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

陈熙青

浙江省义乌市第六中学,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能自主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而这也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将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鉴于此,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全力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1)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并未得以扭转,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2)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吃不饱、消化不了”的现象。(3)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了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1.2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如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重视题海战术的模式,致使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学习效果不佳。

1.3教学评价模式落后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而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考试作为评价形式、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以至于课堂评价模式落后,严重制约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措施

2.1创新教学,视觉效果的介入,充分带动课堂氛围

对于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配合教师进行教学的设备,多媒体设备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界包含的知识与现象很多,教师在进行讲课时可以借助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拓展知识层面,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质量,抓住学生视觉,提升效率,较少板书所花费的时间。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相关的循环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一条线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知道生态系统内部循环的方式,同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减少复杂概念带给学生的枯燥性,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典型例题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看题目进行口头回答,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题目的积累量,另一方面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质量,不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压力。

2.2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很多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感知力,更好的吸收所学内容。生物教师如果从学生的经验经历出发,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查找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仔细观察并分析和收集相关证据,能够使他们认识科学的本质并形成科学概念。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以掌握的经验与知识充分挖掘,紧密联系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抽象的教材知识,结合他们了解的日常事物和现象,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例如学习关于育种繁殖课程时,生物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们呈现育种过程方法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症状,使他们从单纯说教的枯燥课堂氛围中摆脱出来。或是在讲解“DNA的结构以及DNA复制”一课时,对于多数学生无法清晰认识DNA结构的状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DNA结构通过视频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们,使他们对DNA结构形象产生直观认识,同时可播放科学家实验的影像材料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讲解和所观察的内容相互印证,而不是让学生们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理解停留在知识表面,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将教学内容顺利掌握。

2.3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并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实验学习中。通过高中生物实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本质规律,发现生物知识和生成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应充分结合生物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生物教学的课时,给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课时保障。最后,为了最大限度满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需求,学校还必须与教育部门进行联系,不断增加实验教学的投资力度,给学生提供生物实验室,增添实验仪器和设备等,以保障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2.4健全生物教学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鉴于此,教师必须更新和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评价标准上来说,应从传统的成绩评价发展为包括成绩、学习态度、能力获得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评价形式上来说,应从传统的教师评价形式逐渐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使得教学评价形式更加科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是长期且复杂的育人过程,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和学生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提出新要求、新标准,勇于打破陈规,创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把生物知识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既要掌握知识,也要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