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肘损伤系指同侧肱骨干和尺桡骨干同时发生骨折使肘关节处于游离状态,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极度不稳定,处理棘手。对于肘损伤,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肘关节。我科自1998年2月~2006年10月共收治肘损伤患者1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浮肘损伤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高能量损伤 同时发生 尺桡骨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入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结束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84.00%,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96.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心绞痛日均发作(5.68±0.47)次,每次平均持续时间(9.67±1.35)分钟,每日服用硝酸甘油含片(3.51±0.20)毫克,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心绞痛日均发作(0.38±0.09)次,每次平均持续时间(2.64±0.09)分钟,每日服用硝酸甘油含片(0.16±0.07)毫克,从预后治疗来看,观察组的预后更加理想(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凝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抗凝疗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压痛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背筋膜炎患者行以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减轻疼痛水平,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浮针 肩背筋膜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floatingshoulder)损伤的特点和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肩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2~52岁,平均36.8岁。1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Wong等的肩损伤分型:IA型为肩胛颈骨折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3例,喙突骨折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肩胛颈骨折行重建接骨板固定;

  • 标签: 浮肩损伤 手术治疗 肩胛颈骨折 拉力螺钉固定 喙突骨折 接骨板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动力髋螺钉(DHS)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5/40)和28.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和骨质疏松药物的效果。方法以14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手术组与联用组,均实施PFNA手术,后者另联合应用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和维生素D)。对比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统计术后18个月内骨折再发率。结果联用组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手术组(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布差异显著(P<0.05),联用组优良率远高于手术组(P<0.05)。联用组术后18个月内骨折再发率远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联用PFNA手术和骨质疏松药物能够促进骨痂出现和骨折快速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再发骨折。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老年人 不稳定股骨转予间骨折
  • 简介:膝(floatingknee)损伤是骨科较常见的高能量严重损伤。若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常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病残。1994年1月~1997年6月,我科收治有完整资料的膝损伤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为同一肢体的股骨和胫骨的骨干骨折,不包括累及膝关节的髁部骨折和

  • 标签: 例报告 手术治疗 损伤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肌劳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疼痛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浮针治疗 腰肌劳损 关节活动度 疼痛度
  • 简介:【摘要】: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症状表现多为肢体疼痛、肢端皮肤苍白、发凉、胀痛、遇寒加重。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基于笔者针经验结合内经十二刺中刺理论,总结了两例针营卫补法治疗血痹个案,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血痹病 雷诺氏综合症 浮针 营卫补泻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0名中风后伴有便秘的患者。其中,30名患者接受了针治疗,另外30名患者接受了常规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评估主要以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为指标。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针组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困难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和生活质量。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和减轻粪便堵塞等途径发挥作用。

  • 标签: 浮针,中风,便秘
  • 简介:所谓“膝”是指股骨和胫骨同时骨折。而在儿童,“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均骨折而分离导致整个膝关节呈浮动连枷状。膝损伤为一种高能量损伤,虽然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但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该损伤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多争议。现就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07年收治的7例儿童膝损伤,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浮膝损伤 髓内钉治疗 儿童 同侧股骨干 Ⅰ型 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疗法治疗落枕的效果。 方法:确诊的40例落枕门诊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20例与对照组 20例,观察组用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治疗3次。观察治疗前后颈椎的活动度及治疗前后的 VAS 评分。结果:观察组 ,2例治愈,18 例好转,0例未愈,总有效率100%;常规针刺组 0例治愈,17例好转,3例未愈,总有效率9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在相同次数下,针疗法治疗落枕比常规针刺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 浮针 落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前采用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 -HCV -HIV及 -TP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申请或需输血的 2026例患者为对象,输血前均行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 -HCV、 -HIV及 -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HBsAg、 -HCV、 -TP、 -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1.15%、 0.99%,、 1.09%和 0.10%;男性患者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 12.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 9.5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 -HCV、 -TP、 -HIV等的检出率上,男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各种传染病在输血前均有所发生,输血前对患者的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早诊断,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治疗,也可有效避免感染及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强化应用。

  • 标签: ELISA法 HBsAg 抗 -HCV 抗 -HIV 抗 -TP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骨质疏松治疗对其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患者 74例,均与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相符,术前、后均需开展骨密度检查( DXA方法),实验组于术后第 3天服用利塞膦酸钠治疗,随访 6个月。对比各组术后骨密度( BMD) T值、 Harris评分。结果 骨量轻中度减少组( BMD T值为 -1.0~-3.0)的 BMD T值有显著差异( P< 0.05),骨量中重度减少组( BMDT值≤ -3.0)骨水泥型假体有更佳的假体稳定性。结论 针对老年女性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后轻度骨质疏松、骨量减少者,采取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显著,可增加假体长期稳定性。另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水泥型假体较生物型假体,稳定性更优。

  • 标签: 骨质疏松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稳定性 影响
  • 简介:临床上患者血型由疾病引起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多见,有红细胞抗原减弱或抗体减弱、亚型等,O型血型同时缺乏-A-B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型 抗-A 抗-B
  • 简介:输血具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其中尤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严重.对库血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抽检,将有助于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减少医患纠纷.因此,笔者随机抽检了1998~2000年间900份库血的HBV、-HCV、-HⅣ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900份血标本均来源于经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合格,用于临床输注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 标签: 库血 抗-HIV HBV 抗-HCV 输血 抽检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凝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凝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凝治疗。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凝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凝组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相近,P>0.05;干预后凝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可行性高,可影响血小板活化,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抗凝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指在有排卵周期中伴随月经而来的周期性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生殖器官没有明显的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不久的青春期少女和未生育的年轻妇女。中医称之为“经行腹痛”。笔者自2007年采用针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其中52例针治疗一次治愈,8例针治疗一次后显效,二次治疗后治愈,总有效率100%,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浮针
  • 简介:目的探讨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9例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其中肋骨骨折、血气胸和(或)肺挫伤占89.5%。受伤至手术时间3~42d,平均10.2d。术后3个月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eovici标准进行评定,并对肩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16.2个月。肩胛颈骨折在目标区上均获解剖复位,锁骨和肩胛骨均愈合。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78.9%),良3例(15.8%),可1例(5.3%)。结论肩损伤多南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恢复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及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肩胛骨 锁骨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