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膀胱癌中MiR-29b-3p靶向调节COL1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表浅性膀胱癌组织与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差异分析;并使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COL1A1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TCGAportal数据库分析高表达与低表达COL1A1患者之间的生存曲线,了解预后情况,同时分析COL1A1基因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期、膀胱癌分级的相关性。数据库预测microRNA并通过OncomiR数据库分析microRNA表达水平及与膀胱癌患者临床数据相关性。结果 COL1A1在膀胱癌中高表达,随着分级及分期的增加,COL1A1的表达量递增;生存分析显示,COL1A1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不佳,生存时间缩短;通过数据库预测COL1A1上游miRNA MiR-29b-3P的证据最强;生存分析显示,MiR-29b-3P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更佳,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MiR-29b-3P高表达患者预后更佳,生信分析表明膀胱癌中MiR-29b-3p靶向调节COL1A1表达抑制膀胱癌进展,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研究基础,可能作为膀胱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COL1A1 MiR-29b-3p 膀胱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锥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锥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锥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3D锥束CT,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建汉族人群急性脑卒中患者ABCB1、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调脂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1-2022.11之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脂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阿托伐他汀20mg qd降脂治疗4周,通过测序法检测其ABCB1 3435C>T、SLCO1B1 388A>G基因,分析ABCB1、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调脂效果的关联性。结果: 126例患者中 ABCB1 3435C>T基因频率分别为 CC(52 例) 41.27%、CT(56 例)44.44%、TT(18例)14.28%,基因突变频率为36.50%;SLCO1B1 388A>G基因频率分别为AA(5 例) 3.97%、AG(44 例)34.92%、GG(77例)61.11%,基因突变频率为78.57%; ABCB1 3435C>T 各个基因型患者降低TG、TC、LDL-C、HDL-C 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 SLCO1B1 388A>G不同基因型患者降低TC、TG、LDL-C、HDL-C 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B1 3435C>T 和SLCO1B1 388A>G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疗效无明显相关。

  • 标签: 他汀 基因多态性 疗效 个体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用于检测B7-H3基因,以评价肿瘤患者的预后转归。方法收集临床病理阳性样本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然后根据B7-H3基因序列设计LAMP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用LAMP方法检测收集的临床样本,计算阳性率,并比较LAMP和荧光定量PCR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建立的LAMP体系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通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B7-H3阳性样本的LAMP检测结果和荧光定量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对B7-H3基因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02月-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皮疹消退、退热、口腔溃疡疱疹消退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炎琥宁,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1b 炎琥宁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b1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6月期间在我站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患儿)和对照组(5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降温、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则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b1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消退时间、咽喉腔疱疹消失时间、咽喉疼痛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b1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能够显著缩短治疗的起效时间,促使临床症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转归,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b1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CT检查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8年5月份至2019年7月份协和医院接受的68名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名。给予实验组患者CBCT检查,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二维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齿的咬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齿咀嚼和吞咽等并无差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牙齿咀嚼和吞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锥形束CT检查 口腔正畸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CT的效果。方法:随机甄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的90例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具体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入组的患者依据信封抽取方式随机分为2组,组内均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二维正侧位拍片验证摆位,探究组予以CBCT扫描验证摆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摆位误差明显较对照组小,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探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CT方式,能够降低摆位误差,提高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盆腔肿瘤 放射治疗摆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CT的效果。方法:随机甄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的90例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具体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入组的患者依据信封抽取方式随机分为2组,组内均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二维正侧位拍片验证摆位,探究组予以CBCT扫描验证摆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摆位误差明显较对照组小,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探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采用锥形CT方式,能够降低摆位误差,提高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盆腔肿瘤 放射治疗摆位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