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奥斯陆原则”将通过全球气候变迁,这个人类面临课题来全面检讨人和自然、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性质和现状,对于确立有关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生态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生态正义是否可能,以及生态正义何以可能这一时代性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奥斯陆原则”实际上就是:人和自然关系、人和人关系,这里既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公平公正问题,也包含着人和人之间代际问题

  • 标签: 奥斯陆原则 正义 规则 人类福祉
  • 简介:作为公民伦理规范公民道德,依据公民行为范围和性质以及来自于生活领域分域看待,即公民道德本身不同侧重,可以区分为“公民道德”与“(公民)公共道德”双重意蕴。而公共领域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自由开放性、交往实践性和商谈伦理性等精神特质,不但成为公民公共道德真实存在之域,更与公共道德价值期许之间有着融洽契合与互动。而由公民道德形上关照到形下践行,同样需要我们在对话场域中给出理性而合理看待,即公民道德践行和提升,需要制度与法律支持和保障,需要来自公民道德教育长期努力。需要公民在文化传统体认基础之上道德自觉。

  • 标签: 公民道德 公共道德 公共领域 价值期许 践行维度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试图从人性本质和意义中寻找道德哲学基石,解决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目的是为人类道德寻找坚实基础。细读这本真正伟大小书,从严谨论证和思辨的话语中读出了康德内心无比焦虑心情。细细玩味,深感康德:焦之也深,言之也切;虑之也远,说之也详。哲学植根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因此它必然关注生活。每个时代哲学家,都在关注着他生活时代,并关注着那个生活时代问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 原理 焦虑 生活时代 道德哲学
  • 简介:德勒兹思考伦理学不同于西方近代意义上伦理学。西方近代伦理学(如康德)关注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律令——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行动遵守于规范。而德勒兹反复坚称他伦理学是基于"生存论"/"实存论",这种伦理学不是规范伦理学,也不是描述伦理学,因为,后二者都关系到伦理规范,而德勒兹伦理学朝向是一种"内在性生存模式"伦理,德勒兹对伦理学与道德区分也是奠基于这一"内在性生存模式"。同时,也正是因为"内在性生存模式",德勒兹伦理学是"内在性生存模式表型学",它代替了总是将存在归于先验诸价值道德,据此,这种关切到"内在性生存模式"伦理学,它根植论域不再是意识层面上先验神圣道德律,相反,它关注是个体身体被影响能力、力量,等等。

  • 标签: 德勒兹 伦理 道德 内在性 身体
  • 简介:本文主要思路是围绕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执道德哲学思想家之牛耳一位人物弗兰西斯.哈奇森为中心,揭示其情感主义道德哲学中整体主义生机论历史渊源。本文认为他继承了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尤其是随后斯多亚主义中整体主义内核,文章试图在斯多亚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主要人物关系中集中凸显哈奇森对斯多亚继承性,而这种继承性又体现在他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一书翻译和注释。然后,通过几个核心概念钩沉和梳理,文章清楚地揭示出斯多亚与启蒙运动,尤其是与哈奇森本人承接关系。实际上,这样整体主义生机论视角在我们中国思想史中也是不陌生

  • 标签: 整体主义生机论 斯多亚 沉思录 哈奇森
  • 简介:信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理论热点之一。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但依然有深化和提升空间。从哲学视角研究信任问题,除了当前伦理学维度之外,还可以从人学维度出发围绕利益、自由和责任等范畴进行探讨;从价值论维度研究信任本身蕴含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其核心问题是社会生活中值得信任行为和品性,即交往实践中自由和责任问题

  • 标签: 信任 哲学视角 自由与责任
  • 简介:从道德哲学与精神哲学角度考察马家爵事件以来校园恶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社会事件,更是精神事件,其根源是伦理病灶癌变,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性概念是"贱民"。"贱民"哲学地内在于"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精神发展过程中,其癌变精神哲学轨迹是:卑贱意识—贫民—贱民—暴民。由"卑贱意识"到"贱民"异化,是伦理及其精神链断裂结果;由"贱民"到"暴民"恶变,是"伦理出局"结果。必须在消灭极端贫困基础上,透过"伦理安全"体系建构和"精神援助"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贱民"以及由"贱民"向"暴民"恶变精神土壤。

  • 标签: 贱民 伦理病灶 卑贱意识 暴民 伦理安全 精神援助
  • 简介:转化医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向生物医学研究众多领域迈进,它既给人类带来治疗疾病希望,也引发了许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伦理问题。本文围绕转化医学研究中存在安全问题、知情同意、分配公正、群已关系、利益冲突等问题进行了伦理分析和论证,以期使转化医学在其运用领域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并造福人类。

  • 标签: 转化医学研究 伦理问题 生物医学
  • 简介:'中和',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价值理念和处事方法,也是贯通价值哲学之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共有原则。'中',有'中国'之意,也有'中心''主体'之意,相当于一个事物向周围扩散中心点,以及控制全局主体责任者。'和',有'和谐''聚合'之意,是处于非中心或边缘状态事物一种存在状态。中与和组成'中和'一词,是指事物存在一种正常状态。'中'与'和'关系,还可以抽象为体与用、道与器关系,即中为体、为道,和为用、为器。'中和'与'和合',虽有区别,但也有很大重合。二者都是哲学理念,并且都强调'和'理念和价值。'中和'理念本质是要求人们按唯物辩证法办事,特别是要按对立统一规律办事。'中和'理念核心是正确处理矛盾关系。'中和'理念要义是增加干事创业凝聚力。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中和'理念智慧光芒无处不在。中和之道可调节信仰与理性关系;也有助于平衡人情感、理性和意志;对防范思想路线左右偏颇,树立'和而不同'包容理念,推动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和 源流 内涵 本质 核心 要义
  • 简介:本文探讨了网络舆情管理中伦理问题表现、成因和对策。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都存在伦理失范问题。网络舆情管理中伦理问题成因主要涉及转型、观念、技术和治理等方面。在此,我们应当以网络核心道德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网络舆情善治。

  • 标签: 网络舆情管理 网络核心道德价值观 网络舆情善治
  • 简介:我国当前贫富分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恶",其不仅在现实层面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在社会发展目标上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在心理层面影响人幸福感知,从精神层面动摇国家和民族伦理基础,具有极大危害性。从伦理学视角看,其形成原因一是制度设计内蕴伦理缺陷所致,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衍生出贫富差距,政策倾斜造成地区之间、居民之间贫富差距拉大,行政性行业垄断导致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伦理缺失使得反贫困乏力等;二是非制度性因素道德失范,如权力腐败和非法致富,贫困亚文化道德惰性等。消除我国贫富分化现象应注重制度伦理建设,匡扶社会正义;秉持"善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培养贫困群体积极自我体验,引导其主动增权。

  • 标签: 贫富分化 制度伦理 公平正义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也关乎校园和谐及社会稳定。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点、过程、结果和内部管理来看,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为了我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和完善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把创建公平竞争环境与实施必要帮扶政策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中公平操作。

  • 标签: 高等教育 公平问题 解决办法
  • 简介:当前,企业伦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企业义利价值权重问题是企业伦理中最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当代企业求利打下了基础,但企业求利善目的要通过善手段来实现。

  • 标签: 企业伦理 价值排序 社会责任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伦理学核心问题是"是"与"应当"问题,特别是"应当"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各种应当之冲突问题,而最根本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问题

  • 标签: “是”与“应当” 事实与价值 前见 伦理冲突
  • 简介:"元"是指"根本",元问题是指根本问题。"道德人"就是那些能够在实践理性精神主导下自觉作出有益于他人却与自身利益无关甚至是有违自身利益行为或活动的人。"道德人"问题就是"人本质和人价值是什么"问题,它回答了"道德人"何以为"道德人"之根本所在。在当代,人解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于"道德人"评判思维元模式是超越了"主体论"工具理性"主体间"论。

  • 标签: 道德人 元问题 人的价值
  • 简介:随着中国现代化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严峻事实,不仅威胁着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生产、生活,也制约着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一个重点,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解读这一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村生态环境 伦理向度 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腐败防治事关国家存亡。在我国“小官巨贪”现象严重背景下,从法伦理学角度探讨基层腐败防治问题,不仅具有法律上意义,更具有伦理上价值。本文从法伦理学角度分析了基层公务人员腐败现状和腐败原因,研究并参考了国外基层反腐成功经验。对“家庭财产申报”“特别风险岗位评估”以及“独立监督机构”等制度构建或完善,进一步使我国反腐败立法更加完善,科学构建我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机制和廉明公正道德风尚。

  • 标签: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公务人员 腐败
  • 简介:<正>伦理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运用科学方法论,即科学地观察、分析、研究,才能获得科学认识。目前在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诸多争论,在道德生活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本文试图从有关方法论角度分析,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功能 《决议》 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