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109例患者共162个病灶进行了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以手术病理或MMT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对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10例恶性病例误诊为良性。结论正确掌握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及完善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物的准确性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透患者一次透析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长期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0例,采集一次透析前后血浆,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用LIANG-100型水平细管粘度仪测定切变率分别是10S-1、20S-1、40S-1、70S-1、110S-1的粘度。结果和透析前比较,透析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10S-1、20S-1切变率下血浆粘度升高,而切变率为40S-1、70S-1和110S-1下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尿毒症患者一次血液透析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低切变率下的血浆粘度升高。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浆粘度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肛裂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肛裂患者纳入实验观察,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9.2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3.9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治疗肛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肛裂切除术。

  • 标签: 肛管切口内括约肌剪切术 肛裂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 银屑病 皮肤弹性
  • 简介: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ADAM)又名MDC(MetalloproteaseDisintegrinCysteine-rich),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多个功能区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家族,大约由80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典型的ADAM蛋白其蛋白序列含保守的具有多个特征性的功能域,从N肽基端到C肽基端依次为信号肽区域、前调控区域、金属蛋白酶区域、解聚素区域、富半胱氨酸区域、上皮生长因子区域、跨膜区域和胞内区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区域。

  • 标签: 金属蛋白酶 解聚素 活化作用 家族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 细胞表面糖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在诊断肌肉挫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3例经临床和MRI证实的肌肉挫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另以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高频超声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肌肉的形态大小,回声情况。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肉图像颜色,并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肌肉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和杨氏模量值(E)。 结果: 对照组患者高频超声图像显示肌肉肿胀增厚,回声增高或减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图像呈绿色或蓝绿色,对照组患者高频超声图像显示肌肉大小形态正常,回声无增高或减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图像呈均匀一致的蓝色。测量的病例组的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和杨氏模量值(E)均低于于健康志愿者的对照组(P

  • 标签: 高频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肌肉挫伤 剪切波传播速度 杨氏模量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残端第二次剪切的最佳时机选择与操作技巧。方法将744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各248例。各组二次断脐时间分别为生后24小时(A组),36-48小时(B组),72小时(C组),三组断脐的方法,日常护理和出院指导相同,比较新生儿不同时机二次断脐的处理对脐部修复时期的并发症及其影响。结果B、C组渗血发生例显著低于A组(均P<0.01),A、B组疑似炎性渗出物,脐部修复比较类似(P>0.05)。结论为减少二次剪切后脐部渗血的发生,我们不能教条式地把剪切时间一概定在出生后的某个时间,应根据脐带粗细不同及脐带周围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对新生儿脐带进行二次剪切

  • 标签: 新生儿 第二次剪切时间选择 操作技巧 脐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液中变形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32或梅里埃公司的API卡联合鉴定出120株变形杆菌,对其用Oxoid的药敏纸片行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变形杆菌对我们监测的十四种抗生素中只有头胞比肟,泰能、丁胺卡那霉素、头胞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棒酸的耐药率低于10%。结论随着耐药株的日趋严重,加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造成的选择压力,甚至出现了耐多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因此规范化抗菌药物的管理迫在眉睫,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抗生素的临床使用率,还可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自觉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剪切波弹性超声在指导临床医师对于尿毒症内漏血栓溶栓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内漏急性血栓患者78例,常规超声为对照组33例、剪切波弹性超声组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33例首选双向尿激酶注入溶栓,成功率为78%。2.观察组31例首选双向尿激酶注入溶栓,14例首选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成功率为86%。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超声对于临床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尿毒症透析 内漏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底黄斑病变形成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方法随着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分别以西药点滴注射的方式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口服复合维生素、益脉康分散排尿、祛湿祛瘀等药物进行辅助性治疗。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治疗有效果,有效率达到50%。而采用西医治疗中有1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30%,无效患者10例,占综合比例的20%。结论眼底黄斑病变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有关系,这些因素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眼底黄斑病变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底 黄斑病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4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54例,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血常规和血流变学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有微血管并发症变形性能指标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对糖尿病的监控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平均红细胞体积
  • 简介:摘要由普通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病程一般在1-3天。如果不做病学检验,很容易被忽视,故及时、准确的检验诊断为流行病调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报道了山西省阳泉市2008年发生的一起由变形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这起食物中毒进食125人,发病50人,罹患率为40%。经对症治疗患者均在2天至6天痊愈,无死亡病例。作者分析指出由于生熟食品不分,发生交叉污染,操作场所温度较高,致病菌繁殖较快以及凉菜加工制作后存放时间较长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变形链球菌是口腔当中十分重要的致龋菌组成部分,并在近些年的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这种病菌与全身的系统性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细胞外蛋白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疾病或者毒性的因子,这对于人体的疾病发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确保龋齿等相关疾病能够被有效解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