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文介绍了α-氰基丙烯医用胶的产品发展,分析了其临床应用的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对α-氰基丙烯的改性研究,最后对α-氰基丙烯医用胶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 医用胶 改性 展望
  • 简介:使用全自动色差计从黄色指数的角度对经过辐照之后的环烯烃聚合样品的黄色指数与辐照剂量、辐照后时间以及辐照源之间的关系。产品经过辐照后的初始黄色指数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辐照后时间的推移,黄色指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此外,环烯烃聚合对不同的辐照源产生的响应(黄色指数)也不同。

  • 标签: 黄色指数 环烯烃聚合物 辐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甲联合马来麦角新碱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一年(2021.1-2021.12)收治的瘢痕子宫剖宫产人员1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黑白球)分组,对照组(马来麦角新碱,50例),观察组(卡前列甲联合马来麦角新碱,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宫底高度、产后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宫底高度、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更低,比较有差异(P<0.05);但两组产后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甲联合马来麦角新碱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剖宫产后出血,其能明显减少出血量,联合用药下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前列甲酯 马来酸麦角新碱 瘢痕子宫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和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此时间段内我院共收治68例患者,参与研究的患者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的患者例数相同,即为观察组(n=34,采取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治疗)与对照组(n=34,采取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从两组的HBV-DNA转阴率、血常规指标方面进行对比,前一项指标观察组更高,且将数值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得出差异明显(P<0.05),而血小板、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两组的水平十分接近(P>0.05)。结论: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和恩替卡韦均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和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此时间段内我院共收治68例患者,上述患者以双盲法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34,采取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治疗)与对照组(n=34,采取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从两组的HBV-DNA转阴率、血常规指标方面进行对比,前一项指标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将数值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得出,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两组的水平十分接近,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和恩替卡韦均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但是前者的HBV-DNA转阴率更高,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酶和唾液酶、过氧化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为实验对象,收集阴道异常分泌进行联合检测法和Amsel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中,Amsel法检测有53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51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敏感度为90.57%,阳性预测值为94.12%;Amsel法检测有262例阴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264例阴性,其中有5例假阴性,联合检测法特异性为98.85%,阴性预测值为98.11%;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酶和唾液酶、过氧化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过氧化氢 唾液酸酶 白细胞酯酶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疾病特点,研究维A及亚砷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AP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维A诱导化疗,观察组患者辅助亚砷治疗。比较两组白血病患者治疗情况,包括诱导缓解时间、白细胞水平峰值、不良反应以及完全缓解率。结果:完全缓解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诱导缓解时间、白细胞水平峰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维A酸 亚砷酸 APL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诱导缓解时间 白细胞水平峰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诃子和毛诃子中没食子及鞣花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ustainC18-5µm(4.6×250m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3nm。结果没食子和鞣花分别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3以上;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9.92~100.29%(n=6),RSD均小于0.67%。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诃子和毛诃子中没食子及鞣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诃子和毛诃子 没食子酸 鞣花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  目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建立富马卢帕他定原料中杂质富马的分析检验方法。方法:按设立的分析方法,对杂质富马进行检验方法确认。结论:该检测方法适用于物料富马卢帕他定原料中杂质富马的检验。

  • 标签: 富马酸卢帕他定 富马酸 方法确认
  • 简介:【摘 要】头孢他啶侧链乙醇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并且得到头孢他啶侧链。在合成的过程中,要做好变量的控制,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率,原料充分发生反应。本文对几个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包括碱的用量、温度控制、溶剂体积比例三部分内容,实现对头孢他啶侧链合成工艺的优化。经过实际的试验研究后发现,最佳的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溶剂比例为甲醇与水 2:1,温度控制在 45-50度之间,并且使用 6.4g的氢氧化钠和 35.6g的原料,持续反应 8小时。

  • 标签: 头孢他啶侧链酸 水解 合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唑来膦治疗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将已接诊的50例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25例骨质疏松患者,对其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中25例骨质疏松患者,对其在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治疗前后骨密度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包括静息痛评分、前屈后伸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L1-4、Ward三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静脉滴注治疗对缓解患者疼痛感并提升治疗效果作用明显,是值得推广的一类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