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基于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 "的探索研究

许胜珍

广西靖西市果乐乡大有小学教学点 533817


摘要: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推进,我国对重度残疾儿童的上学问题愈加重视,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由此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它点燃了重残儿童以及其家庭想要得到教育的希望,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也受到个别化教育,使其在享受教育的同时又能达到个性发展。下面本文将从送教上门的主要工作以及具体计划进行分析。

关键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探索研究

前言:送教上门是国家针对重度残疾学生专门设立的有利于重度残疾学生接受正常教育的教学方式。它是解决重度残疾学生上学难的有效手段,点燃了不能接受教育的部分学生的希望,提高了残疾儿童的上学率。它的出现也对实现新课改下教育公平的要求十分有利。他需要家长和学生,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康复医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家长、教师、康复医师三者对学生的成长形成有力的支撑。另外教师为学生制定的计划是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十分了解才能制定的。不同于普通学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因此教师送教上门前的计划必须是针对学生上一周的学习情况做出调整的。

  1.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主要工作

为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送教上门的出现无疑减轻了重度残疾儿童求学的压力。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中针对有重度残疾的学生进行的上门教育的一种方式。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它需要教师亲自上门辅导训练,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习情况等,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和计划。不同于家教,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应当是无偿的。显然,伟大的送教上门工作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身份严苛的。它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崇高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念思想觉悟。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基于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探索研究

(一)协调沟通, 整合多方资源

轻度残疾的学生可以享受特殊学校的学习生活,而对于重度残疾的学生,特殊学校也应该对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做到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全覆盖、零拒绝”。作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主心骨,特殊学校对于送教上门工作仅保持积极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它涉及到学校与县级、残联、医疗康复学校、残疾家庭等各个体系之间的沟通。以确保对于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解决因沟通不当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难以进行下去的问题。积极沟通,查缺补漏,争取做到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使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

  1. 深入家庭, 确定送教对象

送教上门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于重残学生能否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重残家庭可能不会接受特殊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这就需要特殊学校组织教师把收集到的残疾儿童信息及时整合,并利用节假日对重残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积极了解残疾儿童的状况、其家庭状况以及其父母对于送教上门的态度。对不了解送教上门服务的家庭及时科普,对有其他不接受服务的家庭适当的进行沟通,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重残儿童,为其争取接受教育的机会。进而为接受送教上门的儿童建立档案,为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涯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

  1. 科学评估, 制定送教计划

把愿意接受送教服务的家庭统计出来,邀请特教教师和康复医师共同“上门”,为重残儿童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评估。包括其身心发育情况,心理状况,学习情况、儿童发展史、家庭成员的教育状况等。在特教教师和康复医师的共同合作下,为学生制定学习与康复计划。当然教师也应该在今后的送教服务中不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学习方面情况等,并与康复师取得联系后及时调整送教计划。坚持做到“一人一案”的送教原则。依据送教上门这一教育活动的特点,走进学生的生活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有效康教, 明确送教内容

教师要在送教上门前备好送教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一课开始前或者一节课结束后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一个总结,为学生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残障儿童的心理状况本就不同于健康儿童,所以教师在送教的过程中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尤为重要。特教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本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康复师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送教上门工作的顺利进行。康复医师对送教上门工作也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将学生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同时进行,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乐观。为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活动助力。考虑到学生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的行为习惯一定会对学生做成很大的影响。而家长正向的影响必然会有利于残障儿童各方面的成长。这就需要特殊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组织其进行有利于残障儿童发展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三结合教育”的影响,以便实现教师的精准送教。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学生,家长和康复医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康教,明确好送教的内容计划,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总之,“送教上门”是造福于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一项大工程,是实现公平教学的有力途径。它让不能接受教育的孩子同样享受着教育,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教学活动。因而对教师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突出的专业知识素养之外,还必须具有极强的耐心和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对残疾儿童的教学是复杂又繁琐的,教师的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成长变化随时做出计划调整。教师、家长、康复医师都重残儿童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也是了解学生、以便教师、医师顺利工作的有力工具。可见送教上门并不仅仅局限于“教”这一个词上,“教”的背后是有关教的角色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 杨赛男, 赵斌. "送教上门"内涵,困境及建议[J]. 绥化学院学报, 2018, 38(10):25-28.

  2. 黄春梅.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6).

  3. 池琴. 对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康复训练的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