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把“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误读为“文学比较”,这不仅存在于当下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即使在国际比较文学界也是一种由来以久现象。为了准确地定义比较文学,我们还可以把比较文学与其他四种相关学科概念进行参照从而明确这一点。讨论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四个学科概念外延与内涵,这对于进一步明确比较文学学科特征、学科意识和学科界限有着重要学理意义。

  • 标签: 比较文学 语言分析 学科概念 定义 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
  • 简介:在文化、文学、民俗、民族等研究中,我们不应忽略是笑话研究.笑话属喜剧范畴,但它并不是一种纯粹、完备艺术表现形式,而更近似即兴、片段艺术雏形,更切近民间性与口头性,因而也就更具民俗文化意义.柏格森说,喜剧是介乎艺术与生活之间中间物.因此我们可将笑话看作是喜剧中更倾斜于生活这一边一种民间文艺形式.

  • 标签: 笑话 文学 忽略 夸张 性格 文化内涵
  • 简介:2002年5月30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主办,山东潍坊学院、山东潍坊教局联合承办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及与应用研究”开题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潍坊举行。此项目已被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学 语文教育 学术研究
  • 简介:<正>袁良骏于7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鲁迅与现代文化名人评价问题》一文,指出现代文学史上当时被鲁迅批评或斥责过学者、教授、作家,多年来大多数被人们视为“右翼”文人,存在着十分严重以人划线简单化现象,对这些人功过

  • 标签: 现代文化名人 具体分析 鲁迅 教授 现代文学史 评价问题
  • 简介:说起比较文学,学者们历来都持有各种不同说法,尤其在外国文学研究圈内,更是名执己见,莫衷一是。我们在此姑且不论那种种说法谁是谁非,但不容忽视是,比较研究方法正在日益渗透到当今文学研究各个领域,无论是各国民族文学研究也好,还是各自外国文学研究也罢,二者都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蒙上了比较色彩。这种比较研究超越了国别文学研究传统模式,形成了文学研究开放性和多元化发展空间,拓宽了文学研究视野,促进了文学研究深化。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德语文学研究 教学途径
  • 简介:"这是身体秘密,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抒情年华》作者潘婧在谈及性爱时,这样说.

  • 标签:
  • 简介:我家里有现在三名中学语文老师,还有几个参与过高考甥侄辈.我真的很同情他们,为他们长期被"语文"所折磨而感到悲哀和不平.

  • 标签: 悲哀 同情 议论 文章 自由 理想
  • 简介: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规定性,一定质量如果超越临界“度”,就会改变原来质,这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文学是一种语言表现,自然,在这个表现过程中也充满了辩证法。然而,由于作家们学识与功底局限,偏爱与私好反拨,往往在文学表现上备受着痛苦、历尽磨难。于是,在这语言炼狱之中,自然分化出两种类型:一类在重复中超越了自己,另

  • 标签: 质量互变规律 语言表现 活动变人形 布礼 冯骥才 螺旋式上升
  • 简介:<正>一文学是语言艺术,作家所塑造形象、所表达情感,都只能从词义、句法和语音中生成,在一定语言行为中定型。不用说使用语词不同,即使词序、声调、韵律、叙述方式稍有变化,作品所表达意蕴就已不完全相同了。谁能说“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与“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所表达意蕴是完全相同?!

  • 标签: 文学语言 作家 研究文学 表现论 词义 文学作品
  • 简介:<正>《当代》81年5期发表了王行之《老舍语言艺术初探》,细致地分析了老舍作品中如何做到人物语言性格化:我们佩服曹雪芹语言艺术,他能运用人物语言,写出年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的人物不同性格。老舍也有近似的功力。他不但能利用对话写出怪人、坏人音容笑貌,还能单靠人物语言,写出差别不大但确有差别的人物性格来。后者难度很大。《四

  • 标签: 人物语言 语言艺术 性格化 老舍作品 曹雪芹 人物性格
  • 简介:<正>谢晃在《永恒星光——诗歌语言浅谈》(《长江》84年3期)一文中对诗歌语言艺术规律作了探索。文章指出:诗人语言在表现对象时候,它能利用它那无所不在,无也不往神经末梢,极敏感地表现出那种包孕着人们主观性感受。“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路上“空翠”仿佛饱含了可以“湿人衣”水分;日光

  • 标签: 诗歌语言 星光 日光 艺术规律 神经末梢 主观性
  • 简介:本文从语言比较基础、同一性—名与实关系、文化立场—观念接受、理论话语—体系焦虑四个方面,论证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目前存在问题。作者认为,外文应当是该学科优势也是进行研究基础,而目前情况却是相反;而大量比较是将中外许多现象和命题进行了同一性预设,是一种名与实错位;而对于源自其他文化区域文学文本,没有对其内涵观念进行清理,比较缺乏学理性透视;而在西学知识形态笼罩下,没有进行“去西化”和“重新语境化”就急于进行理论想象,也就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理论建构。作者认为这四项互为前提错位,是目前学科建设中亟待解决问题

  • 标签: 比较 学科 问题
  • 简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已经历了大约100年风风雨雨。它在我国成为一门公认学科以后,也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建设历程。但是,当初人们关于它是否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不是作为一种方法自立于学科之林忧虑依然存在。尤其是作为一名多年来在比较文学园地里耕耘教师,我深感这门学科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仍有严重缺陷,以致当初比较文学学者感叹危机依然如故。在教学过程中,我扪心自问,自叹无法圆满解答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而此类缺憾,归根结底,是源于比较文学教材中学科定义本身误导或不严密。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教科书中给比较文学下定义并没有确保它可以作为~门独立学科存在,因此引起了一些学科界限上说不清楚问题,令人难以自圆其说。

  • 标签: 比较文学教学 风雨 学科界限 圆满 独立 存在
  • 简介:<正>如果有人对“语言”和“造型”结合成一个词组感到奇怪,那是不足为怪。不知道多长时间以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并列使用以表示两种不同性质艺术门类,可谓艺术理论界一种天经地义;长期并列使用同时,则意味着“语言”和“造型”之间失去了相兼可能。在许多美学教程看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区别是,前者直接诉诸人想像,后者直接诉诸人感官。这话没有说错,却也没有说完整。比

  • 标签: 造型艺术 造型功能 艺术理论 外观形态 表现性 物质材料
  • 简介:文学语言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一部分。朱光潜曾谈到自己领悟语言节奏时深刻感受:“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①所以,他强调:“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②读者欣赏文学作品,首先感触到语言音韵、旋律和节奏,进而才会体味到文学语言特有的情趣、韵味、格调、色彩。好文学语言,应该是音韵和谐,旋律悠扬,节奏鲜明,具有声情并茂之美。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节奏 自然节奏 文学评论 语音
  • 简介:此组由北京大学师生参与笔谈文章,围绕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领域一些前沿问题展开,其中包括消费社会中网络与比较文化问题、网络写作中交往可能与局限问题、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互联网对人类交往方式新挑战以及文化比较双语精英身份等问题,所有论述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互联网络作为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新方式功能及其意义。

  • 标签: 比较文学 全球化语境 文学翻译 网络写作 比较文化 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