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既往诊断冠心病通过造影检查正常从而排除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更加有效的选择造影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造影正常患者绝大多数表现为非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非特异性改变,对部分患者进行认真分析,提高有创造影检测的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高血压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术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200例患者造影术后得出。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了解冠状动脉血管树的解剖,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提供心肌灌注和存活状况的信息

  • 标签: 冠脉造影 诊断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造影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造影检查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检查后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关于,观察组术后则接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以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PSQI、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影检查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率情绪,以及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冠脉造影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曾经有经桡动脉途径行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重复进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对符合再次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统计分析患者重复经桡动脉途径行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重复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96.5%,再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3.9%。77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重复经桡动脉行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造影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胱抑素C和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在造影以后48h内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发生造影剂肾病)和观察组(发生造影剂肾病),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后8h、24h、48h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以后的血清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影后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的血清CysC和血清Scr呈正相关。结论在造影剂是肾病患者中,血清CysC能够及时的反应出肾功能的损害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膀抑素C 冠脉介入 造影剂肾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DSA血管造影为标准研究64层螺旋CT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血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斑块性质、狭窄数量及病变程度等的检出情况。结果64层螺旋CT成像在内部斑块性质、狭窄数量及病变程度检出率上与DSA血管造影数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结果值得肯定,对影响观察更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DSA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急诊的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事件发生率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介入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介入组患者采取急诊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介入组患者总的事件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比常规组低,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急诊的介入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冠脉事件 急诊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抗栓塞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三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华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血栓栓塞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脑卒中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要尽早进行抗血栓栓塞治疗,二联抗血栓栓塞法与三联抗血栓栓塞法进行抗栓塞治疗时,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

  • 标签: 冠脉支架 抗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本组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411例,其中合并瓣膜疾病26例,高血压80例,糖尿病121例,慢阻肺75例,心律失常21例,脑血管意外14例。411例全部采胸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连续缝合桥血管共1623支,平均(3.9±0.8)支。结果400例患者于术后8~20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早期死亡(术后30天)13例,早期心梗1例,低心排综合征6例,脑血栓形成2例,2次开胸止血3例,房颤3例,消化道出血1例,刀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398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满意。但其影响因素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低心排血量 并发症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HRT这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对病变的累及程度进行研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经过常规心电图和造影检测后随机选取96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调查,并通过HRT与造影分值和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造影显示的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中,阴性组的TG和LDL-C水平显然要低于阳性组,而HDL-C水平却高于阳性组,同时在两组中,其年龄和体重指数以及吸烟的人数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比较同样具有差异,但在性别的比例构成方面则不具有可比性,没有数据差异。TS针对各支病变组均有比较差异(P<0.05),TO只在针对单双支比较时无差异,在其他比较中则具有可比性。造影分值与TS的相关性最高,TO?次之(P<0.05)。结论患者冠心病病变越严重,HRT的减速现象越不明显甚至是消失。

  • 标签: 窦性心律震荡 冠脉病变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91例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服用10mg剂量的32例,B组服用20mg剂量的29例,和C组服用40mg剂量的30例;随访半年至1年后,对比前后冠斑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法及方差分析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中斑块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具有和常规剂量、大剂量同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很多。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对支架内血栓事件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入选复杂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5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出院1月,3月,6月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替格瑞洛组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死亡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病变患者,替格瑞洛可以更好地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心内科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对组给予常规溶栓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迟经皮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结果在经过为期7天的临床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方面的各项数据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6个月的临床治疗后,实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分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值表,对患者急性型梗死病症的治疗具有良好作用,安全可靠,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功能四项检查在介入术后患者双抗治疗中评估上消化道出血风险中的应用并根据其阳性结果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心内科住院患者行PCI术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且进行血清胃功能四项检测的患者385例。根据胃功能四项检测结果再分为HP及PGI、PGII、PGR均阴性组、单纯HP阳性组、HP阳性及PGI或PGII、PGR异常组共三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并给予HP阳性及PGI或PGII、PGR异常组患者兰索拉唑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行胃功能四项检测患者中HP阳性及PGI或PGII、PGR异常组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HP阳性组及HP及PGI、PGII、PGR均阴性组(P<0.05)。HP阳性及PGI或PGII、PGR异常组较HP及PGI、PGII、PGR均阴性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明显加大,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后其疗效确切(P<0.05)。结论介入术后双抗患者行胃功能四项检查可有效评估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早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护胃及根治幽门螺杆菌可有利于降低肠溶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胃功能四项 冠脉介入术后 双抗治疗 消化道出血 兰索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肌梗塞溶栓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在急性综合征(ACS)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200例ACS患者进行TIMI危险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0-2分)、中危组(3~4分)、高危组(5~7分),分别对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进行护理分级,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198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出院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结论根据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进行护理分级,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TIMI危险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反搏对急性综合征患者支架术后综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综合征且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活动耐量、心绞痛恶化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1年活动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恶化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5d活动耐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外反搏应用于急性综合征患者支架术后的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体外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综合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经皮介入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AMI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血管开通率、LVEF水平、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血管开通率为95.65%,病死率为4.35%,术后LVEF水平为65.41±12.3,对照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和术后LVEF水平分别为65.22%、34.78%和50.90±9.7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2例反复室性心率失常,对照组发生1例血尿及1例反复室性心率失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治疗,疗效好,血管开通率高,可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皮冠脉介入术 急诊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不停搏下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3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搭桥手术治疗,按患者使用术式分为传统组(n=65)和干预组(n=65),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搭桥手术,对所有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不停搏下搭桥手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不停搏下搭桥手术治疗效果优良。

  • 标签: 高危冠心病 体外循环不停搏 冠脉搭桥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1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MB-MCA检出率及其钙化斑块主要累及位置。结果本研究共检出MB-MCA104例,检出者的钙化斑块累及位置主要位于近段,而未检出者的主要位于中、远段。结论多层螺旋CT对MB-MCA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硬化无直接关系。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冠脉硬化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