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卵管性不孕症孕妇女生殖道微生落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0,1年内收治的16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根据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86例,男方因素不育患者,除外女方因素其他不孕症)和观察组(8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除外男方因素)。观察两组患者生殖道微生落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解脲支原体阳性率、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性不孕症孕妇女生殖道微生落中,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与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症有密切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疾控中心合作医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采集,给予观察组规范化采集流程,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液等标本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集微生标本的方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采集标本和检验流程进行规范,能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规范化采集流程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300例行微生检验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法,观察组则采取强化质量管理下微生标本采集法。比较两组微生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微生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质量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微生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微生检验的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检验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病原微生实验室的主要实验材料的病原微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那么就可能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然后通过实验室人员向外扩散,进而导致生物危害。病原微生实验室生物安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预防实验室人员感染,避免影响周围环境。由我国病原微生实验室建立较晚,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基于此,本文就对病原微生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探究,首先分析病原微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然后提出加强病原微生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以期能够提升病原微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在本篇,笔者主要针对于微生发酵工艺中可能影响发酵产物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含培养基如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等以及客观因素中的温度、pH 值等。最后深入探讨微生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进展,希望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推进产业化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发酵工艺 优化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抽取微生检验样品28653份,由3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经验人员评价采集的样品是否合格,并跟踪分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结果28653份样品中,不合格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和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和2种,分别占60.17%、20.56%、9.96%、7.14%、1.74%和0.43%。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痰液不规范、标本被污染、采集时间不当。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合作,提高微生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微生物 测试样品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微生检验技术在医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选择我院50名医务人员,采用ATP荧光微生检验技术,微生培养法对其手部表面微生进行检测。结果: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含量较多时,随着菌数的增加,ATP含量也相应升高。以菌数对数值为横坐标,ATP含量对数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拟合,菌数对数与ATP含量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微生检验技术能够用于评估医务人员手部微生污染情况,结果与常规微生培养法基本一致,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 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 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疾控中心微生检验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4月开始,至2021年4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在辖区中心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例作为入组成员,通过我中心所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入组成员进行微生检验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占有36.11%的成员表示存在人员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还有16.67%表示存在检验设备落后,占有比例为22.22%认为存在标本采集不规范,有13.89%存在检验环境不合格的情况,还有11.11%表明有其他方面的问题。结论:对于疾控中心微生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引进的先进设备,建立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情况的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验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及安全,相关部门提出了微生限度检查的方法,只有降低检查误差才能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本文重点从培养基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检品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菌落计数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无菌室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等四个不同角度分析药品微生限度检查工作中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 误差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及安全,相关部门提出了微生限度检查的方法,只有降低检查误差才能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本文重点从培养基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检品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菌落计数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无菌室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等四个不同角度分析药品微生限度检查工作中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 误差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检验中标本采集与技术相关内容。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接受我院微生医疗取样检验的病例,共计200例,对微生标本的取样操作相关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微生临床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结果:200例标本中,不合格率为56.50%(113/200)。对微生相关医护人员调查发现,存在血液样本未严格按照三步消毒法处理、患者未按要求取样、护士未向患者交代清楚等多项问题。结论:微生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进一步保证微生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技术研究 措施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管理是民生问题,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一直都是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化学和制药厂的制造业务管理不完善。化学药品质量与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有较大的关系,要想保证药品安全性就要对生产环境,操作环境进行分析,总结趋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质量控制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处理,指导化学制药厂卫生清洁和实践工作。

  • 标签: 化工制药厂洁净区微生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半年内采集的20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0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76株,革兰阳性菌有7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普一21例,普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非重复临床分离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菌药品生产环节微生鉴定和种群研究。方法:对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B洁净区动态监测发现的72株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采取全自动微生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种群研究。结果: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节杆菌属种数和发现频次较多。结论:在洁净区环境监测中规范操作人员工作流程,严格进行清洁消毒,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微生污染,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 标签: 无菌药品 生产环境 微生物 鉴定 种群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品微生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到的180份食品样品开展研究,按照不同检测法分为A组(n=90份,采用计数琼脂平板法)、B组(n=90份,采用PCR技术),比较两组微生检验菌落总数。结果 B组微生检验菌落总数检出率较A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 PCR技术的检出效果更高,可满足食品微生检验需求,以提高食品合格率,值得优选。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菌落总数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因素与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间的186份临床微生检验样本设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间的186例临床微生检验样本设为观察组,分析影响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对比两组微生样本检验准确率与检验质量评分。结果:样本采集不规范、消毒不彻底、检验流程简化是影响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观察组微生样本检验准确率与各项检验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全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监管体系,规范样本采集与检验流程,设置严格的考核制度,可显著提高临床微生检验质量。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