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使用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置针110例的临床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留置时间1~14天,平均4±1天。发生不良反应34例,发生率30.9%。结论做好本输液法的操作,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补充营养,供给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 标签: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 操作方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肛门直肠周围脓肿30例,根据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类型采用对应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采取单纯切开引流术15例、一期根治术治疗15例。经临床治疗,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恢复顺利,一期根治术治疗较单纯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比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术后感觉感染控制时间,降低术后脓肿和肛瘘的发生,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手术治疗 单纯切开引流术 一期根治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浅静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展开治疗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相应的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分64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2组,33例经高位大隐静脉结扎后以激光能力对其主干、小腿曲张的侧支进行闭合为A组,31例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分段剥脱术展开治疗为B组,对照两组深静脉瓣膜功能。结果A、B两组治疗后反流时间、深静脉管径都比治疗前低P<0.05,组间对比则未见显著差异,两组瓣膜关闭功能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都可对深静脉的瓣膜功能进行改善,下肢静脉曲张行早期手术可使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得以延缓。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浅静脉手术 深静脉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意思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测出96例患者,在以上患者中,上肢的为54例,42例为下肢。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检出率,对动、静脉血栓的分辨也较高,还能有效的观察患者远端动脉血流,评估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及观察组(巨刺法治疗)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巨刺法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入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针灸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结论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够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使患者正气得以补充,邪气得以祛除,从而温养经络,缓解其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针灸 拔罐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临床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的操作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老年人一次成功28例,二次以上2例,发生不良反应,瘀斑3例,穿刺疼痛2例,红肿2例,无液体外渗发生。结论根据具体老年患者的情况,护士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加强护理,确保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静脉输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对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拟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我院临床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纳入57例患者采用3M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纳入的57例患者于穿刺部位向上沿静脉走形方向敷贴经修剪处理过的5cm×10cm长条形康惠尔胶体敷料,消毒处理康惠尔胶体敷料下缘距穿刺点2~3cm部位,然后使用3M透明贴固定,每天输液治疗结束后采用一次性封管液正压封管。将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如实记录下并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静脉炎的有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2例(P<0.05)。结论予以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预防静脉炎,提高患者输液治疗术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与CT及MR诊断情况。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我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CT诊断的32例,采用MR诊断的8例,其中5例同时进行两种检查。结果结果表明,MR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明显低于CT诊断误诊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异性较弱,采用CT和MR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效率,动态增强扫描后优先考虑采用MR诊断。

  • 标签: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临床病例 CT MR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法。采用针灸科面瘫疗效评价表及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治愈率分析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评分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20例(A组)和陈旧性肺结核合并结核瘤患者20例(B组),40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在分析两组的CT征象后,将两组患者病灶发生部位和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超过3cm、强化超过20Hu、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以及胸膜增厚方面方面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在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瘤的征象存在重叠和一定的特征性,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时应综合评判患者的病灶界面和周围结构,促进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瘤效果的提高。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结核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观察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比较两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概率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静脉输液患者而言,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局部静脉炎的并发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局部静脉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治疗小组护理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祖 持续质量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治疗是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本文就当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 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科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早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理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针灸理疗外给予电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周后,对比分析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广泛推广并应用于早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

  • 标签: 早期周围性面瘫 电针理疗 康复训练 针灸理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静脉输液外渗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及痊愈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 优质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12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找到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原因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用。方法纳入2014年在我院诊治的60例DPN患者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对象,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同理纳入2015年收治60例DPN患者为观察组对象;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通过责任护士对每位患者治疗效果的数据统计,及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医护理后,其总有效率以及总满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微循环系统,提高对葡萄糖的利用度,提高周围神经组织传导功能等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医护理 干预 DP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海特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72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针灸配合海特光局部照射患侧面部;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83.8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海特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 标签: 温针灸 海特光 常规针刺 周围性面瘫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