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之一,由肥胖引发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现有许多实验证明,有氧运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身体健康 减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有氧运动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74例患者均给予有氧运动训练,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7例(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LVESD指标、LVEDD指标、LVEF指标、LDL-C指标、TC指标和TGP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有氧运动训练结合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有氧运动训练 优质护理 冠心病 慢性心衰 康复效果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入院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62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展开康复治疗,B组添加个体化有氧训练,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B组临床疗效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A组,NIHSS评分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应用到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可助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康复治疗;个体化有氧训练;老年患者;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且在急性区死亡率高达5-15%,并且幸存下来的患者有3/4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并且根据梗死位置不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不同,且危害也不同,但严重者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脑梗死功能障碍的关键措施,及早地进行康复训练则可以积极影响预后质量[1]。而有研究指出个体化有氧训练也有助于脑梗死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故我院为了提升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质量,特对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以期惠及广大病患。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62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A组男女比例18:14,年龄65-81岁,均值(73.15±3.61)岁。B组男女比例17:15,年龄65-83岁,均值(73.98±3.83)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与WHO中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2)年龄≥65岁;(3)签署相关知情文件。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神志不清且无法沟通;(3)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器质性病变;(4)病史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展开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予以患者康复治疗,不仅包括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需使用吞咽治疗仪治疗与改善吞咽功能,四肢被动联动治疗仪治疗与改善肢体运动度及维持关节活动度,平衡治疗仪来改善平衡功能,气压治疗仪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水肿,盆底治疗仪改善与治疗排尿排便功能,经颅磁刺激仪或脑波治疗仪来改善情绪、情感障碍及睡眠质量。B组患者添加个体化有氧训练,详细内容包括:(1)患者卧床阶段,主要以被动肢体按摩及屈伸运动为主,并注重良肢位摆放,同时可以床上进行手抓小球锻炼,以及语言康复训练,纠正错误口型,进行正确发音训练;(2)早期下床阶段,主要以练习站立为主,患者需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腿之间保持重心,并逐渐对双腿均匀地施加力量,每次练习20min;力量站稳后先使用健康腿作为支撑,将患腿抬高并进行单腿踩踏练习,用大腿推动小腿的力量;同时还可帮助患者进行拄拐慢走;(3)恢复期,可展开自行车训练,使用固定动力自行车,指导患者应用健康侧来驱动患侧的踩踏,每天训练20 min,待肌力达到3级后在应用患侧带动健侧进行踩踏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略微出汗为标准,且达到目标即可。 1.3 指标观察 将以下指标进行对比:(1)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分越高缺损越严重;(2)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得分越高状态越好;(3)护理效果,显效NIHSS评分减少≥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20-90%,无效NIHSS评分减少〈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2×100%[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 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上,治疗前不具对比价值(P>0.05);治疗后B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A组,NIHSS评分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对比两组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s)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 32 23.32±2.34 18.84±1.97 32.27±2.34 38.39±3.07 B组 32 23.21±2.87 13.38±1.12 32.66±2.79 41.18±3.23 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实验样本。根据不同康复手段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38例。联合组实施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单一组仅实施有氧耐力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与运动耐量。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LVEDD、LVEF、6MWT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后,联合组LEVDD低于单一组,LVEF、LMWT高于单一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有明显积极影响。

  • 标签: 有氧耐力训练 八段锦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指标 运动耐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过程中实施有氧运动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阶段内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效抽取138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通过数字法将其精准分组,对照组所选取的69例进行常规治理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改善疗效经测评为95.65%,与对照组的79.71%相比呈更高显示(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其自身身体素质,舒缓患者不良情绪并能更好的提高其睡眠质量,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有氧运动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改善评价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分析其实施价值。方法 选择2019.05-2020.05我院收治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68例,依据随机抽取法,分A组(n=34)与B组(n=34)。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比较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B组优于A组,P

  • 标签: [] 健康教育 有氧运动 冠心病 心肌缺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86例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研究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评分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致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缓和护患关系,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健康教育 有氧运动 冠心病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体育事业也取得更大成果,社会各界愈发关注体能训练,不管是运动爱好人员亦或是专业运动人员,均需进行体能训练。在组织体能训练时会被影响,出现运动损伤情况,不利于运动员健康。因此,通过对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训练策略,让运动人员更具自我保护观念,提高其身体素养。

  • 标签: 体能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方法 康复训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1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以收治入院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有氧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89.09%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X2=12.26,P

  • 标签: 有氧运动 二甲双胍 肥胖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实施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比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神经功能缺损(CSS)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振动训练影响肌肉力量变化的机制仍不明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振动训练对肌肉的适应机制、神经的适应机制、激素的适应机制入手,对国内外振动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振动训练的肌肉力量影响机制及其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振动训练 肌肉力量 影响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我国小儿脑瘫发病基数大,临床疗效也不容乐观,毋庸置疑小儿脑瘫已成为新的医疗、公共卫生与社会发展问题。公众对脑瘫疾病缺乏正确深入彻底的认识,致使患儿及家属都承受了较大的精神压力负担,且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及对家庭社会的高度依赖性也不利于社会发展。文章通过对脑瘫患儿现状进行层层剖析,突出强调了临床康复迫切性和提供康复系列服务的紧迫性,并提供现阶段治疗小儿脑瘫的系统康复训练对策。

  • 标签: []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进行小儿脑瘫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7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诊的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5例。其中,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干预前运动发育指数的对比未见差异(P>0.05),接受干预后均有所上升,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护理前生活质量处于相近水平(P>0.05),接受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且于研究组方案下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护理后对于研究组方案给出了更高的满意度评价,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应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进行小儿脑瘫辅助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发育情况,改善患儿的生活水平,让患儿及家属对于临床工作更加满意和配合,适合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小儿脑瘫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广东希姆乐斯健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白药集团无锡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HML-TB-18006001型眼调节训练灯。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野光源G-MB12N眼调节训练灯干预。观察组患儿行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眼调节训练灯治疗。观察LogMAR视力变化情况、屈光度变化情况、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儿干预前视力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力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后视力优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2组患儿干预前屈光度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屈光度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后屈光度低于干预前,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眼调节训练灯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较积极,可以改善患儿的视力状况和屈光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视知觉感知训练 眼调节训练灯 近视性弱视儿童 视力 屈光度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基层部队常见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科学组训和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03-2020.03期间年轻学员训练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影像学分析.结论:足部损伤252人,发生率为30.2%;足跖骨骨折20人;踝关节损伤发生207人,占24.8%;其中踝关节骨折24人;膝关节损伤120人,占14.3%,其中骨折5人;手腕关节损伤111人,占13.3%,其中骨折14人;小腿胫骨损伤72人,占8.6%,DR提示骨膜增厚23人,应力性骨折6人;肩关节损伤42人,占5.0%;腰椎损伤30人,占3.6%。结论:造成基层部队军事训练伤原因较多,故应制定出有效科学的军事训练防护措施,以保障军事训练人员的安全。

  • 标签: 训练伤 损伤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