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正丁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正丁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聚氰基丙烯正丁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目的:观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对脊柱转移瘤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对脊柱转移瘤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脊柱转移瘤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骨水泥组,药物处理24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通过SYBRGreenⅠ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细胞Bax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有促进脊柱转移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照组、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组、冷却后聚甲基丙烯骨水泥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80±1.09)%,(43.46±8.55)%,(28.77±9.39)%,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组作用更明显(P〈0.05).两骨水泥组均能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P〈0.05).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组作用于脊柱转移瘤细胞后Bax、Caspase-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聚甲基丙烯骨水泥可在体外细胞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拉丝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作用更加显著.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聚丙烯酞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28例聚丙烯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者,采用显露抽吸、刮除、部分腺体及肌肉切除等方法,清除其注射,消除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症状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效果满意。结论手术切开是处理聚丙烯胺水凝胶并发症较合理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取出注射

  • 标签: 聚丙烯酞胺水凝胶 隆乳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生物医院智能材料研发水平的逐渐提升,满足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关需求,为生物医学行业稳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智能材料,形状记忆聚合分子材料的应用价值大,其所具有的的一系列功能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同时,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形状记忆聚合材料进行科学设计,有利于发挥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等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形状记忆聚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形状记忆聚合物 分子材料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降解
  • 简介:摘要: 聚合杂质研究一直是β-内酰胺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以头孢呋辛钠为例,采用质谱方法分析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中的聚合,结果检测到1个聚合杂质峰,并对聚合的可能结构进行了推测。通过对葡聚糖凝胶色谱法、高效凝胶色谱法和头孢呋辛钠药典方法的有关物质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研究,证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和高效凝胶色谱法更适于聚合杂质质控。最终在药典有关物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聚合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聚合物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 葡聚糖凝胶色谱 高效凝胶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α-氰基丙烯正丁医用粘合剂运用在普通外科手术Ⅰ、Ⅱ类皮肤切口闭合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确定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为我院 2018年 9月— 2019年 11月收治且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 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0例,逐层行常规缝合术)、实验组( 40例,逐层缝合,皮下层用 4-0可吸收线联合 α-氰基丙烯正丁医用粘合剂), 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安全性。结果:(1)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 2.03±0.98) d、住院时间( 3.51±0.48) d均少于对照组( 4.29±1.21) d、( 3.98±1.41) d,且疼痛评分( 2.14±1.36)分低于对照组( 3.98±1.41)分, P<0.05;( 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 25.00%), P<0.05。结论:在普通外科手术Ⅰ、Ⅱ类皮肤切口闭合中使用 4-0可吸收线联合 α-氰基丙烯正丁医用粘合剂 ,可加速切口愈合,缓解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粘合剂 普通外科手术 Ⅱ类皮肤切口
  • 简介:背景:经皮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效果良好.目的:验证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渗漏率为4.5%;其他椎体骨折发生率为9.1%.随访2年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骨水泥位偏左侧5例,位于中部9例,偏右侧8例,疼痛改善程度与骨水泥位置无相关性(P=0.192);治疗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注入骨水泥的量1~5mL,注入骨水泥量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无相关性.表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的位置、注入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椎体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目测类比评分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头孢拉定胶囊中聚合的方法。方法用TSKG2000SW色谱柱(7.8mm×300mm),紫外254nm检测,以头孢拉定对照品外标法计算聚合含量,并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头孢拉定原料药中聚合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方法测定头孢拉定胶囊中聚合的平均含量为1.0%,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测定结果。结论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可有效控制头孢拉定胶囊中聚合的含量。

  • 标签: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 头孢拉定胶囊 聚合物
  • 简介:目的制备灯盏花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VE-TPGS)聚合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TPGS聚合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似球形,平均粒径为(20±2.62)nm,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0±2.14)%和(5.8±0.19)%;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制备的TPGS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均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 标签: 灯盏花素 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 聚合物胶束 体外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无机三氧化聚合产生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根尖孔敞开的无牙髓活力恒牙患者,患牙35颗,口腔手术显微镜下选择无机三氧化聚合形成根尖屏障,无机三氧化聚合硬固后予以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后接受临床检查与X线片影像学检查与评定。结果35颗患牙中,有24颗于显微镜下一次性形成根尖屏障恰填,11颗通过显微镜下超声去除无机三氧化聚合后再次产生根尖屏障且恰填,包括5颗超填,6颗欠填。通过90天~5年的术后复查,35颗患者临床检查没有发现不适症状。其中个,其中15颗上颌前牙术后追踪平均时间为29个月,根尖骨质低密度影像消失与缩小分别有8颗、7颗;20颗畸形中央尖引发恒牙根尖敞开的下颌前磨牙术后追踪平均时间25个月,根尖骨质低密度影像消失与缩小分别有14颗、6颗。结论口腔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无机三氧化聚合产生根尖屏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口腔手术 显微镜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 根尖屏障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考察茜草双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茜草双的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了2种环糊精(CDs)对茜草双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茜草双的溶解度随着CDs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茜草双与2种CDs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均为负值。茜草双与β-CD在包合过程中的熵变(ΔS)为正值,而与HP-β-CD包合过程中的ΔS为负值。结论茜草双与2种CDs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溶性包合,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 标签: 茜草双酯 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溶解度 热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麦考酚脂(霉酚酸,MMF)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方法对麦考酚脂的作用机制、药理学、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麦考酚脂预防和治疗肾、肝、心脏及骨髓移植的排异反应。亦试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某些肾脏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炎症性眼病及Crohn病等疾病的治疗。霉酚酸不良反应大多数可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减轻或痊愈。结论麦考酚是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单核苷脱氢酶(IMPDH)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的经典合成途径。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选择作用,预防同种肾移植病人的排斥反应及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可与环孢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应用。

  • 标签: 麦考酚酸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湿疹皮炎患者经糠莫米松乳膏与氟芬那软膏联合治疗后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9例湿疹皮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糠莫米松乳膏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采用糠莫米松乳膏与氟芬那软膏联合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而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复发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糠莫米松乳膏与氟芬那软膏联合用于治疗湿疹皮炎,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并使疗效长时间保持,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复发,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 标签: 糠酸莫米松乳膏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湿疹皮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α-亚麻鱼油软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9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17,0.33,1.00 g·kg-1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给予大豆油,连续灌胃30 天,然后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检测以下项目: 24小时足跖肿胀度、脏器/体质量比值、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半数溶血值、溶血空斑数,碳廓清能力、NK细胞活性及鸡红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结果: 0.33,1.00 g·kg-1剂量α-亚麻鱼油软胶囊可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使NK细胞活性增加,0.17,0.33,1.00 g·kg-1剂量均使BALB/C小鼠24小时足跖肿胀度增加,促进抗体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P0.05)。结论: α-亚麻鱼油软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 标签: α-亚麻酸乙酯 鱼油 免疫调节 小鼠
  • 简介:聚羟基脂肪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材料,可用于制备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多孔支架运用于组织工程。本文用碳酸氢铵为气体致孔剂,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多孔的聚羟基脂肪膜和微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两种多孔材料的表面和剖面结构进行观察,探讨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多孔材料的影响。

  • 标签: 生物材料 聚羟基脂肪酸酯 多孔微球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对阿昔洛韦前药物即阿昔韦棕榈所制得的脂质体凝胶剂的透皮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了体鼠皮的透皮实验方法,并以阿昔洛韦脂质体凝胶、阿昔洛韦凝胶、阿昔洛韦水溶液、阿昔洛韦软膏剂作比较。结果:阿昔洛韦药脂质体凝胶在皮肤内的滞留多(74.82%),透皮率小(15.62%)。结论:阿昔洛韦棕榈质体凝胶有望成为高效、安全的新制剂。

  • 标签: 凝胶剂 局部透皮试验 阿昔洛韦棕榈酸酯 脂质体凝胶 透皮试验 皮肤给药
  • 简介:为探讨对氨基苯砷(PABAA)及其氧化的色谱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PABAA及其氧化的光谱特征后.在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腔柱上,以甲醇-缓冲液作流动相,研究了二者容量因子随流动相离子强度、柱温、甲醇含量变化的规律。用季铵盐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PABAA时,分离机理接近离子对机理,在适当条件下.所试验的化合都可有所保留。对保留值作出贡献的有固定相排阻作用、分配作用,以及居次要地位的PABAA与同定相表面剩余硅醇基的相互作用。排阻作用及分配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与流动相中甲醇和离子对试剂浓度有关.血清降解试验提示影响PABAA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因素与酶促催化作用有关。

  • 标签: 对氨基苯砷酸 氧化物 紫外分光光度计 光谱特征 色谱行为 砷化物
  • 简介:目的探讨丙酮(EP)对脓毒症休克犬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EP组(12只)。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液复苏。EP组另外给予丙酮首剂0.05g/kg.然后按0.05g·kg^-1·h^-1持续泵入。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8、12和24h取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血浆D-乳酸含量,试验24h处死动物后取小肠标本,进行肠黏膜炎性损伤病理学评分。结果EP组犬的肠黏膜炎性损伤程度病理学评分为2.33±0.25,明显轻于模型组的3.39±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犬在休克后血浆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逐渐升高,对照组较E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EP能显著改善肠组织灌流及功能指标,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损害,对脓毒症休克时小肠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休克 脓毒性 丙酮酸乙酯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HPLC法测定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片的体外溶出。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二法,以pH1.0的盐酸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50r/min,溶出时间为60min。使用HPLC法对溶出样品检测,采用XBridgePhenyl色谱柱(150×4.6mm,3.5um);流动相0.05mol/L乙酸铵缓冲液(pH4.6)-乙腈(80︰20,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本方法平均回收率99.70%(n=9);在33~5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富马替诺福韦二吡呋片溶出度的检测。

  • 标签: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