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常受试者标出的线段中分点偏向于线段真正中点的左侧,这被认为是人体右侧大脑功能相对增强的结果。右侧大脑一直参与了从婴孩到成人中的依赖/依附性的障碍。这种与大脑半球的联系预测了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病人,在线段中分作案中,他们的中分点将显著地偏向左侧。方法这个假设被试在有用右手习惯的30名健康人,14、16、18和26名的分别患有精神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病人中。受试者们完成了8条水平位的线段中分作业,也回答了病理人格维度测试-基础问卷(DAPP-BQ),此问卷为自测式,可测出人格障碍的18种特征。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们的中分点显著偏向于左侧。与正常人和其它人格障碍患者相比,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有增高的DAPP-BQ依赖、降低的刺激寻求、冷酷和行为不良。结论用线段中分作业可将依赖型人格障碍从其它的人格障碍或健康人中区分开来。本实验暗示了线段中分作业可以增强依赖型人格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同时也定位了在这种障碍中的异常大脑半球。

  • 标签: 人格障碍 大脑功能 精神分裂 病理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苯工作工人的肝脾B超检查结果。方法在于我门诊部进行B超检查的苯作业工人中进行选取,选取的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这期间随机选取一个月来进行分析,此次选取的总数为75人,将其称为苯作业组,再对我门诊部进行B超检查非苯作业工人采取同样的方式选取75人,将其称为非苯组,对所有人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病患的超声检测发现,苯作业组的检测出的异常检出率为30.87%,而非苯组为15.68%,通过对比二者差异明显(P<0.05),对苯工作组工龄进行区分发现,工作十年以上的异常检出率为37.89%。十年以下的为24.01%,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苯作业工人的异常检出率与其工作年限有关,工作时间越长异常检出率就越高,通过B超来对苯工作者进行检查,能够使其早日对病症进行治疗,降低苯引发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B超检查 肝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作业疗法干预,对干预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作业疗法干预后患者肌电值及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肌力及肢体功能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作业疗法干预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作业疗法 肢体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100例某油田野外作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习惯调查表展开调查。根据生活习惯调查表分析影响员工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当日回收有效SDS、SAS量表和生活习惯调查表88、69、97份,总有效例数64例,包括存在中重度抑郁、中重度焦虑情况的员工28例(43.75%),无或轻度焦虑、抑郁情况的员工36例(56.25%),分别纳入心理状态不良组和心理状态良好组。心理状态不良组睡眠质量较差、接受健康宣教≤2次、家庭负担较重、吸烟过度者例数显著大于心理状态良好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较差、接受健康宣教≤2次、家庭负担较重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睡眠质量较差、接受健康宣教≤2次、家庭负担较重的野外作业员工心理健康状态不良的比例相对较高,应给予关注。

  • 标签: 野外作业员工 心理健康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随机数表法抽取52例长庆油田野外作业员工为受试对象,予以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比较受试员工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负性情绪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习惯(长庆生活习惯调查表)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受试员工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均<0.05);关注心理健康、坚持运动、烟酒未过量、饮食均衡、睡眠充足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P均<0.05)。结论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及控制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疾病。

  • 标签: 油田 野外 心理疾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珠海地区酸雾酸酐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相关标准,对接触酸雾酸酐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2015年作业场所酸雾酸酐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制。酸雾酸酐作业人员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慢性咽炎、牙龈炎、牙周病、牙阻生的发病率分别为18%、11%、24%、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结论低浓度接触酸雾酸酐引起作业个人呼吸道和牙齿的损害。加强定期体检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佩戴制度至关重要。

  • 标签: 职业健康 酸雾酸酐 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最佳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股动脉和桡动脉采血组,通过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等指标对比观测。结果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采血法,且不易出现皮肤瘀青及血肿发生。结论桡动脉采血操作方便,病员易接受,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效果优于股动脉采血法。

  • 标签: 动脉采血 股动脉 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盐炙法,酒炙法。结论通过精致炮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药 炮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式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式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作业疗法训练,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以提高其生活的主动性,也更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84例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进行作业疗法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运用NOSIE-30、SSPI作为效果评定依据。结果研究组经12个月的作业治疗后,NOSIE因子分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SSPI评分中,研究组分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升。结论作业疗法能提升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作业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科病房收治的21例宫颈妊娠患者,2例因到院时阴道出血多,急诊行分段吸刮宫术,8例术前采取甲氨喋呤单次肌内注射50mg/m2,11例术前甲氨喋呤50mg超声监护下妊娠囊内注射,复查血HCG显著下降时宫腔镜下行分段吸刮宫术,对比疗效。结果直接行吸刮宫术、术前单次肌注甲氨喋呤50mg/m2及术前妊娠囊内注射甲氨喋呤50mg,经对比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方法,血HCG下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刮宫术中应用宫腔镜提高了疗效,降低了风险。结论术前甲氨喋呤50mg妊娠囊内注射,血HCG显著下降时宫腔镜下行分段吸刮宫术,治疗宫颈妊娠疗效好,并发症少,风险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颈妊娠 甲氨蝶呤治疗 宫腔镜下吸刮宫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产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56例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经过治疗后,无人流综合征发生,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对流产患者的全方位护理,能有效减少人流综合征和流产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流产 护理 讨论
  • 简介:摘要现代核医学影像诊断的最基本过程是利用放射性测量仪探测积聚在体内特定组织器官的放射性药物发射出的放射线,一个由计算机处理、可以产生断层图像的测量仪即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简称ECT(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和放射科的透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简称CT)的影像截然不同,核医学影像是一个由活体产生的功能性图像,根据引入的放射性药物的性质,还可以是一个生化的、甚至是分子的图像,由此也决定了核医学必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学科。

  • 标签: 显像 CT-PET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痔疮手术切除的传统方法与创新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痔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行痔外剥内扎术,实验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HH),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75.0%),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法行痔外剥内扎术相比,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HH)治疗痔疮,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痔疮手术 传统方法 创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常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作业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利培酮4~6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用作业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以及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MCCB值明显增高,HAND值明显减低。对照组治疗前后MCCB、HAMD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作业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作业治疗 认知功能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评价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出结论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

  • 标签: 推拿按摩法 小儿厌食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脾局部感染或脾外伤导致脓肿患者行脾切除术治疗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例行脾切除术治疗的的入院患者,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左上腹l形切口,分离脾脏,分析临床手术资料,结果分析手术治疗前后20例患者后进行评估,入院前临床左肩部放射痛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通过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脾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7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手术切口平正、美观。结论通过脾切除术治疗脾脓肿或脾破裂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加重,手术治愈率98%,术后回访患者效果满意,用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脾脓肿 切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存在的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易致患儿死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我院采用了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技术。方法于2012年选取出生年龄30分钟~28天、胎龄33~42周、平均体重2900克的100例新生儿进行手背静脉穿刺采血,采血量为2~5毫升,采用常规采血容器,选择患儿充盈的手背静脉进行消毒、采血。结果发现一次采血成功98例,一次成功率为98%,其中两例因血管太细针头滑脱和针头刺穿导致失败。结论经研究发现该法具有诸多优点,如穿刺难度小,易掌握,采血成本低,易操作,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该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型。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手背 头皮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病患的伤口进行规范化护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具有伤口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对伤口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规范组对伤口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经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其发生感染的程度及比例,以及最终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模式处理后其伤口的感染程度可知常规组总感染率为27.78%,规范组总感染率为13.89%,显然常规组的伤口感染程度比规范组高且多;经过对最终伤口恢复程度的比较可知,常规组总恢复率为88.89%,规范组总恢复率为97.22%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对伤口进行规范法护理是有临床疗效的。结论利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处理伤口,可促进患者伤口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加快患者伤口的恢复速度。

  • 标签: 规范化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伤口护理 感染率 恢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