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发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合理化操作方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亳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自发患者119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操作方案、手术情况资料、术后8 h疗效性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不同入路选择(单孔操作、双孔操作、三孔操作)、引流方式(单腔静脉引流、双腔气囊引流)、肺泡处理方式(肺泡切除、肺泡结扎)。结果不同入路分组中,单孔操作组和双孔操作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三孔操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腔气囊引流组复张和住院时间短于单腔静脉引流组(P值均<0.05),单孔操作组、双孔操作组术后8 h的PaO2、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高于三孔操作组,单孔操作组、双孔操作组术后8 h的PaC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三孔操作组(P值均<0.05)。肺泡结扎组术后8 h的PaO2、SGRQ评分均高于肺泡(叶)切除组,PaO2(89.75±10.93) mmHg(1 mmHg=0.133 kPa)比(70.63±8.83) mmHg,SGRQ(46.42±3.38)分比(40.77±3.13)分,肺泡结扎组术后8 h的PaCO2、VAS评分均低于肺泡(叶)切除组,PaCO2(32.52±3.23) mmHg比(51.26±4.78) mmHg,VAS(3.07±0.77)分比(5.43±1.14)分(P值均<0.05);单腔静脉引流较双腔气囊引流以及肺泡(叶)切除较肺泡结扎并发症高,(χ2值分别为19.611、4.933,P值均<0.05)。结论单孔操作、双孔操作的入路选择和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引流方式是自发患者VATS手术中较合理的操作选择,术中尽可能避免肺泡切除和肺叶切除,行肺泡结扎术可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气胸 肺大疱 胸腔镜 引流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下介入治疗合并自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收治的合并气胸患者5例,全身麻醉下采用内科胸腔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OB胶联合治疗,观察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术中共发现17个,均为Ⅲ型,其中4例采用APC+OB胶治疗,1例采用APC+OB胶+粘连松解术治疗。5例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术后留置引流管,均在1周内顺利拔管,3例患者出现术后疼痛,2例术后出现低热,均在38 ℃以下。5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均无复发,1例随访1年无复发,4例处于随访中。结论内科胸腔镜下APC联合OB胶局部治疗难治性气安全、创伤小、预后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氩离子凝固术 肺大疱
  • 简介:摘要63岁男性患者,2016年5月行腰骶连接部肿瘤切除术,病理提示滑膜肉瘤。术后规律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复查,2018年发现双多发转移。2019年3月第1次出现气胸,保守治疗好转,后仍反复发作。2019年11月行胸腔镜下左+左空洞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滑膜肉瘤转移,随访半年气胸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孔胸腔镜切除术和单孔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自发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自发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双孔胸腔镜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3.57%,1/28;3.70%,1/27)与对照组(14.29%,4/28;7.69%,2/2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自发可缓解疼痛,改善围术期情况并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术后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 肺大疱 双孔 单孔
  • 简介:摘要2例患者(例1女,63岁;例2男,22岁)分别因腺癌和滑膜肉瘤应用安罗替尼治疗。例1服用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治疗2周停用1周为1个周期)8个周期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自发。考虑气胸与安罗替尼有关。停用该药,予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因病情进展,患者减量服用安罗替尼(10 mg/d,用法同前),第1个周期中再次发生自发。终止安罗替尼治疗,予以胸腔闭式引流、祛痰、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10 d后行胸部X线检查示气胸痊愈。例2服用安罗替尼(12 mg/d,用法同例1)9个周期后出现自发(经胸部CT检查发现),但患者无明显不适,在密切监测呼吸状况下继续使用安罗替尼。

  • 标签: 气胸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安罗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并发自发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对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350例尘肺并发自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0例尘肺病并发气胸患者中,尘肺壹期22例(6.3%),贰期26例(7.4%),叁期302例(86.3%);168例为复发气胸,复发率高达48.0%;冬春季发病者232例,占66.3%;并发慢性阻塞性疾病和肺部感染者分别占54.9%(192/350)和47.4%(166/350)。予以患者高流量氧疗等基础治疗的有效率为93.1%(217/233);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有效率为86.0%(98/114)。结论自发是尘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复发率高,根据病情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尘肺 职业病 自发性气胸 临床特征 高流量氧疗 胸腔闭式引流
  • 作者: 蒋天燕,胡运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昆明650032
  • 简介:目的:探究和分析康复护理对自发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该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2例自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第1秒时间肺活量、通气储量等功能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时间肺活量、通气储量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时间肺活量(3204.6±106.7)mL、通气储量(101.4±1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14.5±100.2)mL、(90.3±8.2)%,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11.4±1.6)d,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9%明显低于对照组22.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其预后周期。

  • 标签: 康复护理;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性自发(FSP)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例FSP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FSP的临床特点。结果76个家族共265例FSP患者,男女比例为1.55∶1,发病年龄>40岁者占48.30%。同代发病17.11%(13/76),两代发病67.10%(51/76),三代发病14.47%(11/76),四代发病1.31%(1/76),未发现隔代发病。先证者有FLCN基因突变。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和手术治疗FSP的复发率分别为21.62%(8/37)、48.39%(30/62)、38.89%(35/90)、4.00%(4/100)。结论与原发性自发散发病例相比,FSP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但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气胸发病年龄较晚,多为两代发病,可能与遗传相关;手术治疗FSP效果最好。

  • 标签: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 临床特点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简称“APC plus”)联合巨型减容术(简称“一镜加一针”)治疗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的胸膜下(SPB)所致自发(S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用“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治疗46例SP并多发且大小不等SPB(其中至少有1个SPB的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1~79(68.5±10.3)岁。统计术后停止漏气时间、术后1周SPB消失率及缩减程度、术后2年SP复发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SP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39例(84.78%),减少或缩小5例(10.87%),无变化2例(4.35%)。40例患者1周内停止漏气,6例患者超过1周停止漏气。11例患者完成术后3年随访,13例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6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其中1例复发。4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对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 SPB的SP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气胸 胸腔镜检查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胸膜下肺大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自发进行性血气胸出血来源,探索最佳治疗和预防对侧血气胸的策略。方法对119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观察出血来源。CT发现对侧有,则建议预防性切除。对行预防性手术组和未行预防性手术组随访,分析该侧血气胸发生率。结果出血均是胸膜顶异常血管断裂引起。64例预防性对侧切除术和52例未行预防性手术患者,该侧血气胸发生率分别是0和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自发进行性血气胸出血原因是胸膜顶异常血管断裂。胸腔镜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预防性切除对侧可预防对侧血气胸发生。

  • 标签: 自发性血气胸 青年 肺大疱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猪尾巴腹腔引流导管胸腔内灌注红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自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55例患者资料,均为老年男性,多次或首次出现自发,并通过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猪尾巴腹腔引流导管联合红霉素胸腔内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通过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内灌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23例,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通过不同引流管胸腔内灌注红霉素(1次/d)的时间、灌注效果、起效后夹管到拔管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灌注总有效率及拔管出院后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灌注红霉素时间为(3.00±0.32) d、拔管时间为(2.41±0.24) d均较对照组灌注红霉素时间(4.22±0.39) d、拔管时间(3.39±0.37) 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8、2.218,P值分别为0.026、0.032);观察组灌注红霉素后胸痛的发生率为17.4%(4/23),低于对照组灌注红霉素后胸痛的发生率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未出现休克和死亡的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顺利拔管出院患者分别为22例与23例,灌注无效最终带管出院患者分别为1例与8例,6个月内再次复发气胸分别为8例(含1例带管出院患者)与19例(含8例带管出院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复发率、治愈率分别为95.7%(22/23)与71.9%(23/32)、34.8%(8/23)与59.4%(19/32)、65.2%(15/23)与37.5%(12/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86、1.816、4.114,P均<0.05),观察组在疗效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猪尾巴腹腔引流导管胸腔内灌注红霉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自发灌注时间短、拔管快、患者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耐受度好,灌注效果好。

  • 标签: 猪尾巴腹腔引流导管 红霉素,胸腔注射 自发性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自发脑干出血发病率约为原发性脑出血的10%,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远高于其他疾病。脑干解剖特点及密集的功能核团与脑干出血手术极高的操作难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开颅血肿清除、血肿穿刺抽吸两类。目前对于脑干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尚未形成共识,缺乏大型多中心临床观察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现有的治疗方式均未在脑干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常由于缺乏依据而困惑,寻求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干出血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儿童自发脑脊液耳漏(spontaneous 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SCSFO)病例。例1,患儿男,9岁,因“右腮腺区隆起伴右耳溢淡粉色液2年”入院,曾于外院接受脑脊液修补术治疗,再发后就诊于我院,影像学提示右侧颞骨肿物切除、脑脊液耳漏修补、外耳道封闭术后改变,右侧上颌骨、颞骨、蝶骨、枕骨及肩颈部多发异常信号,考虑患儿多处漏口且部分漏口未闭,遂接受颞下窝进路TypeB岩部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包块再发并反复头痛,考虑颅高压,先后行钻孔脑室外引流置管术及脑室穿刺脑室腹腔引流术减低颅内压力,随访2年无复发。例2,患儿男,5岁,因“间断头痛1年,加重伴左耳痛、发热3个月”入院,伴呕吐、发热,曾按“脑膜炎”接受治疗,我院颞骨CT提示中颅窝局部骨质缺损,行经乳突/岩骨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出现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表现,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缓解症状,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老年自发治疗期间分别应用单孔胸腔镜、三孔胸腔镜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确诊为自发的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选择应用三孔胸腔镜进行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选择应用单孔胸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胸腔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老年自发治疗期间应用单孔胸腔镜取得的效果优于三孔胸腔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性比较小,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可借鉴推广。

  • 标签: 单孔胸腔镜;三孔胸腔镜;老年自发性气胸;有效性;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医疗水平及救治能力提高,胎儿存活阈值降低,总体早产率明显增加,自发早产的发生率随之增高。早产儿并发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已成为长期存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自发早产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现将自发早产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为自发早产发病机制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早产发生率。

  • 标签: 自发性早产 早产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自发脊髓梗死倍受关注,但因其病因不明、症状各异、急性期MRI可能无典型征象等特点,常被误诊,故了解诊断标准、进行完善的评估以及鉴别诊断十分必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脊髓梗死的病程演变尚不清楚,不同类型的预后也不尽相同。

  • 标签: 自发性脊髓梗死 评估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自发小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出血病例的10%和所有小脑卒中病例的15%,30 d病死率在30%~50%之间。小脑出血患者可因血肿增大和(或)脑干受压而迅速恶化导致昏迷和死亡。因此,血肿清除术是自发小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血肿直径>3 cm以及伴有脑干受压或脑积水的小脑出血患者。

  • 标签: 脑出血 小脑疾病 小脑 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自发血泪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以自发血泪为首发症状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临床特征、具体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男性10例(37.0%),女性17例(63.0%),成年人(≥18岁)21例(77.8%),未成年人(<18岁)6例(22.2%)。单眼血泪者22例(81.5%),双眼血泪者5例(18.5%)。伴有其他部位出血者5例(18.5%)。血泪性状中,血性分泌物及反流液者19例(70.4%),泪中带血3例(11.1%),鲜血样泪7例(25.9%)。病因中包括全身病变引起者6例(22.2%),其中1例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5例为特发性血泪(经过检查排除明确器质性病变的不明原因的血泪)(均<18岁);局部病变引起者21例(77.8%),其中按照病变涉及的部位分析,单纯涉及泪道系统病变者18例,单纯涉及眼表的病变及损伤者2例,同时涉及泪道系统及眼表病变者1例。局部病变按性质分析,异物源性(异物引起)5例;单纯炎性病变6例;肿物源性10例,其中1例为结膜良性肿物,另外9例涉及泪道系统(5例恶性肿物,4例良性肿物)。特发性血泪患者经心理和内科治疗后发作间隔时间延长。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给予经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血泪有反复。1例结膜血管瘤患者不接受治疗,随访13个月有不定期少量出血。涉及泪道系统者给予病灶清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1例腺样囊腺癌患者肿瘤复发后死亡,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血泪患者中以成年人及局部病变者多见,病变多涉及泪道系统,且以肿物源性多见,治疗主要为去除病灶,必要时扩大切除并联合泪道重建手术。特发性血泪多为未成年人,治疗以心理治疗配合必要的内科治疗。(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3-58)

  • 标签: 眼出血 眼泪 泪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