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近三十年特别是十年来,我国无疑是以最亮眼的经济图景创造着世界历史,社会结构和精神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后果严重的不平等问题也隐伏其间。社会主义理论对此不可以置之不理。对于政治哲学观点而言,作为一种政治存在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至少在于其具体现实性,即,它能够成功地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当前,这是作为能动的社会主义者的重要任务。

  • 标签: 社会主义 平等 当代中国
  • 简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平等、正义现的批判,对于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正义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首先,恩格斯的批判一改西方政治哲学惯用的通过自然状态假设和社会契约论研究正义问题的理路,确立了研究平等、正义问题的科学方法,开辟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新范式;其次,恩格斯的批判实现了在平等、正义问题上研究视域的转换,把人们的关注中心从道德和法的领域引向物质生产领域。

  • 标签: 杜林 平等 正义
  • 简介: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平等的观念广为流行并且深入人心,但是反平等主义者也大有人在。从反平等主义者的观点看,平等是我们时代的首要迷信。反平等主义者对平等观念提出了四种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平等是没有基础的;作为一种对待人们的方式,平等是不公平的;作为一种后果,平等是反生产的;作为一种政策,平等是不可行的。当然,面对这些批评,平等主义者也会有理由为平等主义辩护。

  • 标签: 平等 反平等 正义 政治哲学
  • 简介:罗纳德·德沃金认为,只有当政治影响力平等能够促进其他目标时,它才是重要的。但是,德沃金的观点是错误的,政治平等本身就是重要的。政治选择应该表达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不能强迫人们以自己不情愿或不主动选择的方式去行为。在一个现代城市,为了避免会议窒息人们的自我主导,应该在所有人的适当影响之下,让少数人做出重大决策,这种政治程序是对所有人表示尊重的最好方式。政治尊重伦理要求特别重视那些服从政策的人们的选择,只有出于强有力的理由才偏离平等影响力。在美国,影响就业、招聘和教育的立法远没有满足这种道德要求。对于美国公民应当具有的互相尊重的态度来说,更大的影响力平等是重要的。在中国,政治尊重伦理可以作为建议性观点来支持一种具体机制的扩展,人民以此就能够对他们必须遵守的命令施加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恰当道路或许依赖于实际的政治选择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有效的道德前提。

  • 标签: 政治平等 政治影响力 政治尊重 自我主导 责任
  • 简介:埃里克·奥林·怀特论不平等王列编译对平等的诉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着经济上的不平等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不平等主要并非他们个人的特性(智力的、教育的或者动机上...

  • 标签: 成就模式 价值属性 联系性 收入不平等 平等分配 收入分配
  • 简介:西方近代自然权利学说强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对于平等这一理念,马克思揭示出,形式上所赋予每个人的平等权利有可能掩盖人们相互之间的实质上的不平等。经济不平等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而不平等又不能依赖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个人自由选择而得到完全的正当性辩护。一种更大程度的社会平等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种更大功能的国家理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立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平等 个人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福利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平等理论,人们围绕其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与对话,共同勾画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平等理论图景。当代很多政治哲学家对福利平等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完全抛弃了福利平等,并建构一种替代性的平等理论,即资源平等理论。理查德·阿内逊和G.A.柯亨并没有完全抛弃福利平等,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分别建构了福利机遇的平等理论和可获得的利益的平等理论。实际上,无论通过对福利平等的替代还是修正而建构的平等理论,都没有成功地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的考量之中。

  • 标签: 福利平等 资源平等 福利 运气 责任
  • 简介:曹前发在《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无论是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强调绿化事业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们追忆他的绿化祖国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态,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美丽家园,有着巨大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生态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学习与探索》 建设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
  • 简介: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其形成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但若论其民族文化渊源,则不能否认湖湘哲学对毛泽东哲学的深刻影响。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于他的实践上:湖湘哲学知行关于"力行践履"、"以知导行"、"知行统一"等思想为毛泽东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元素;毛泽东实践关于实践的决定性、认识的能动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思想烙下了湖湘哲学知行的深刻印迹。

  • 标签: 湖湘哲学 毛泽东实践观 力行践履 以知导行 知行统一
  • 简介:喻中在《理论探索》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仰慕秦始皇、追求富国强兵开始,到崇尚商鞅的以法治国,再到暗合于法家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比较深入地受到了传统法家的影响。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甚至在此之前,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的革命实践活动。

  • 标签: 先秦法家 毛泽东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理论探索》 1921年
  • 简介:李佑新在《求索》2017年第10期撰文认为,“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界问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国和印度应如何发展两国关系?如何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边界难题?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如何妥善地解决好两国之间的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

  • 标签: 印度 毛泽东 中印边界问题 《求索》 两国关系 中国
  • 简介:刘军平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法制是毛泽东在其长期革命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毛泽东对法律本质与法律价值等最基本法律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法制观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制建设 大学学报
  • 简介: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指导科技工作。党和国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发布为标志,实践着“两个基本方略”,即以加强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方略”和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主导的“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方略”。前者是应对知识化的全球竞争新挑战的科学抉择,后者是追求发展的知识化与人民化相统一的科学抉择。两个基本方略的统一,蕴涵着落实科学发展深刻的实践创新。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科技发展观 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普及
  • 简介: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被女性主义改造过的、并且正在改造着的世界里,女性主义思潮也已经在人类思维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性别平等和性别公正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先进意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教育基地,因此,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助于塑造新一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完整人格,为当代高校德育引入新思维和开辟新途径。

  • 标签: 性别平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男女平等与两性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要想填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关于性别平等的缺失,可以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从理论层面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的理论宝藏,从实践层面积极将这些理论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 标签: 性别平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女性解放
  • 简介:<正>背景:这篇论文源自对男性统治的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性研究。这项研究的实施是为了解决60年代晚期的妇女解放运动(WLM)的首要矛盾,这项运动包括了争取国内权力和反战运动的受过大学教育的老练的白人女性。在反对男性沙文主义的运动中,在不满意从她们的导师那儿得到的马克思关于女性不平等的分析中,这些妇女团结了起来。矛盾的两极融合在这些妇女中,它为争取妇女平等提供强大的动力,直到两极的

  • 标签: 妇女平等 家族 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者 私有财产 剩余劳动
  • 简介:科学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在: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拓展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认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发展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观
  • 简介:本文就科学发展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阐述,通过论证得出,毛泽东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源头。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从而把科学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 标签: 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科学发展观
  • 简介: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总结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把握内在本质和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治国理政系列思想,丰富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习近平 经验观 治国理政
  • 简介:邓小平家风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训精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家风的观念,并通过自身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非常注重打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同时以身作则立规矩,教育子女公私分明,要脚踏实地做实事,不搞特殊化,承担社会责任,为国作贡献。邓小平家风启示我们,要以好家风引领社会好风气,以家风建设拓宽党风建设新路径,以良好家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

  • 标签: 邓小平 家风观 党风政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