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离心对血凝四项测定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40份体检健康者的血液标本,用800rpm、1500rpm、3000rpm离心分离血浆并进行血凝四项的测定,对PT、APTT、TT、FIB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离心为800rpm组和3000rpm组血凝测定结果进行比较,PT、APTT结果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T、FIB结果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T、APTT、TT、FIB于离心为1500rpm组和3000rpm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离心对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甚大,TT、FIB受离心的影响较小,PT、APTT受离心的影响较大,应重视标本前处理,选择适宜的离心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 标签: 离心力 血凝测定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方法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导尿,术者在宫缩间歇期手握胎头上托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宫缩时嘱产妇屏气向下用力,同时助手从腹部配合同方向推移胎儿背部,胎头下降不再回转时再慢慢松手。结果徒手旋转胎头术38例,成功30例,成功率78.94%;失败8例,失败率21.06%。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8分26例,4~7分4例。结论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6~7cm,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

  • 标签: 徒手旋转 处理 头位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程度的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创口均一期愈合,可恢复体力劳动。

  • 标签: 局部 旋转皮瓣 胫骨内 固定钢板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手指受挤压旋转撕脱后如何选择合适的再植方法,为临床断指再植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自我院外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挤压旋转撕脱性断指,断指需要再植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按其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邻指动脉移位,对照组采取自体小静脉移植法,每组各14例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后断指再植的成活率。结果观察组21指的完全成活为20指,成活率为95.2%,对照组22指完全成活为16指,成活率为72.7%,可见,观察组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8周的功能跟踪显示观察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指受挤压旋转撕脱后,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严格掌握其并发症,加强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以此来提高其成活率。

  • 标签: 断指 再植 显微外科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痰制片方法,提高痰制片质量,提高病理诊断质量。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00例痰标本用一步离心法制片。结果使用一步离心涂片方法制片的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涂片的方法。100例痰液标本用传统涂片方法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检出1例有癌细胞。而采用一步离心涂制片方法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检出3例有癌细胞。所有检出癌细胞的病例通过活检,组织HE制片,病理诊断均诊断为癌。结论使用一步法离心涂片制作的痰液制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涂片制片方法。

  • 标签: 一步法离心制片 脱落细胞病理诊断 HE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旋转复位法整复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分别给予我院2013~2014年收治并确诊为肘关节后脱位患者102例前臂旋转复位法整复肘关节后脱。结果全部整复一次性成功。形体检查和X线均显示复位成功。结论前臂旋转复位法整复肘关节后脱位具有简易方便,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复位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前臂旋转复位 肘关节后脱位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医用离心机在医学研究或者医院检测方面应用得非常广泛,其门急诊的检查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医用离心机结构组成比较简单,但是在大量标本量和长时间使用后且无规范的预防性维护的情况下,其出现故障的频率就会增大。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llegraX-15R台式冷冻离心机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进而浅谈对医用离心机的预防性维护等,旨在保障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和故障率。

  • 标签: 离心机 故障分析 预防性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离心抗阻训练在老年肌肉减少症治疗中的作用,为后续临床训练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离心抗阻训练,比较训练治疗前后下肢活动情况等。结果接受离心抗阻训练后患者的下肢肌力获得明显改善,Berg平衡量表以及功能性步态测试等均获得显著性改善,与训练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离心抗阻训练可明显改善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计时行走步数。但单腿站立时间和功能性步态测试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临床继续观察。

  • 标签: 老年肌肉减少症 离心抗阻训练 下肢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仰卧旋转提拔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是一种改良的传统中医推拿整脊手法。仰卧旋转提拔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快捷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仰卧旋转提拔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进行观察。

  • 标签: 仰卧 旋转提拔手法 治疗 颈源性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头位难产产妇4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并将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助产护理及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头位难产产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头位难产产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头位难产产妇 徒手旋转助产护理 常规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高效省损伤小的清洁灌肠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要灌肠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两组均采用39℃~41℃的温开水,每次灌入液为500~1000ml,灌肠高度距肛门40cm缓缓流入,研究组给予患者旋转体位清洁灌肠,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经腹部平片,X线钡灌肠,结肠镜检查,肠道手术等方法观察结肠清洁效果,采用肠腔清洁3级评定法,对灌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在舒适、清洁度、腹痛腹胀、便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温开水进行旋转体位清洁灌肠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损伤肠粘膜,提高灌肠质量,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温开水 旋转体位 清洁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

  • 标签: DSA 三维重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配合与观察。方法我科2011年5月-2012年12月开展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结果共开展18例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结论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手术切口及损伤均较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尤其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凝血功能异常而又必需行气管切开时,此项技术不失为1个较好的办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
  • 简介:摘要随着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众多医学工作者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药物治疗、机械治疗、外科治疗、肝细胞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就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研究剖析了不同治疗手段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文中就各种治疗方法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对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徒手旋转助产方法,产后,比较两组患者产程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而评价徒手旋转的护理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中应用徒手旋转可有效缩短产程活跃期及产程的长短,加快胎儿娩出体外以防止发生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状,因此徒手旋转在助产护理中的意义显著。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解除关节疼痛,促进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方法对患者行髋臼旋转截骨术,通过不同时期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及康复训练,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本组19例,经随访,优9例9髋,良7例8髋,差3例4髋,临床疗效优良率76%。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对合并早期或进行性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旋转截骨术 康复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