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必要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QOL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该得到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乳腺肿瘤 术后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乳腺纤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在不断增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那么乳腺纤维瘤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雌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单盲法,将我院所收治的82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均分成综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综合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且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0.2%)比对照组患者(65.9%)高,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产褥期 乳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中药茯苓的药理作用,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理论基础。并通过近几年对中药茯苓相关研究论述的查阅,综述茯苓药理作用。发现茯苓能有效调节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毒副反应并增加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因此茯苓抗肿瘤药物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茯苓 药理作用 免疫功能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彩色B超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共有135个乳腺肿块,所有患者先后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彩色B超诊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120例患者135个乳腺肿块中,其中有良心肿瘤118个,恶性肿瘤17个。同时常规超声检查的乳腺肿瘤诊断准确度为88.1%。利用彩色B超检查其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为90.3%。

  • 标签: 乳腺肿块 彩色B超 临床诊断
  • 简介:多学科会诊能规范肿瘤诊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通过组建会诊团队,明确会诊病例,加强多学科会诊环节管理,使肿瘤诊治更为规范,可使医院投诉发生率明显减少,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培养年轻医师,提升医院整体影响力。

  • 标签: 多学科会诊 肿瘤规范诊治 医疗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在肿瘤内科患者中应用全程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肿瘤内科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程健康宣教。结果两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中应用全程健康宣教能够有效地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 肿瘤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24例健康体检者的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对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74.1%(40/54),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为4.17%(1/24),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阳性率高(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可促进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显著提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诊断 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应用于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通过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肿块的患者60例,其中恶性肿块29例,良性肿块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超诊断,比较恶性肿块和良性肿块超声声像图特征、血流信号分布、血流Vmax、Vmin和RI值情况。结果恶性肿块组血流Vmax、Vmin和RI值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差异显著(P<0.05);恶性肿块组Adler分级主要为Ⅱ-Ⅲ级,良性肿块组Adler分级主要为0-Ⅰ级,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应用于乳腺肿块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超 乳腺肿块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增生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方法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乳腺疾病筛查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护理疾病认知水平前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得分为(40.9±4.51),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得分为(26.2±2.69)。护理干预后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病情的康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增生患者 疾病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别运用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乳腺纤维腺瘤病患10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乳晕弧形组及放射组,每组均为51例。对乳晕弧形组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纤维腺瘤,对放射组采用经放射切口切除纤维腺瘤。结果乳晕弧形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放射组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腺瘤病患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纤维腺瘤的方式,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且切口美观,能够获取到病患的认可。

  • 标签: 经乳晕弧形 经放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甲组,给予保乳术治疗,同期选取35例患者作为乙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测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而在术后局部复发率与术后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治疗,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纤维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在切口甲级愈合、乳晕感觉正常、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上和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乳基本对称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在切除术的选择上,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易度高、临床效果显著、能保持乳房形态美观性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切除术 乳腺 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到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n=26)与对照组(n=26),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在护理干预前,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SAS与SD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护理完成后,综合护理组无论是在SAS评分,还是在SDS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癌患者 焦虑 抑郁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改善其主要照顾者身心健康状况,以提高肿瘤患者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对患者的全方位照护。方法寻找照顾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从患者及照顾者自身因素两方面来探讨。结论肿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存在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因素、主要照顾者自身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因素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因素等,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可预知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这对提高照顾者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照顾者 身心健康 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肿瘤日间门诊开设PICC导管维护中心的实践及体会。我院通过明确PICC门诊的设置、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度、质控标准,规范培训教学,进行PICC技术专业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解决门诊患者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有效改善输液质量,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同时,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满意度不断上升,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杜绝了化疗药物外渗情况,为医院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培训了医院护士PICC技术,促进了静脉输液技术不断提高。通过对开设PICC门诊的组织管理、设置及效果的评价,认为使PICC置管护理服务程序化、规范化,符合规范要求,是专科护士培训的有效途径。

  • 标签: PICC 肿瘤日间门诊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不同静脉滴注方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密闭式输液法进行持续化疗,观察组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微量泵进行化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合理、有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输液情况、渗漏情况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计和实际输液完成时间差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药物渗漏\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微量泵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滴注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方法选用61例在2014年度8月至2015年度8月于本院行疑似甲状腺肿瘤诊断治疗患者,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检查甲状腺肿瘤情况,而后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技术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测技术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技术,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对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诊断过程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理学诊断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合作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以往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样本,患者均行根治切除手术,依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围术期采取积极的护理合作模式,通过SDS、S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评估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的降低幅度显著更优(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7,对照组的为73.3%,差异显著运用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护理合作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并获得较好的患者满意度,对促进疾病的恢复意义重大。

  • 标签: 护理合作模式 乳腺癌 疼痛
  • 简介:摘要超声检查在孕早期的普及与推广,对妊娠期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发生率、检出率大大提升。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在临床上属于常见肿瘤,在处理方法上尚无定论。但由于危及母儿安全,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妊娠期 子宫肌瘤 卵巢肿瘤 诊治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