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阅读教学路径探析

周丽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六中学

摘要:群文阅读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之路更广阔了然而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如何深入文本内部细读文本呢,本文从树立“深入深出”的观念,多角度解读,立足学生、精研教材,提高自身素养等方面作了论述,以期待学生的阅读更高效。

关键词:细读文本 观念 多角度 学生 教材 素养

2017年版课标”实施以来,群文阅读走进我们语文老师的视野,阅读教学的道路更广阔了。然而我们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学生的阅读量大了,但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对文本的把握不够透彻。要想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在群文阅读之余,细读文本更为重要。

如何细读文本、深入文本呢?

  1. 树立“深入深出”的观念。

面对一篇文章,不能看表象,要深入文章内部,让学生能站住一定的高度上解读文本、吃透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字一词一句入手,发现字句间的联系,琢磨、推敲、读懂诗词,从而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例如2020年江苏卷王安石的《送沈康知常州》中“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很多同学看到题目中的“送”字,初步判断这首诗是送别诗,因此情感是离愁别绪。实际本诗送别不仅言别。我们来看试题“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学生会茫然,其实解读这首诗并不难,首先我们关注注释,“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由此可知,沈康接替王安石常州知州的职务。其次,我们关注诗句。首联“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这是一个整体背景的介绍,作者在说自己曾经也在常州做官。颔联“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中“沟塍”“田畴”都与田地有关,“厨传”注释中已谈到。“相仍”是与过去一样,“市井贫”是指老百姓生活贫困,这两句交代了常州的现状:农田荒废,市井贫困。颈联“常恐”即常常担心,“劳人”指“劳心者”,即政治官员。“白屋”指百姓,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用特征代本体,这是文化常识。因为前面谈到市井贫困,所以作者担心后继官员不重视百姓。“忽逢”句意为沈康这个大学士要来治政,接替我,很欣慰。尾联怎么收尾呢?作者内心惆怅,因为他怀念荆溪也就是常州风景的美好,实际也是怀念常州的百姓,这里是以景作结。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常州的信息在颔联和尾联。“沟塍半废田畴薄”,直接描写农事之荒废,“市井贫”,直接点明民生之凋敝,“厨传相仍”侧面反映官场之麻木,“最忆荆溪两岸春”说明常州风景之优美。通过细读文本,学生可以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 多角度解读。

解读的角度不同,才会呈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要想探索文本的深层意义,我们需从作者的原意、读者的会意、文章的深意等多个角度解读。例如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课堂上我们常常讨论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有学生认为是祥林嫂自己,也有学生认为是封建礼教,还有学生认为是鲁镇的人实际从法律上看,大家都不是凶手,但精神上看,大家又都是凶手,这个说法看似矛盾又极其合理。通过解读作者的原意,我们知道作者要表现的是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1. 立足学生,精研教材。

立足学生是考虑学生实际,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这个指导可以是知识上的,也可以是德育上的。精研教材主要考虑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放在这个单元?它与单元有什么关系?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篇文章是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作为高一新生,九月初开学,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来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本单元的主题是青春,学习这首词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我们该怎样度过青春。因此,只有立足学生、精研教材,适当点拨,才能将学生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体会细读文本、深入文本的魅力。

  1. 提高自身素养。

要将细读文本落到实处,教师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提升理解和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师既要读文学理论、文学欣赏方面的书籍,还要收集同类或同一题材与课文相关的各种文学、历史资料等,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可以引入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在进行群文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以及作者关注历史与人生的旷达之心。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又能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读懂文本。

总之,文本细读与群文阅读并不矛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文本为中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细读文本、深入文本。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与实践,让学生的阅读更高效。

参考文献:【1】陆向花•阅读教学不能缺失文本细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

2】陈碧芳•文本细读要把握“三个点”【J】广西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