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0例多发乳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手术差异对其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为对照组,一组给予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2±3.4)min,术中出血量为(4.7±1.6)ml,切口愈合时间为(3.3±1.4)d,瘢痕长度为(2.8±0.7)mm,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例),低于对照组的26.67%(12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78%(44例),低于对照组的80%(36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害小,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开发性手术。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手术 开放手术 多发乳腺小结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环状RNA为由外显子或内含子反向剪接形式闭合环状非编码RNA。临床越多研究证实,环状RNA本身高度保守,普遍存在各种真种真核细胞基因组之中,并且稳定表达在细胞质内。环状RNA为微小RNA海绵吸附miRNA或者RNA相关蛋白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对基因转录进行调节。肿瘤组织环状RNA发现可有效的提示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侵袭方面发挥调控作用,则十分有希望成为肿瘤诊断、治疗潜在的靶标。本文主要对环状RNA种类、主要特点、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总结,望能够为临床环状RNA和肿瘤之间的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环状RNA 研究 肿瘤 进展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现代女性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女性乳腺病越来越多。在女性乳腺病类别中,其中乳腺增生病得病率位于首位,并且乳腺增生病患者与健康已婚女性相比,发生乳癌危险几率要高2~4倍,因此对与女性乳腺增生这一病症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治疗 乳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严重程度、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从患者的生存质量上来看,对照组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与观察组相比相对较高,可见观察组的优势更突出(P<0.05);通过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情况,可见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其不良情绪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明显优势,并且,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肿瘤化疗 护理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胶原蛋白属于一种生物高分子,为动物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占到人体内总蛋白质的25%-30%。人体内生成的肿瘤组织,不同阶段下可见不同的胶原蛋白IV(IV-C)组成与分布,这也是临床上肿瘤诊断与分期的关键内容。恶性肿瘤中的癌细胞会不断侵袭和突破BMs,从而产生附近、远端的癌细胞转移,而IV-C与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息息相关。本次研究则对IV-C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胶原蛋白IV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在中药材中,黄芪属于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黄芪的有效成分有了更多的研究,而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挖掘,则为肿瘤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此研究,笔者将针对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作出如下综述。

  • 标签: 研究进展 黄芪 作用机制 中药材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于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超,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7年1开始到2018年10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根据良恶性实施分组,即良性组和恶性组各50例,均采用彩超诊断,比较诊断结果中的回声、包膜、边界、形态以及其他影像差异。结果诊断结果中的回声、包膜、边界、形态以及其他影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病理结果,彩超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乳腺炎以及乳腺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0%、87.50%、92.86%、100.00%以及100.00%。结论于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超的准确率较高,且可有效辨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其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彩超 乳腺良恶性肿块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于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分析总结其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2017年3月起到2018年12月毕,于我医院选取晚期肿瘤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为分组原则,可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55.2±2.9)分,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为(47.8±2.7)分(P<0.05);实施护理前后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升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实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肿瘤 临终关怀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肿瘤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持续性、间断性用药和不用药患者的比例。将拒绝用药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化疗的280例患者作为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或加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疼痛护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结果持续性、间断性用药和不用药患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癌症晚期患者通常伴有疼痛,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给药进行止痛,同时鼓励癌症晚期患者接受化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

  • 标签: 晚期癌症患者 疼痛 护理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68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SAS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常规护理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体内氧化及抗氧化状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乳腺癌患者(n=56)和健康人(n=40)空腹外周血为标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水平。结果乳腺癌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311.2±10.40)u/gHb,(69.07±16.32)U/ml,健康对照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352.8±15.2)u/gHb、(78.35±30.50)U/ml,乳腺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MDA的表达水平为(47.75±9.52)nmol/ml,健康对照组为(41.88±10.50)nmol/ml,乳腺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型乳腺癌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290.3±5.4)u/gHb,(55.07±10.42)U/ml,非抑郁型乳腺癌组血浆CAT、SOD表达水平分别为(321.6±10.2)u/gHb、(71.35±18.32)U/ml,抑郁型乳腺癌组均低于非抑郁型乳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型乳腺癌组MDA的表达水平为(50.25±8.25)nmol/ml,非抑郁型乳腺癌组为(45.28±12.30)nmol/ml,抑郁型乳腺癌组高于非抑郁型乳腺癌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减弱,提示氧化应激与乳腺癌抑郁症状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乳腺癌 氧化应激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疾病性质作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X线钼靶摄影诊断疾病。结果良性组纤维腺瘤检出率26.32%、乳腺增生检出率55.26%、囊肿检出率15.79%,乳腺癌组检出率94.7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患者团块钙化灶检出率为2.63%、空泡钙化灶检出率为0、针尖钙化灶检出率36.84%、小叉钙化灶检出率28.95%、细沙钙化灶检出率31.58%、内部钙化灶检出率78.95%、外部钙化灶检出率21.05,钙化灶数目(11.84±1.29)个,直径(0.32±0.05)mm,与良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疾病,可明确钙化灶形态、位置、数目及直径,区分良性病变与乳腺癌。

  • 标签: X线钼靶摄影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患者70例,均行MRI和CT检查对乳腺癌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外科者70例行MRI与CT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56例,乳腺良性肿块者14例;CT检查,灵敏度85.71%,特异度71.43%,阳性预测值92.30%,阴性预测值56.56%,准确率82.86%;MRI检查,灵敏度96.43%,特异度78.57%,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84.62%,准确率92.86%;MRI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CT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CT检查,MRI诊断早期乳腺癌临床价值优于CT检查。

  • 标签: MRI检查 CT检查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疑似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行彩超诊断,并回顾性分析其手术与病理结果。结果彩超对于该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为89.58%。结论为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行彩超诊断可有效辨别其病变性质与组织类型,并能根据超声表现评估其疾病程度,具有较佳的诊断准确率,可积极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卵巢肿瘤蒂扭转 组织类型 病变性质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总结鉴别良恶性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23例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诊断。结果肾上腺腺瘤8个,7个直径小于3cm,5个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嗜铬细胞瘤2个,直径均大于5cm,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转移瘤15个,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结论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上腺 肿瘤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仁寿县2017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了解我县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覆盖全县2017年的数据资料,通过严格审核,将符合要求的数据按性别、年龄别以及不同恶性肿瘤类型分析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2017年仁寿县新发病例数为3020例,发病率为191.86/10万。2017年仁寿县死亡病例数为1959例,死亡率为124.46/10万。仁寿县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第1位均的是肺癌。结论与全国相比,我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现年轻化,今后应当有针对性地对中青年开展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仁寿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病人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取8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喜辽妥、土豆片、50%硫酸镁、喜疗妥联合绿药膏四组。对比四组疗效。结果喜疗妥联合绿药膏组有效率较高于其他三组。II级静脉炎采用喜辽妥联合绿药膏疗效更为优良。四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联合绿药膏外敷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疗效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癌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汤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63例经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30例、中西药组(观察组)33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复发率12.1%显著低于对照组26.7%(P<0.05)。观察组乳房形态优良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3.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有效,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保持乳房形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肉芽肿性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肿瘤科护理实习生焦虑状况,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学习的100名护理实习生,对其焦虑状况情况调查并找出应对措施。结果肿瘤科护理实习生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应依据产生焦虑的原因予以相应的应对措施。结论对于肿瘤科护理实习生焦虑情况选择有效应对措施可缓解其不良情绪。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实习生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肿瘤内科常规资料查证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以来我科恶性肿瘤患者56例进行调研,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19/28)显著低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27/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Karnofsky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提升中的应用成效显著,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实践知识知晓率,且在Karnofsky评分增加上具有显著对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传统护理模式 肿瘤内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