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崔述生教授论治颈椎病,以经络学谠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及力学,总结出推拿治疗颈椎病的7条线络,督脉风府穴-大椎穴、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穴-大杼穴(左右各一)、足少阳胆经风池穴-肩井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翳风穴-肩井穴组成的区域(左右各一)、手太阳小肠经天容穴-缺盆穴(左右各一)。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以拨法为主要操作手法,再结合颈部的结构特点,以及“筋喜柔不喜刚”的特性,临床上多采用单指与多指相结合、拨法与揉法及点法相结合,点线及面,刚柔并济。七线的拨筋又有“以线为引、线面结合”,拨筋与拨穴、拨痛点相结合,经筋同调,分经论治的特点。

  • 标签: 崔述生 颈椎病 七线拨筋法 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痛经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痛经宁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蒸馏水、孕三烯酮及痛经宁高、中、低浓度的药液,共28d。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其体积;免疫组化S-P法、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ICAM-1、MMP-9及VEGF蛋白表达,RT-qPCR法测定ICAM-1、MMP-9及VEGF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处出现广泛黏连及小血管生成,各用药组的黏连及小血管生成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痛经宁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用药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痛经宁高剂量组较其他药物组减少最多(P<0.05)。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模型组大鼠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均较正常组呈高表达(P<0.05),且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上述指标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痛经宁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药物组(P<0.05)。结论:痛经宁可显著缩小异位内膜的体积,改善黏连、血管生成等情况;可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表达。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宁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肺片治疗稳定期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并研究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9,MMP-9)的干预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支气管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口服氨茶碱片,0.1∥次,3坎/d。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利肺片,2片/次,3次/d,2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哮喘指标复常时间以及血清MMP-9。结果:2组单项及总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哮喘指标的复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肺吞积(FEV、)、呼气峰流量(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FV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得趋势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P-9水平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P-9水平更低(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利肺片可进一步缓解支气管哮喘病情,安全性高。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哮喘 稳定期 利肺片 中医证候积分 肺功能
  • 简介:王伟,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暨北京市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 标签: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证候研究 药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校长 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