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D2)对胃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D2)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胃癌根治术(D2)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种临床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D2)根治术过程中,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开腹治疗相近的临床疗效,但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D2) 开腹胃癌根治术(D2)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02月-2015年0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50例对比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术治疗,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1、2、3年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胃癌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取得的近期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术好,但是远期疗效区别不大。

  • 标签: 胃癌 传统开腹术 腹腔镜 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40例临产妇女(实验组)和28例非妊娠健康妇女(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凝血功能,本实验主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5项指标1。结果与非妊娠健康妇女相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临产孕妇组中偏低,而在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在临产孕妇组中偏高。结论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后期血液中存处于高凝状态,因此产前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出血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产前指标 预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D与FDP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成人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浆D-D与FDP检测,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浆D-D及FDP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D-D及FDP对比较对照组指标明显升高,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恢复期指标明显优于急性期指标,前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血浆D-D与FDP检测对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具较高特异性,及早检测有利于病情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浆D-D FDP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在临床医学领域尤其在与再生重建及肿瘤相关的外科中应用广泛。3D打印技术可用于制备医学模型及病灶模型,进行手术策划,手术辅助器械和个性化内植入物,生物打印与组织工程等方面。3D打印技术在外科的应用有以下方面优化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手术。本综述着重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外科中的精准应用,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发展前景。

  • 标签: 3D 打印技术 精准 临床外科 生物打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佐治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bid)抗病毒治疗及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当晚即开始服用维生素D滴剂,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25-(OH)D3与Ig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佐治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维生素D 病毒性肺炎 儿童
  • 简介:见惯了将手机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保护壳,这款简洁的Radiusv2让人眼前一亮。Radiusv2选用航空级别的铝合金来打造,只用一个X型支架覆盖背面和四角,造型轻盈时尚。如果iPhone从高度意外坠落,保护严实的四个角落将大大降低碎屏的危险。

  • 标签: 手机 铝合金 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124例,按照病情轻重分为重症肺部感染组(n=42)与普通肺部感染组(n=82),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对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对照组儿童、普通肺部感染组及重症肺部感染组患儿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逐渐降低,3组儿童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30,P〈0.05);普通肺部感染组与重症肺部感染组患儿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5.353,P〈0.05);普通肺部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9.581,P〈0.05);重症肺部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2.72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25(OH)D3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79,P〈0.01,95%CI=-0.581~-0.124)。结论儿童肺部感染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儿童 肺部感染 维生素D 血清25(OH)D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眼底病变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所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眼底病变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TC、TG和HDL-C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TC、TG水平等与眼底病变存在关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TC、TG水平等是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眼底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抓紧变硬的腿和臀部肌肉,充分按揉,使之变软。将肌纤维中堆积的废物和脂肪按揉流出,塑造腿和臀部的良好形态。

  • 标签: 护理法 VS 抓握 臀部肌肉 肌纤维 按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共37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甲亢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3例,作为A组;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14例,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6%,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3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对两种疾病进行综合考虑,进行两病兼治,才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降糖药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Angiopoietin-2和Tie-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Tie-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Angiopoietin-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9%(98/121)、10.53%(4/38),Tie-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1%(91/121)、15.79%(6/38),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和Tie-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Angiopoietin-2、Tie-2的表达与病理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Angiopoietin-2和Tie-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ANGIOPOIETIN-2 TIE-2 预后
  • 简介: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导致血糖调节功能异常的儿童慢性疾病。至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胰岛细胞损伤、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研究显示在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浓度明显降低,考虑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中1,25-二羟维生素D3可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及促进其凋亡,阻止固有免疫反应中抗原提呈,同时可通过抑制胰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免疫细胞活化,有效减少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凋亡。本文将对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功能与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1型 维生素D 免疫机制 胰岛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蜂蜜枸杞番茄汁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壮阳作用。方法取NIH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蜜枸杞番茄汁高(24.804g/kg)、中(12.402g/kg)、低(6.201g/kg)剂量组,分别灌胃给样40d。考察蜂蜜枸杞番茄汁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和睾丸组织中睾酮水平、精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精子活动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SOD活性、血清及睾丸中睾酮水平、精囊腺中LDH水平及精子活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蜜枸杞番茄汁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睾酮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蜜枸杞番茄汁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低于模型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精囊腺中LDH水平及精子活动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蜜枸杞番茄汁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血清及睾丸中睾酮水平、精囊腺中精子活动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蜜枸杞番茄汁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具有壮阳作用。

  • 标签: 蜂蜜 枸杞 番茄汁 壮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B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C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D组30例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通过采用不同的用药治疗,4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儿、C组患儿、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肌内注射维生素D效果明显高于口服维生素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 D 3 佝偻病 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