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1-N4梯队化培养方法,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培训组织,制订各层级护士培训内容与方法,并进行考评与晋级。结果N1级护士统一规范化培训率l00%,考核合格率100%;各层级护士专科岗位能力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98%;培训专科护士10名,市护理学科带头人3名。结论护士分层级培训模式有利于护士明确目标,提高培训效果,本研究为探索护士岗位培训模式、改革护士培训方法与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修养。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将护理人员分为N0~N3级,制定分层级培训计划,按要求进行分层级培训。结果通过分层及培训使各层级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分层级培训后促进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各层级人员理论操作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高,善于于创新,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20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L3~4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取L2~3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观察组,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L2~3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较为满意,术中肌松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相对高,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点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Ⅰ型心肾综合症(CRS-1型)患者中血BUN/Cr比值是否可以作为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AKI)进行危险分层。方法75位CRS1型志愿者被纳入该研究。定义CRS-1型心功能的急剧恶化,引起急性肾损伤。定义AKI血清肌酐≥0.3mg/dl,或48h内血清肌酐上升1.5倍。最终有25位患者在之后12个月的随访中死亡。对患者入院时BUN/Cr比值是否达到22.1进行分组研究。结果CRS-1型患者的血BUN/Cr比值与死亡率之间存在联系,高BUN/Cr比值对应高死亡率(log-ranktest,P<0.001)。结论CRS-1型患者血BUN/Cr比值的升高与患者的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联,血BUN/Cr比值对AKI进行危险分层是有用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血BUN/Cr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在护士分层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6名病人及368名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现状调查;(2)建立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3)小组层级责任制排班运行有效率统计;(4)新、旧排班护士日工作时数、月休息日数的比较。结果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雏形(运行有效率大于70%);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对比存在问题得到改善(P﹤0.05),护士对实施护理排班改革的意愿增强(P﹤0.01);新排班模式护士每天工时数减少、每月总休息天数增加(P<0.01)。结论推行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在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岗位责任制,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此项护理岗位工作模式改革,经过8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推行效果。

  • 标签: 连续性排班 小组责任制 护士岗位层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5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的护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实施护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患者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患者总满意度68.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分层级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增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值得医院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分层级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与运动疗法和筋相结合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以找到一种简单的治疗肩周炎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对比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灸与运动疗法和筋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作为一个观察周期。实验结果实验组的总的治疗率为100%而对照组为75%,结论针灸与运动疗法和筋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要明显优于单纯的针灸疗法,值得同行借鉴。

  • 标签: 针灸 运动疗法 点筋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腰反射及足部反射区的刺激来治疗训练伤中的腰扭伤,观察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10例中经过3~7天治疗,按VAS评分,0分75例;3分以下24例;4~6分11例。结论应用刺激手足腰反射及足部反射区来治疗腰扭伤方法简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扭伤 足部反射区 手足腰反射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扩大翼入路手术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扩大翼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恢复良好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入路手术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入路手术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技术在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对我区的群众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筛查和监督管理,分析危害饮用水卫生的因素,确定饮用水卫生的质量关键控制以及标准和方法。结果在对我区的若干供水单位和饮用水处理中心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分析后,阐述了危害饮用水卫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控制。结论日常生活饮用水的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极多,而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技术能够明显消除此类危害因素,有助于保证饮用水的卫生治疗,从而提高我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 生活饮用水 卫生监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年龄为界抑郁症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心理课科及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组并采集相关信息,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与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结果各组患者HAMD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病变部位为心,主要病性为阳郁。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抑郁患者临床应给与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期为抑郁症“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辨证治疗提供有力的借鉴。

  • 标签: 年龄 抑郁症 临床特点 证候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得宝松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14混匀后皮损内注射治疗,每月1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醋酸强的松龙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12混匀后皮损内注射治疗,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可能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5%;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斑秃得宝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