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排气顺序对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将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2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先排气后穿刺,观察组先穿刺后排气,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的11.5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先穿刺后排气,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排气顺序 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减少护患纠纷。方法用8周时间来统计静脉穿刺成功,其中4周内静脉穿刺成功作为对照组,另外4周内的静脉穿刺成功作为实验组,来寻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结果科室整体静脉穿刺成功上升5%,无一例护患纠纷发生。结论静脉穿刺成功越高,护患关系融洽。

  • 标签: 静脉穿刺 成功率 衡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140例,对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资料统计,分析术后并发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平均76.53分,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均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中意义重大,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溃疡类型及发病部位选择合适术式治疗,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科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该疾病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的治疗情况。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以及对照组(B组),分别进行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护理后,术后发生的各类并发均得到处理,A组患者在满意度情况对比优于B组,且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进行积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 标签: 护理干预 甲状腺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成功的高低直接影响护患关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常见的有一定难度的静脉穿刺方法与注意事项作一介绍。总结静脉穿刺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一个原则,在严密消毒下尽量保护病人的血管,从各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对看不见的静脉进行穿刺采用触摸和刺针的感悟的方法,对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静脉穿刺,先要通过血管定位,或其它可促使血管显现、暴露的方法,合理使用止血,使穿刺易于成功

  • 标签: 提高 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静脉穿刺流程对急诊病人静脉穿刺影响。方法1800例病人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改进静脉穿刺流程进行穿刺,对照组以传统流程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微痛、无痛占80%,一次穿刺成功9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改进静脉穿刺流程的方法应用急诊病人的静脉穿刺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和减轻疼痛感。

  • 标签: 静脉穿刺 提高 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每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对于老年人患者来说,由于血管细,壁薄,弹性差且硬化形成易造成穿刺的失败。要求护理人员应更好的应对和提高穿刺成功,对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静脉穿刺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减轻患者因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达到促进护理业务的进步。方法将静脉穿刺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从护患沟通、排气、血管选择、固定多方面进行认真观察和摸索。结果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患者的满意度在95%以上。结论静脉穿刺成功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也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

  • 标签: 静脉穿刺 一针见血率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置后出现并发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期间给予深静脉置治疗,为预防并发产生,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来对比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行深静脉置后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总发生率为26.7%;而观察组仅出现2例,总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32)。结论在深静脉置时、置后坚持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并发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合性护理是一种效果卓著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病人也将同期增多,保持静脉畅通是抢救老年人的唯一途径。静脉穿刺临床治疗抢救和实验检查的最常用基础护理操作,尤其给老年人穿刺时,如何提高成功和减轻痛苦,一直是我多年来努力探讨和工作方向,现就我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共大家来分享。

  • 标签: 静脉 老年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痛苦。方法临床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需静脉输液能合作的患者,常规组穿刺时采用常规握拳法;对照组穿刺时采取手部自然放松下垂方法,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明显提高。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比较,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背浅静脉穿刺时,患者手部自然放松下垂静脉容易充盈,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

  • 标签: 静脉输液 手背浅静脉 手部自然放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起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分别选择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儿科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各110例,观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及患儿家属对穿刺满意率。结果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小儿静脉穿刺护理管理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水平,提升一次穿刺成功

  • 标签: 小儿 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系统性硬化(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皮肤增厚变硬如皮革,紧贴于皮下组织,血管无弹性,静脉输液穿刺困难。而浅静脉穿刺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提高系统性硬化患者浅静脉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我们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笔者根据20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及多年风湿病专科护理经验,总结了这类病人静脉注射的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浅静脉穿刺 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一次插胃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方法2009-2011年我科共100例插胃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观察组患者均按指定步骤评估患者后采用相对应的方法及技巧留置胃。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留置胃成功明显优胜。结论与常规留置胃的操作比较,按步骤评估患者后采用相应完善的方法及技巧留置胃,能取得较高的成功

  • 标签: 留置胃管 成功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卧床时间对肾穿刺术后并发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的68例肾穿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肾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处外加腹带包扎6小时,严格平卧24小时;观察组肾穿刺术后腹带包扎,无沙袋加压,严格平卧6小时后,可适当活动肢体和轻微翻身,卧床16小时后,可下床活动。观察两组患者并发(血尿、肾周血肿)以及舒适度(腰酸腰痛、腹胀、失眠)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肉眼血尿、肾周血肿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腰酸腰痛、腹胀、失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肾穿刺术后缩短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并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 标签: 肾穿刺术后 卧床时间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学习新技术,统一静脉输液的标准与流程,从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方法从病区中以自愿的原则选取六名护士参加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QCC活动后,护士的穿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规范静脉穿刺标准,提高护士穿刺水平。

  • 标签: 静脉穿刺 标准 成功率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操作,而护生由于自身心理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导致静脉穿刺失败较多,引起患者的不满同时也增加了护生心理压力。如何能达到快速、准确、无痛且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内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