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D2果糖酸钙联合儿肤康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婴儿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儿维D2果糖酸钙联合儿肤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维D2果糖酸钙联合儿肤康治疗婴儿湿疹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患儿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湿疹 维D2果糖酸钙 儿肤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置双套管与普通管效果比较。方法2013年06月至2015年07月,对我院收治的106例施行胃癌D2根治术,其中普通引流管组40例和双套管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禁食时间、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普通引流管组与双套管组在术后后切口感染例数(6例比9例)、腹腔感染例数(2例比7例)、肠瘘例数(2例比4例)、术后禁食时间(8.08±3.48)d比(8.82±5.43)d、术后拔管时间(12.58±13.09)d比(12.39±6.30)d、术后出院时间(19.60±11.89)d比(18.29±6.94)d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发生肠瘘的病人中双套管组比普通引流管组在术后出院时间(36.75±4.20)d比(67.00±9.90)d、术后拔管时间(26.75±13.23)d比(66.00±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双套管在胃癌D2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置是安全、可靠的。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出院时间、拔管时间等方面不劣于普通引流管,但在肠瘘病人中应用腹腔双套管能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引流 双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3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浸润阳性率显著高于为转移组(P<0.05)。结论D2-40标记物染色效果好,标记淋巴管特异性较强,是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淋巴管浸润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D2-40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6例实施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一组为开腹组,一组为腹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均同开腹手术组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 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高血压前期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大连市友谊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前期伴随维生素D缺乏患者155例,受试者随机双盲分为服用每日维生素800单位组(77例,其中男38例,女39例),安慰剂组(78例,其中男39例,女39例)。观察1月、3月后血压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压、血钙的变化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维生素D、血钙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月,3月维生素D水平、血钙升高明显,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增加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能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前,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维生素D能广泛的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基本生理功能已经被国际研究学者所认可。两种免疫,即自适应和天生的,是由1,25(OH)2D3所调节的。而维生素D的性质表明,它可以发挥潜在的治疗作用,预防1型糖尿病(T1DM)。假设,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可能影响免疫调节的模式和后续进展T1DM的遗传易感个体。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T1DM的关系模式中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D/类似物对感染人群的免疫规定。在2型糖尿病(T2DM),维生素D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和灵敏度。2型糖尿病和维生素D之间成反比关系,从横断面性和前瞻性对其关系进行研究,但是还缺乏确凿的证据。大量精心设计的、可控制的、随机介入的研究,来发现维生素D和钙在2型糖尿病中起到的潜在预防作用。

  • 标签: 糖尿病,&beta -细胞,维生素D,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2岁婴儿应用维生素D3(VitD3)后儿童VitD3缺乏及中毒情况。方法定期随访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院400名儿童,嘱其从生后半月时开始补充VitD3,于第6个月及1岁时分别进行肝功、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CRP)、钙、磷的检测。结果给予口服VitD3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极低,发生佝偻病病例也均为早期,无典型临床体征,口服VitD3治疗后基本上都恢复正常;未出现VitD3中毒。结论给予VitD3400-800单位既可预防VitD3缺乏症,又不会发生VitD3过量中毒。

  • 标签: VitD3 预防 儿童 VitD3 缺乏及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CRT-D治疗心律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取4例经CRT-D治疗心律衰竭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CRT-D是治疗心律衰竭的重要手段,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心律衰竭 CRT-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ency,又称为骨软化症)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剂量为200~400IU/d,治疗1个月后改为400~700IU/d;观察组采取维生素D突击治疗,剂量20万IU,每隔4~6周肌肉注射1次,治疗3~4个月后改为肌肉注射2~3次,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乳牙萌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乳牙月萌出185例,乳牙月萌出率为80.43%,对照组乳牙月萌出104例,乳牙萌出率为45.22%,观察组的乳牙月萌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突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小儿乳牙的萌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D 佝偻病 抗维生素D性 小儿乳牙 萌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临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为观察组,非肺栓塞患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的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其临床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Rh(D)阴性孕妇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Rh(D)阴性孕妇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并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再对孕妇的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Rh(D)阴性孕妇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在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时均十分配合,且心理状态良好,输血后也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Rh(D)阴性孕妇在贮存式自体输血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孕妇采血时的负面心理,规避采血反应,降低采血后的不良反应,为防止孕妇分娩过程中发生出血风险提供有效保障,值得将此护理方法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Rh(D)阴性孕妇 贮存式自体输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生长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是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病也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于生长板同时受损。

  • 标签:
  • 简介:3D打印也叫增材制造技术,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在得知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多个场合为3D打印注册而呼吁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主任和张克教授领衔的骨科关节研究团队终于如释重负。这张代表我国3D打印植入物迈入产业化阶段的“准生证”在业内引发了极大震动,它让人们看到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希望。

  • 标签: 人体植入物 打印技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是一组由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维生素D(VitaminD,VitD)能通过其活性形式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它能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也能通过细胞因子,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VitD减少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维生素D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 Graves病 桥本是甲状腺炎 产后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方法以高血压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维生素D水平,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组维生素缺乏组,不足组,不缺乏组。结果1.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中,患者性别,年龄,BM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缺乏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维生素D不缺乏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总VD水平与SBPDBP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84,-0.678,P<0.05.

  • 标签: 维生素D 高血压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HER-2及COX-2表达,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息肉和同时行诊刮术获取正常子宫内膜中HER-2及COX-2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HER-2及COX-2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及COX-2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结论HER-2及COX-2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并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HER-2 COX-2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Rh(D)阴性血型孕妇中使用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当地某三甲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住院的Rh(D)阴性血型孕妇20例,并对使用储存式自体输血后的相应血液指标同输血前的血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3.77±0.14)x1012/L,血小板计数(187.17±13.43)x106/L。Rh(D)阴性血型孕妇采血后一天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3.17±0.24)x1012/L,血小板计数(217.17±23.43)x109/L。Rh(D)阴性血型孕妇使用储存式自体输血后的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3.27±0.34)x1012/L,血小板计数(237.17±43.43)x109/L。20例Rh(D)阴性血型孕妇使用储存式自体输血后,血液学指标同采血前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孕妇在进行采血时未发生贫血反应,无虚汗、面白、肢凉情况。对胎儿进行对应的胎心监护后,提示胎儿健康。结论对于Rh(D)阴性血型孕妇使用储存式自体输血进行治疗,其安全性高,能够节约血液资源,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 标签: 孕妇 Rh(D)阴性血型 储存式自体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中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验,对观察组患儿采取维生素D治疗,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经对两组患儿作维生素D水平检验显示,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采取维生素D治疗后,随访显示,将RRI发生率降低至22.0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缺乏是引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早期维生素D水平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维生素D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