智育目标的同时,更要落实德育领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目标。挖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实施实实在在的德育。中山作为伟人故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将中山人文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故事成为创设情境的主题,设问探究的主体,推进教学的主体,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主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剖析其中蕴含的德育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中山人文故事融入学科教学中,首先着力于挖掘中山人文故事中蕴含的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等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国家认同、责任担当、健全人格等元素,使之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育化,在孩子的道德土壤里埋下一些善良的种子,以期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让学生在对中山人文故事的分析探究中形成道德认知,生成道德情感的目标。坚信种子的力量,坚信岁月的力量,只要为孩子播下核心素养的种子,孩子们必定会在故事中一点点成长,核心素养也会在故事中慢慢浸润养成,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八、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升学校育人品位的需要

中山市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城市,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孙中山、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郑藻如、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中国第一位买办郑观应、中国近代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王云五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中山市的学生并不都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为此,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把中山的人文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当地人文故事的认识,提升他们对中山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要求,提升学校的德育实效,并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吉.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

[2] 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