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病人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属共2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将15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株菌中1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为变栖克雷伯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或/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出率达80.0%。其中aac(3)-Ⅱ、aac(6’)-Ⅰb群、ant(3″)-Ⅰ、aph(3’)-Ⅰ、rmtB的检出分别为9株、12株、10株、5株、4株。并且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结论本组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产生耐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其产4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变栖克雷伯菌中发现了aac(6’)-Ⅰb-cr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rRNA甲基化酶 多药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常见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号至2009年12月31号临床各科送检标本,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WalkAway2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同时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分析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和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965株,2008年度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5.58%、60.15%、52.26%、40.94%、16.98%,11.21%。2009年度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08%、62.75%、56.96%、40.64%、20.68%,14.31%。临床分离的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结论各种药物耐药菌总数09年度比08年度有上升。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氨基糖苷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临床应加强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以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耱苷类 耐药性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 简介:摘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笔者对本院2011年第四季度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细菌耐药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的分析2011年第四季度我院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DD分析法与消耗金额统计法,并以“日用药金额”作药品费用高低的尺度,分析用药频度和药物费用。结果在用氨基糖苷类药物6种,消耗金额排序前3位是大观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结论我医院在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品种较少,用量较低,使用基本合理。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临床使用主要药物。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使用分析 用药频度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与探究通过HPLC法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药物中的间氨基酚的方法。方法填充剂使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流动相采用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甲醇-0.05mol/L的磷酸氢二钠。结果间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0.603至7.239ug/ml(r=0.9997),定量限为3.5ng,检测限为1.3ng,回收率为99.83%,RSD为0.82%(n=6)。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药物中的间氨基酚十分可靠,结果准确,操作简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 间氨基酚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土曲霉3.04072(Aspergillusterreus3.04072)次生代谢产物对α-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土曲霉A.terreus3.04072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得到6个次生代谢产物,并以Acarbose为阳性对照药,对所得单体化合物测定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体外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5和6均具有较强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是0.542,0.409,0.282和1.086mM。结论本论文首次发现化合物5和6具有很强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 标签: 土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alpha -糖苷酶抑制活性 丁内酯 阿卡波糖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在儿科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间长为特点.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 标签: 发热 药理 适应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收载的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分别在15℃、25℃、37℃时对3批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进行酸度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原标准中的温度跨度过大,致使酸度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可能无法保证。结论应考虑临床实际用药条件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酸度测定中的温度条件进行修订。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 对乙酰氨基酚 酸度 温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应用玻璃酸钠与羟糖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将60例白内障术后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羟糖苷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例与8例,与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93.3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0.12±0.08)分和干眼症评分(0.41±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21±0.21)分和干眼症评分(1.39±0.54)分,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酸钠运用到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白内障术后干眼 玻璃酸钠 羟糖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昏迷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例肝昏迷患者,使用支链氨基酸进行治疗,同时可给予维生素、白蛋白等以及相应的对症处理,但不用其他抗肝昏迷药和脱氨药物,记录治疗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21例肝昏迷患者经支链氮基酸治疗后,15例神志完全转清,3例改善,2例无变化,1例昏迷加深。苏醒率为71.4%,有效率为85.7%,平均存活20天。讨论支链氨基酸在治疗肝昏迷方面,比传统的抗肝昏迷药疗效好,能改善肝脏的营养和提供能源,帮助恢复衰竭肝脏的代谢功能,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在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和改善重肝的预后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肝昏迷 肝炎 支链氨基酸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早中晚期孕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00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LAP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LAP作为监测胎盘的功能、胎儿的成熟度等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早中晚期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合理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发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包括滴速过快、过量使用、未正确输注、出现混用等。结论明确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根据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用药监督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临床使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复方氨基酸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把15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都采取补液、脱水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等方法加以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康复率为94.7%,对比组的康复率为76.0%,二者的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能够帮助小儿腹泻患者顺利实现康复治疗。

  • 标签: 复方氨基酸 小儿腹泻 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茶碱为内标,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方法。方法经0.5%异丙醇叔丁基甲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能很好分离,无血浆内源物干扰,最低检测浓度(LLOQ)为0.5mg?L-1,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在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低、中、高浓度(1mg?L-1、5mg?L-1、15mg?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71.82±10.14%、61.48±1.8%、63.45±4.0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干扰,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合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检测。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物研究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技术研究人员加强了氨基酸分离纯化的研究,并借助膜分离技术进行相关的作业。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以及原理,并就其在膜分离技术在氨基酸分离纯化中应用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氨基酸 分离纯化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75g规格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适合产业化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处方为盐酸氨基葡萄糖750g,无水乳糖75g,硬脂酸镁4g。休止角为31.1°,胶囊崩解时限为5分钟,盐酸氨基葡萄糖的标示量为98%~102%。结论此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胶囊剂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