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通过细胞免疫治疗的心理护理,采血、悬液运送及回输悬液的护理与经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病人采血成功率高,治疗反应小,疗效显著。[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利于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而优质护理能让病人顺利完成治疗计划,从而提高疗效及满意度。

  • 标签: 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影响肿瘤专科护士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与14名曾参与过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的肿瘤科护士或护理领导进行深入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专科护士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必要性、可行性和障碍。[结论]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表明我国急需要培养肿瘤专科护士,在肿瘤专科护士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和分析影响肿瘤专科护士发展的相关因素{JP3,利用有利因素,克服障碍,促进肿瘤专科护士更好更快地发展。

  • 标签: 肿瘤专科护士 发展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压力大,近年来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47%,明显高于其他可治愈性疾病。恶性肿瘤对每个患者来说都是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一经确诊,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 标签: 癌症患者 心理疏导员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消炎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手法按摩,干预组采取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的方法。2组治疗5d后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Z=-2.538,P〈0.05)。结论采用手法按摩联合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好,护理人员容易掌握,是临床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拔罐疗法 按摩 急性乳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将PDCA循环应用于预防肿瘤患者自杀的管理中,以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方法对肿瘤患者自杀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对执行措施进行检查,持续改进,以提前干预、预防为主。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自杀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P〈0.01);肿瘤患者自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自杀高危人群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自杀事件发生。

  • 标签: 肿瘤患者 自杀 PDCA循环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弹力背心在乳腺肿物切除术后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院时间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实施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实验组术后给予弹力背心加压包扎,术后24h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呼吸受限、皮下积液、包扎移位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呼吸受限、皮下积液、包扎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伤口使用弹力背心加压包扎能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肿物 伤口包扎 弹力背心 弹力绷带
  • 简介:乳腺癌是来自乳腺导管、小叶及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㈦,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但该手术方式创面大,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特征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高校-社区合作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20例乳腺癌术后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分组。双日为对照组只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单日为干预组接受出院后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接受高校-社区合作健康教育。两组在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进行测试。同时由骨科医师采用量角器测定患者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肩内收的活动度。结果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高校-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高校-社区合作 乳腺癌 健康教育 康复
  • 简介:目的探索SBAR沟通模型在肿瘤专科医院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肿瘤专科医院工作5年内的年轻护士60人为研究对象,应用SBAR沟通模型制订SBAR床头交接班手册,系统培训护士长、年轻护士,于2013年10月护士长每天按照SBAR床头交接班质量评分表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室进行质量追踪、数据验证,持续检查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240例住院患者满意度与沟通有关不良事件的隐患发生率.结果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与沟通有关不良事件的隐患发生率降低(P<0.01或P<0.05).结论SBAR沟通模型应用于临床,规范了护士床头交接流程,提高了年轻护士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 标签: 床头交接班 信息交流 质量
  • 简介:报道180例门诊肿瘤患者PICC后的随访结果,分析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对我院置入PICC肿瘤患者180例进行随访,采用定期门诊问询和电话沟通的方式,随访初期每间隔2d给予管道维护1次,持续2~3周后每间隔7d给予管道维护1次。每间隔2d给予电话随访,指导患者管道维护注意事项,督促患者按时入院进行导管维护。180例门诊肿瘤患者PICC后发生并发症有20例,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静脉血栓4例,穿刺点感染6例,导管异位3例。20例患者因发生PICC并发症致非计划性拔管6例,其余14例给予相应处理后继续留置使用,直至化疗结束拔除PICC。

  • 标签: 肿瘤患者 门诊 随访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不同时段患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2012年2月-2012年11月对我院167例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进行调查,在术后0.5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对病人患侧上肢进行测量.[结果]患肢前屈和后伸在术后不同时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康复效果越来越好.[结论]术后0.5个月-1个月是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关键时期,此期医护人员应给予全面指导,以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患侧上肢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以聚焦解决模式为依据的心理干预策略应用于7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中,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d,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出院前1d,患者焦虑自评得分及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入院当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为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提供有效心理护理。

  • 标签: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04位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男女分组中精神因子分值,男性(4.36±3.20)分,女性(5.57±3.0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段分组及文化程度分组分值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大于55岁(A组)与35~55岁(B组)组间比较,精神因子分值A组(4.22±3.04)分,B组(5.59±3.05)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文化程度分组,随文化程度增高总分值均值及各因子分值均值降低,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心理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进行心理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疏导其负性情绪,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肿瘤 焦虑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症状群,了解症状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量表对65例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症状群。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率高的症状依次是疲乏、口干、食欲下降,强度显著的依次是呕吐、疲乏、苦恼。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上消化道症状群、口干麻木感症状群、疲乏相关症状群。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呈现相应的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症状群,且影响日常生活。

  • 标签: 乳腺癌 症状群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放松疗法结合耳穴贴压对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联合治疗组48例、耳穴贴压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按照乳腺癌化疗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耳穴贴压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取心、神门、交感和皮质下穴进行耳穴压豆,早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和耳穴贴压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早晚各1次。结果联合治疗组和耳穴贴压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05),且联合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的下降趋势优于耳穴贴压组(P〈0.05)。结论放松疗法联合耳穴贴压能减轻患者化疗期的焦虑程度,在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中具有可操作性。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焦虑 放松训练 耳穴贴压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体验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15例受访者术后的疾病不确定感体验包括不明确症状的严重度及其意义、不明确治疗相关的各方面信息、难以预测疾病预后、对各类支持的不确定;主要应对方式包括主动寻求知识与信息、渴望并寻求社会支持、压抑或发泄或回避、调整与顺应。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体验并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信息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 标签: 乳腺癌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20例肿瘤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肿瘤并发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肿瘤 放射性肺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总结1例骨肿瘤患儿行手术切开头静脉解除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经验。拔管前对拔管困难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试行缓慢拔出导管10cm后有阻力,导管回缩,防止导管发生断裂,勿强行拔管。轻轻按摩上臂10~15min后再试拔管,拔管仍有阻力,在上臂局部用热毛巾湿敷30min,解除血管痉挛。经试行拔管失败,行右上臂手术切开头静脉,分离头静脉血管壁,顺利拔出导管,导管完好无断裂。拔管后给予抬高肢体,抗菌药物静脉输注3d,术后患儿无发热、切口无渗血,前臂无肿胀,末梢血液循环好,切口愈合良好。

  • 标签: PICC 拔管困难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