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置入PICC导管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46例,均置入PICC导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导管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8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中线导管组,护理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治疗,中线导管组给予中线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中线导管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中线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1.4%)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29.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中线导管置管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中线导管 危重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的声像图特点,分析产前超声的临床检查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确诊为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缺失或行走异常) 11 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8 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缺失; 3 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走行异常,其中 2 例汇入肝静脉, 1 例汇入冠状静脉窦。 结论: 采用产前超声检查可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根据其畸形严重程度和染色体等相关检查可评估胎儿预后,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 标签: 胎儿静脉导管 异常 产前检查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PICC导管堵塞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ICC导管分析导管堵塞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118例肿瘤患者,7例出现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93%(7/118)。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PICC直管后导管堵塞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PICC直管 堵塞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 介入治疗后的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400例接受导管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例(7.25%)患者发生周围血管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血肿14例(3.5%),外出血12例(3%),动静脉瘘1例(0.25%),下肢静脉栓塞2例(0.5%)。结论:导管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内科处理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导管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析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 256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128名患者。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血流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 2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感染发生率较低( P< 0.05)。 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 方法:我院在 2018 年 4 月进行导管护理安全标识,因此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做为对比组,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安全标识 普外科 导管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诊治的 80 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分别为 40 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导管安全固定,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安全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安全率得到显著提升,临床不良事件得到显著控制,不良事件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能整体提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改善预后,并降低患者在诊治与护理期间安全风险事件的几率,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 导管 安全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开展循证医学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我院儿科住院部留置PICC到导管治疗的新生儿为分析对象,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于2019年2月6日至2020年4月6日,共计20例,采用循证医学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开展预见性护理指导,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所选患儿经由预见性护理对策,均无PICC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出现,患儿监护人对临床护理服务持非常满意18例,持基本满意态度2例,总满意度100%。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留置期间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开展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PICC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根因分析法对导管滑脱护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问题探讨,提出改善策略。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相关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为 2018.7 月 ~2019.7 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 60 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 结果: 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病患护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P 值范围在 0.05 以内)。 结论: 在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患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感染持续的时间,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8 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 136 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护理期间记录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例,记录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例明显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 急诊重症监护室 患者护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分析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肠梗阻导管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 70 例入组,以患者个人意愿分为两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以肠梗阻导管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依从性及预防不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7月收治50例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按照奇偶法划分甲组与乙组,均25例患者,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乙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甲组血管通路维护依从率64%,乙组依从率92%,甲组不良情况发生率(28%)低于乙组(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治疗时,循证护理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提升血管通路维护依从性,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留置 血管通路维护 依从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微创介入导管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并探究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介入导管栓塞治疗,以投掷法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 针对性 子宫肌瘤 微创介入导管栓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病人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采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26 例纳入本文实验,将 126 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 结论: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常见的包括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营养液污染、技术较差、进针角度较大或深,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