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单纯性肥胖治疗中联用穴位埋线及耳穴埋丸法施治的疗效。方法: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于2020年8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采取随机信封法分组,将35例接受常规针刺疗法病患设为对照组,治疗1周3次,1个月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另一组设为观察组,病患数为35例,治疗方式是联用穴位埋线与耳穴埋丸法,穴位埋线每2周1次,耳穴埋丸每4天1次,共治疗2个月。观察指标为体重、BMI指数及患者的腰围、臀围。结果:观察组病患体质量与BMI指数低于对照组病患,观察组病患腰围及臀围指标比对照组病患低(P<0.05)。结论:以穴位埋线及耳穴压丸法联合施治,可有效减轻病患体质量,同时还能降低其体围,可作为一种较理想减肥方法。

  • 标签: 单纯性肥胖 穴位埋线 耳穴埋丸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预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5月病理确诊的3例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2例为球血管肌瘤,1例难以分类,诊断为血管周细胞肿瘤),分析其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1~70岁。2例因体检发现,1例因腰部不适就诊。影像学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往往呈不均性延迟强化。大体检查:2例位于肾门处,1例位于肾实质内,均呈结节状,直径1.6~5.1 cm(平均4.1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韧。光镜下观察:瘤细胞实性片状或小结节状排列,与血管壁关系密切,瘤细胞多呈上皮样,胞质丰富、浅嗜酸,边界不清,核圆形,可见核仁,部分区域可见多少不一的长梭形、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成分,两种成分有过渡移行,所有肿瘤均无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及Ⅳ型胶原弥漫强阳性,2例表达CD34,3例均不同程度表达PDGFRB,Ki-67阳性指数2%~3%。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3例均未见KRAS、BRAF V600E基因突变;二代基因测序检测,3例中有2例发现PDGFRB基因突变,分别为第3和第18外显子突变,均未发现NOTCH 1/2/3基因融合。3例随访6~92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在,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是一种原发于肾脏向平滑肌分化的罕见间叶性肿瘤,以血管球瘤最常见,瘤细胞形态温和、与血管壁关系密切并见梭形的平滑肌成分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和肌源性标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诊断。PDGFRB基因突变在该肿瘤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多数预后良好,少部分病例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周细胞肿瘤,肾脏 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远像光屏进行阅读学习的效果与舒适性。方法前瞻性交叉试验。于2021年7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招募成年受试者39人,男性16人,女性23人,年龄(26.4±4.5)岁。按区组随机方法决定先用印刷品阅读(19人)和先用远像光屏阅读(20人),先后阅读打印在纸张上(印刷品)的和显示在远像光屏上的数字校正表,之间休息2 h。记录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正确率,记录每次阅读前后的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屈光度数、闪光融合频率(CFF)、视疲劳评分、立体式锐度等的变化值。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受试者阅读印刷品的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2±11.6)组/min、80.7%±13.3%和(32.4±7.4)组/min,阅读远像光屏的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7±11.1)组/min、76.4%±12.6%和(31.1±6.4)组/min,阅读速度(t=-0.462,P=0.648)和阅读效率(t=1.954,P=0.0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32)。受试者在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和左眼视力分别下降0.014±0.032、0.013±0.050,而阅读远像光屏后分别提高0.007±0.033、0.00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t=2.592,P=0.013;左眼t=2.154,P=0.038)。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左眼近视度数分别增加(0.07±0.29)和(0.06±0.24)D,阅读远像光后则分别增加(0.01±0.29)和(0.02±0.28)D;阅读印刷品后CFF降低(0.1±1.0)Hz,阅读远像光屏后增加(0.3±1.2)Hz;阅读印刷品和远像光屏后视疲劳主观量表评分均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远像光屏进行阅读不影响阅读效率或额外增加视疲劳的程度,能够避免近距离阅读印刷品引起的视力的下降。

  • 标签: 近视 阅读 视敏度 远像光屏
  • 简介:摘要目的从反流症状缓解情况、吞咽困难及手术满意度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抗胃食管反流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92例抗胃食管反流术患者术后不良主诉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反流症状不缓解率约为21.8%(42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抑郁状态和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过长;持续吞咽梗阻感发生率为7.3%(14例),高危因素包括术前抑郁状态和食管蠕动弱;手术效果不满意率为26.0%(50例),高危因素包括术前处于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长和中~重度抑郁状态,而术前存在食管括约肌压力低和食管裂孔疝两个因素的手术效果较好,手术满意度高。结论术前食管括约肌压力低和存在食管裂孔疝更适合外科手术抗反流治疗,而对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时间长、精神心理抑郁的患者需谨慎手术。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质子泵抑制剂 抑郁 食管括约肌下段 疝,食管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神经衰弱疾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神经衰弱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00例,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0例,传统组接受电针治疗,责任组接受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00%、94.00%明显高于传统组40.00%、70.00%,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PSQI评分和NIHSS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PSQI评分和NIHSS评分均降低,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神经衰弱治疗方案中电针疗法效果不理想,磁场综合治疗系统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神经衰弱失眠症疗效,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状,过渡觉醒状态,提升睡眠质量,值得采用。

  • 标签: 神经衰弱 磁场综合治疗系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失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20例指腹缺失患者。创面缺失面积为1.5 cm×2.0 cm~2.0 cm×3.5 cm,切取皮瓣大小为1.8 cm×2.5 cm~2.5 cm×4.0 cm。直接关闭供区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供区。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本组中19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个月各指间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度,术后6~12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分辨觉为5~9 mm。供区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失的患者采取游离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不仅可重建指体外形及精细感觉,而且供区隐蔽、损伤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指腹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治疗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第一眼位小度数[≤10三棱镜度(PD)]垂直斜视的12例成年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8±8)岁,病程(15±7)个月。所有患者除外颅脑疾病和眼眶及眼外肌异常。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第一眼位斜视度数及双马氏杆试验测量主观旋转斜视角度。根据检查结果行鼻侧或颞侧上直肌或下直肌分级断腱术。观察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垂直斜视度数与旋转斜视角度的变化及垂直直肌断腱比例与垂直斜视矫正度数的关系。垂直斜视度数以M(Q1,Q3)表示,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Bonferroni校正)及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为7.00(5.25,7.75)PD,术后第1天为1.00(1.00,2.00)PD,末次随访时为1.50(1.00,2.00)PD,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患者术后旋转斜视角度无明显变化。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垂直直肌断腱比例为50%~90%可矫正5~8 PD的垂直斜视(R2=0.72;P<0.001)。结论垂直直肌分级断腱术能够有效改善小度数垂直斜视。

  • 标签: 斜视 腱切断术 眼球运动 动眼肌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切缘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医院病理科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27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墨汁涂抹根治性前列腺癌标本切缘,依据癌组织是否侵犯墨汁涂抹标记的切缘分为切缘阳性组、切缘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病灶数量、病变部位、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肿瘤负荷、术后病理分期],评价影响切缘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4例标本中,114例切缘阳性,160例切缘阴性,切缘阳性占41.6%。平均年龄68.3岁,切缘阳性组平均年龄68.0岁,切缘阴性组平均年龄68.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前PSA水平均值为15.8 μg/L,切缘阳性组为21.5 μg/L,切缘阴性组为11.3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PSA水平(<10 μg/L、10~20 μg/L、>20 μg/L)的升高,切缘阳性率越高(分别为31.1%、48.7%、69.4%)。病灶数量118例为单灶,其中40例切缘阳性(占33.9%);156例为多灶,其中74例切缘阳性(占4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44例位于移行区、107例位于外周区、123例位于全周,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12、43、59例,分别占27.3%(12/44)、40.2%(43/107)、48.0%(59/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leason评分3+3=6分51例,3+4=7分98例,4+3=7分81例,≥8分44例,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10、38、37、29例,分别占19.6%(10/51)、38.8%(38/98)、45.7%(37/81)、65.9%(2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负荷157例<30%,91例为30%~60%,26例>60%,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33、60及21例,分别占21.0%(33/157)、65.9%(60/91)、80.8%(2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分期181例为T2期,其中53例切缘阳性(占29.3%);93例为T3期,其中61例切缘阳性(占 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相比术前PSA水平>20 μg/L、术后Gleason评分≥8分、高肿瘤负荷及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切缘阳性与术前PSA水平、病灶数量、术后Gleason评分、肿瘤负荷、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而术前PSA水平>20 μg/L、术后Gleason评分≥8分、高肿瘤负荷及病理分期是切缘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癌(oncocyt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OPR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并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比较。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6例)和海军第九七一医院(3例)共19例具有嗜酸细胞形态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学分析,并与同期诊断的15例1型PRCC比较。结果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47~78岁(中位年龄61岁)。13例系体检发现,4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例因腰痛就诊。病理分期:14例pT1期,1例pT2a期,3例pT3a期,1例pT4期。肿瘤直径1.7~14.0 cm,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质软。镜下观察:瘤组织呈乳头状(10%~100%)和腺泡(管)状排列,瘤细胞胞质强嗜酸性,核圆形或不规则,核仁多明显[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核分级Ⅲ级],2例伴有肉瘤样分化,所有病例均可见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19例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均弥漫强阳性,肾细胞癌标志物(RCC,18/19)、CD10(17/19)、波形蛋白(16/19)、PAX8(17/19)在绝大多数肿瘤阳性,细胞角蛋白(CK)7(11/19)在约50%的病例表达。14例荧光原位杂交显示,8例存在第7号染色体三体、7例存在第17号染色体三体,二者同时发生的有7例,13例男性中8例Y染色体缺失。19例随访8~120个月,3例于术后8、62和82个月因转移死亡,1例术后36个月复发。与1型PRCC相比,OPRCC往往具有较高的核分级、间质泡沫细胞聚集更常见(P<0.05),CD10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结论OPRC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与1型PRCC有重叠但存在差异,分子学结果支持其属于PRCC的形态学变异。该肿瘤与1型PRCC具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出现肉瘤样分化时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8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成人流行性乙型脑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认识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8年9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3年后进行结局随访,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分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根据改良RANK评分对随访患者按照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分组,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治21例患者,其中普通型12例、重型9例。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呼吸障碍、肺部感染、癫痫、意识障碍的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脑脊液压力值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住院期间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CS评分异常波动更明显。3年结局随访失访4例,回访17例患者中死亡6例,病死率35.3%;预后良好9例,预后不良8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GCS评分>13是乙脑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伴基础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及神经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提示病情较严重,入院时GCS评分>13为乙脑预后良好保护因素,可用于评估乙脑预后。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导管癌(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duct carcinoma of lung,LS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2020—2021年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2例LSDC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2例LSDC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9岁(例1)和64岁(例2),均有吸烟史。CT表现及大体检查显示2例均为中央型肿块,最大直径分别为16 mm和35 mm;LSDC组织形态上与乳腺导管癌相似,肿瘤细胞具有在导管内生长的特征,形成实性巢状、乳头状、微乳头状或筛孔状,可见原位癌成分伴有粉刺样坏死;细胞显著异型,核大、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核仁显著,胞质丰富,嗜酸性或胞质透亮,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和细胞角蛋白(CK)7阳性,部分表达雄激素受体,HER2呈中等强度表达(2+),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p40、GATA3、mammaglobin、GCDFP15、SOX1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504S、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CK5/6、p63阴性,部分基底细胞/肌上皮细胞表达p40和CK5/6,显示出导管的双层细胞结构;二代测序检测本组LSDC发现例1未见基因异常,例2伴有TP53和KMT2A基因突变。结论LSDC是一种十分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涎腺型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赖于术后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应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 标签: 肺肿瘤 涎腺导管 基因,erbB-2 受体,雄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融合网络微信群与教学视频的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框架,寻求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生气管插管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5级与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实习(为期2周)。教改组(n=44)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传统组(n=38)采用传统教学。由本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记录实习学生2周麻醉专科实习期间气管插管操作例数与评分优秀例数,分析两组学生气管插管操作例数、评分优秀例数的变化特点。在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自评气管插管操作的掌握程度及对科室安排的教学培训的满意情况。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教改组学生气管插管优秀例数高于传统组,女生气管插管优秀例数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学生对气管插管操作的掌握程度自评与临床实践培训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生气管插管临床技能培训中更具优势。

  • 标签: 微课程 翻转课堂 医学生 气管插管 临床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7例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65岁,瘢痕面积20 cm×4 cm~34 cm×14 cm。Ⅰ期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埋置额定容量为500~60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拆线后注射生理盐水扩张以满足修复手术需求。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矫正畸形,松解粘连及挛缩;取出扩张器后切取扩张髂腹股沟游离皮瓣,需较大皮瓣时联合切取脐旁穿支皮瓣,将皮瓣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观察并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注射生理盐水总量、扩张时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面积、厚度、吻合血管蒂,采用皮瓣类型,供瓣区修复方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远期修复效果及供区情况,于末次随访时参照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调查患者对每个手术部位的疗效满意度。结果7例患者共埋置10个扩张器,其中4例患者各埋置1个,3例患者各埋置2个。注射生理盐水总量为800~1 800(1 342±385)mL,扩张时间为4~24(11±5)个月。1例患者置入扩张器后因感染致扩张器外露,其余患者未发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为10个,面积为22 cm×6 cm~36 cm×16 cm[(326±132)cm2],厚度为0.6~1.1(0.77±0.16)cm。10个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中,5个以旋髂浅动脉为蒂,3个以口径相对较大的腹壁浅动脉为蒂,1个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蒂,1个皮瓣吻合旋髂浅动脉的同时桥接腹壁浅动脉做动脉内增压。4例患者联合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与同侧脐旁穿支皮瓣,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2例患者仅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除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后供瓣区移植自体刃厚头皮修复外,其余患者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尖端坏死,无创面残留。随访3~30(15±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且不臃肿,受区功能、外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供区外观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部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5(4.5±0.4)分。结论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可获取面积大,具有血运丰富、供区损伤小、位置隐蔽、便于联合脐旁穿支皮瓣切取移植等优势,适合用于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

  • 标签: 烧伤 瘢痕 挛缩 扩张术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髂腹股沟区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面临更多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发展挑战,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在管理体制及开展形式上积极寻求创新与变革。国有企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管理,探索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国企政工工作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供以工作借鉴。

  • 标签: 国企政工 工作管理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进程中,这也为各大社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公厕设计与配置在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在公厕的设计阶段中加大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程度,在其中关注不同性别的基本需求,从而稳步提高城市公厕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因此,文章首先对现代城市公厕设计的基本理念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城市公厕的具体设计措施。

  • 标签: 现代城市 公厕设计 具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在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0年2月,阜阳民生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69岁;病灶累及单侧者6例、双侧者2例;根据Cierny-Mader骨髓炎解剖部位分型,局灶型者6例(7侧)、弥散型者2例(3侧);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 cm×2 cm~12 cm×9 cm。采用en bloc切除清创将压疮和慢性骨髓炎病灶组织彻底清除,一期将慢性感染性病灶转变为无菌切口样的新鲜创面,切取面积为10 cm×6 cm~15 cm×9 cm的臀大肌肌瓣转移填塞无效腔。将5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闭合。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及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压疮及骨髓炎复发情况、患部外观、肌瓣供区继发功能障碍和畸形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0~900(430±150)mL;5例患者进行了术中输血治疗,其中2例患者输入3 U悬浮红细胞、3例患者输入2U悬浮红细胞;8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29(23.5±2.0)d。7例患者切口愈合;1例患者翻身过程中切口缝线撕脱,进行二次缝合后愈合。3例进行局部皮瓣转移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6~20个月,8例患者压疮和骨髓炎均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良好、轻度色素沉着、无窦道形成,供区均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结论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治疗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术后压疮和骨髓炎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和外观良好,供区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骨髓炎 坐骨 En bloc切除清创 肌瓣
  • 简介:摘要:在现代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阶段,强化房屋建筑给排水管道防渗漏工作具有保障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等重要作用。应当重视施工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其防渗漏效果能够符合应用需求,防止在后续建筑服务过程中出现严重渗漏问题,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可靠性与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防渗漏的施工技术。

  • 标签: 建筑工程 给排水管道 防渗漏要点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灭火救援工作中,一定要强化一线指挥员的理论知识培训,提前做好灭火救援演习,定期开展灭火救援装备和固定消防设施的测试工作。本文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灭火救援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大型商业综合体 灭火救援 对策
  • 简介:摘要:在自动化技术的情况下,可以集成电子信息技术,这使自动化技术更加全面和完整,并且操作更加简便,节省劳动力。机械工程不同于其他技术应用,为了实现更好地快速发展,有必要根据机械工程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现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不同领域的覆盖率仍然存在许多差异,同时,其自动化程度也有所不同,机械自动化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机械工程 自动化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在建筑施工中,玻璃幕墙是建筑物的外饰面工程,主要框架由立柱与横梁组成,横梁立柱的连接方式对幕墙稳定性及观赏性影响极大。玻璃幕墙横梁与立柱连接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两种形式,螺栓角码连接形式和套芯销钉连接的闭口横梁连接形式。然而,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所述新型横梁连接形式为在上述两种连接形式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横梁与立柱的连接方式,具有有以下优点: 可有效预防“横梁低头”的现象;可实现横梁外侧可视化安装连接件;可降低横梁加工和安装难度,且便于拆换,可节约工程成本。

  • 标签: 玻璃幕墙 横梁立柱 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