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意识”巧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意识”巧渗透

戴以

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法治教育发展愈发完善的今天,在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立德树人”和“依法治国”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等前提下,品德学科将道德与法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小学阶段,要注重树立守法意识,培养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和身边的法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守法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需要合理的指导。通过道德和法治教学,学生可以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解释基本的道德和法治概念,而不强调这一学科的实际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没有改变错误的想法和行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当前的课堂上,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深入研究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道德和法治课程后不断提高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道德和法治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能力,此时渗透他们的法治意识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向小学生渗透道德和法治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思考。同时,由于小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需要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以便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小学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促进可以促进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建立。因此,加强小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其法律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促进我国法治建设。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认识外界的时间较短,他们不具备良好的事物辨别能力,容易受到某些错误思想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已经开始大力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避免错误的思想,学习正确的思想。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会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教学问题:

(一)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例如,道德和法治学科涵盖了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然而,老师仍然会在课堂上分析很多理论,并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将道德和法治的课堂视为枯燥的理论学科,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空洞。例如,老师只在表面上讨论了相应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道德和法治行为准则的实用性,但老师没有用具体的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分析,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理解教材中的一些不良行为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它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在教学时更注重学生对课本表面知识的实际背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彻底掌握了相应的道德和法律概念,或者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所学的概念控制自己的言行。例如,尽管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老师说的话,但他们仍然没有改变自己在生活中的错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将正确的道德或法治付诸行动,他们的应用意识相对较弱。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意识”的渗透策略

(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合道德与法治教育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地位非常重要,是树立小学生正确三观的根本课程。从小学生踏入小学校园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展了德育内容。在素质教育工作日渐发展与进步的当下,法治教育也逐渐纳入小学教育体系当中。如果要全面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就要从基础课程教育的手段入手,通过课程整合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涉及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但对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够。教师必须结合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德育知识的内容,拓展德育课堂教学的外延,让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上感受法律知识。

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公民在社会上应该有规范的法律意识。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安全隐患;如校园暴力、社会威胁等,都直接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让学生在守法的基础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生活》中关于“花草树木点头笑”时,教师应积极将保护花木的良好道德意识与法律层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熊出没”的动画视频。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知道“光头强砍伐森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教师应将法律知识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进入课堂的延伸,将思想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让生活化教学嵌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

小学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和法治知识最终将体现在生活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无法完全理解一些相对晦涩的法律知识,理论德育知识也很难理解。所以在开展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法治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道德法律知识,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社会》中的“呵护我们的身体”这一课时,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的身体,还要让学生防止他人伤害自己,从法律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呵护自己的健康”。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这一观念,教师可以从身边实际案例入手,将“XXX因恶意伤害他人而获刑”等实例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心理上提升自己的安全保护意识,并了解到德育教学知识和法律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切实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法律观念。

(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践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实践是深化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在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实践的形式,深化知识、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内容,构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开展“主题班会、道德法治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例。为了让学生在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从实际行动上践行法治知识,在学习“祖国的宝岛台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欢迎宝岛台湾回家”的主题班会以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和平的情怀。在班会前一周,让小学生搜集宝岛台湾的图片视频和宝岛台湾自古以来便是属于中国领土的证据。还可以让学生在班会上通过诗朗诵、演唱等诸多形式,唤起学生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向往。此外,在班会当中,教师还应该将《反分裂国家法》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条文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反对国家统一、分裂国家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切实让学生掌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起良好的法治精神。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让良好的德育知识和法律知识根深蒂固,使学生真正成为当代遵纪守法、有思想有道德的小公民。

(四)强化家校合作,浸染德育与法治知识情怀

在小学课程标准当中,教育部门针对家校合作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建议,这也对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初步踏入社会的基础阶段,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思想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常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师不仅要强化课堂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家长融入小学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当中,通过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形式来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浸染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情感。客观来说,家庭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因为家长相比教师来说更了解孩子的秉性与性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在开展家校合作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当中,首先,应该构建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APP等平台,组建起“班级家校教育群”。其次,结合学校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内容,向学生家长发放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学习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知识,而且还可以在家庭当中细化、深入了解、践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为家人添欢乐”时,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工作的知识,引导学生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长的监督与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扫地、洗碗、擦桌子、表演节目等形式,帮助家人做事情。家长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法治知识的延伸,将“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知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从小便将孝道和关爱家人的情感向学生进行传授。

(五)营造活跃性法治氛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理论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要加强法治氛围的创设,可以以班规班纪、校规校纪等方式,让学生处于依法治校的环境中,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能力和法治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环节的局限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此基础上向道德与法治方面拓展和延伸,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有效提升法治意识。

结语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法治意识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研究高质量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学习环境,有效减少法治知识的抽象化,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法治知识,同时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仕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索[J].新教育,2023(02):31-33.

[2]金纯怡.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9):154-158.

[3]赵苏苏.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8):137-141.

[4]吴向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意识”巧渗透[J].新教师,2022(03):68-69.

[5]邹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法治意识”巧渗透——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课例研究[J].教师,2020(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