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全身振动训练后对其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而实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训练,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就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功能性步行量表(BBC)、Berg平衡量表(FA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训练,训练后的BBC、FAC均优于训练前,并且,实验组患者的BBC、FAC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全身振动训练 脑卒中 平衡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水中步行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加强水中步行康复训练,进一步比较两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训练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取水中步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减轻疼痛,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水中步行康复训练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医治脑梗死偏瘫的120例患者,为其开展回顾研究,将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不同时期的步行训练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结果:干预后比较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所改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致残率(20%)低于对照组(50%),患者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3.33%),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期的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效果。

  • 标签: 脑梗死偏瘫 步行训练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镜像疗法配合平板步行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施加镜像疗法,实验组施加镜像疗法配合平板步行训练。结果:实验组康复效果更佳。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镜像疗法 平板步行训练 脑卒中
  • 简介:脑血管病现已成为目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疾病,伴随技术的发展,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致残率明显上升。运动功能障碍作为主要的功能障碍类型。其中步态异常尤为常见,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09-2017.08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3例,按照病房号奇偶数的差异,将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2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即6分钟步行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辅助6分钟步行治疗法的运用,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故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得以广泛运用。

  • 标签: 6分钟步行法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此次的实验主要了解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是否有影响。 方法:选取章丘区人民医院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0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病程 1个月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名,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步行训练,观察组则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治疗效果,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下肢 Fug1-Meyer (FMA)评分、 Ber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实验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康复效果好,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在多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说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取常规躯干训练及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6MWT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提升。

  • 标签: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音乐运动疗法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0月的9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5例,仅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纳入45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期间配合音乐疗法),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FMA、FAC、SAS、SDS更佳,P

  • 标签: 音乐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对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后组患者均采用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FMA、FC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责任组患者的FMA、FCA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对下肢步行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运动康复训练设备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的效果。方法 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科慢性心衰患者70例,随机划成:对照、观察两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LVEDD、LVES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加6分钟步行试验后,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效果将得到提升,效果显著。

  • 标签: 6分钟步行试验 慢性心力衰竭病 康复 心功能
  • 简介:吉林国文医院是吉林省卫生厅认定的首家二级甲等民营综合性医院.为适应城市发展形势,满足公主岭市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吉林国文医院决定建设新院区工程,总投资2.2亿元.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吉林 医技楼 门诊 城市发展 二级甲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弹性支持联合不同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与步行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采用随机数乱序法的方式将10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弹性支持联合不同护理模式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心理弹性支持护理模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比对可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步行功能在护理过后均有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更大,P

  • 标签: 心理弹性支持 脑外伤偏瘫 步行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两种方式,对荔湾区多宝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及分析,采用集中调查或者入户面访的方法调查。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荔湾区多宝两周患病率为264.4‰,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为54.94%,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是:性别、年龄、婚姻、慢性病。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道居民对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低,应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双重作用。

  • 标签: 卫生服务需求 利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昌宁县耇乡澜沧江沿岸地区人群乃至云南省是否存在或是否有地域性流行肝吸虫病,了解该区域人群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饮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方法对长期生活在昌宁县耇乡澜沧江沿岸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人体粪便虫卵检测,采用直接压片法对鱼肉及腮进行囊蚴检查。结果本次调查合计粪检440人,肝吸虫虫卵感染检出率为0。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检验当地淡水鱼2种,共120条,其中两条鲤鱼中检出囊蚴,阳性率1.6%,鲤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0.42个;鲤鱼腮平均每克内含囊蚴1.22个;鲢鱼未检出囊蚴。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48份,其中99.8%调查者表示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4.8%曾进食生鱼片;85.8%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香菜。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方面传播肝吸虫病危险食物的知晓率为3.2%;肝吸虫在人体寄生部位知晓率为1.2%;肝吸虫中间宿主知晓率为1.2%;。结论昌宁县耇乡澜沧江沿岸人群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加大了肝吸虫感染的风险,肝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加大防治肝吸虫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对肝吸虫病危害的认识从而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 标签: 肝吸虫病 生活习惯 健康知识 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六分钟步行试验目前是被公认的评价受试者心肺功能的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与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评价其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CTD-ILD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临床明确诊断的 50 例 CTD-ILD 的患者作为病例组, 50 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具适配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MR确诊为胸腰段脊髓损伤,ASIA分级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C级的患者,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的胸腰段不完全性SCl患者60例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耐力及步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适配辅助具及康复机器人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入组时改善(P

  • 标签: 辅助具适配 不完全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