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HU,窗位-100HU)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气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气道的形态改变.结果深呼气末,中央气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气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中央气道 呼吸运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测量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近些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或管理的失控都将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为社会民生带来不良影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牵动着社会公众的心。为了控制食品安全,为人们营造健康的食品环境,就要做好食品检验检测。气色谱技术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应用率较高的方法,了解该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并推广气色谱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食品安全检测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 食品包装 农产品 添加剂
  • 简介:摘要:铂电阻温度计因其测温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广等优点,在温度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公司温度测量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是Pt100铂热电阻温度计。铂热电阻温度计作为温度的测量主要工具,需要定期计量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步骤,对铂热电阻温度计的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和评定。

  • 标签: 铂热电阻 校准结果 不确定度 校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固萃取结合液色谱-质谱法用于人全血中地塞米松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医院临床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为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全血检查,检查方式使用固萃取结合液色谱-质谱法,检验中以点喷雾电离源(ESI)以及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监测,观察人全血中地塞米松的检出限,线性范围,回收率以及精密度。结果:地塞米松最低检测限检测结果为0.04ng/ml;1ng/ml-50ng/ml线性关系较好;地塞米松回收率范围78.58%~89.58%之间,且日内精密度范围2.22%~3.84%,日间精密度范围2.23%~3.28%。结论:人全血中地塞米松检验过程中使用固萃取结合液色谱-质谱法具有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检验科推广使用。

  • 标签: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质谱 全血 地塞米松 检验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在线固萃取-液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全血中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的浓度。方法全血标本采用硫酸锌破裂血细胞,乙腈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经在线固萃取系统预处理,以液质联用法测定FK506含量。色谱柱为KinetexC18柱(50mm×4.6mm,2.6μm),流动为乙腈-水(含10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流速1.0ml/min。采用多反应监测定量,电喷雾正离子化方式检测,FK506与内标子囊霉素用于定量分析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821.5→576.3和m/z809.4→756.4。结果全血中FK506在0.2-1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最低检测浓度为0.2ng/ml,相对回收率在85%-11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全血中FK506的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特异性好,可用于临床FK506血药浓度监测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在线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干体重的测定对于准确评价透析患者的水负荷,预防水负荷过多所致的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干体重的测定仍没有一种时效性强,准确性好,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应用自行设计安装的人体生物电阻率测量系统对反映人体单位体积组织中的细胞外液容量的参数电阻率ρ作为干体重的指标进行了研究.本文为研究的部分结果.方法应用电阻率测量系统分别测定正常人和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及结束时的下肢电阻率ρ,并动态观察电阻率ρ的变化.结果同性别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之间电阻率ρ无明显差别,不同性别间正常人电阻率ρ有显著差别,男性明显低于女性;血液透析前患者电阻率ρ较正常人明显下降;有明显水负荷过多症状的患者经多次透析后,其透析结束时的电阻率ρ已达到正常范围,并且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电阻率ρ能较准确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

  • 标签: 生物电阻率ρ 干体重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除了这四大运动症状外患者还会出现嗅觉减退、失眠、抑郁、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常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据调查迄今为止全球约有620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我国有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270 万,约占全球总发病率的44%,预计中国到2030 年帕金森病患者将高达500万。目前上没有有效方法可以治愈帕金森病,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康复手段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改换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刺激,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少等优势,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tDCS在PD治疗中的一些主要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经颅直流电 帕金森 康复
  • 简介:[摘要]: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需确定超滤量的多少,干体重是评估患者超滤量的重要指标。准确合理设定干体重可以有效提高透析效果和防止并发症发生。运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估干体重,因为简单易行、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意义。目前国内外常用人体成分测量仪辅助评估患者水负荷计算干体重。本研究采用了通过局部肢体生物电阻抗测量辅助评估患者水负荷的一种新型方式,选取温州市3所医院2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新型方式干预)和对照组(不采用干预方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显示实验组透析后的体内液体成分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物电阻抗 干体重 水负荷
  • 简介:摘要:液芯片一种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是基于 xMAP( 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 -抗体、酶 -底物、配体 -受体的结合反应及核酸杂交反应,通过红、绿两束激光分别检测微球编码和报告荧光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一个反应孔内可以完成多达 100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平台。在这个灵活和开放的平台中可进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较传统的固芯片的优势在于检测准确、信息质量稳定、可重复性好。正在进入了临床诊断领域。

  • 标签: 液相芯片 医学检验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食品在长期储放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中的氧作用,很容易变味,变色,尤其是在食用油与油脂类型含量相对较高的食品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食用油和油脂被氧化,很多的食品中会加入添加剂,让食品能够存放更长的时间。充分使用液质谱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实际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让食品添加剂的实用效果变得好,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液质谱检测方法在食品添加剂中效果相关问题的分析,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液相质谱 食品添加剂 真菌毒素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些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增长,超高效液色谱(简称UPLC)也在逐渐发展,并且以其优势特点在医药分析中备受关注。同时,UPLC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西药分析需求,所以迎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UPLC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在西药分析中关于这种方法的应用内容。

  • 标签: UPLC 西药分析 有效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心理医学科进行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治疗的52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进行治疗过程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脂异常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探究组26例发生血脂异常,对照组26例未发生血脂异常,患者均依据其病症状况进行相应药物运用,分析两组影响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TG水平为(2.23±0.35)mmol/L,对照组为(1.46±0.30)mmol/L,t值为8.51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TC水平为(5.46±0.36)mmol/L,对照组为(4.07±0.41)mmol/L,t值为12.990,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LDL水平为(2.61±0.53)mmol/L,对照组为(2.15±0.60)mmol/L,t值为2.929,P值为0.005;探究组患者HDL水平为(0.81±0.17)mmol/L,对照组为(1.17±0.26)mmol/L,t值为5.909,P值为0.000,探究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探究组年龄为(42.26±5.72)岁,对照组为(42.31±6.03)岁,t值,0.030,P值为0.975;探究组性别男/女为17/9,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0.082,P值为0.773;探究组病程≧3年/<3年为20/6,对照组为12/14,卡方值为5.200,P值为0.022;探究组发作次数≦5次/>5次为5/21,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9.665,P值为0.001;探究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为12/14,对照组为3/23,卡方值为7.589,P值为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躁狂发作次数、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探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异常经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程、发作次数和临床用药是影响患者血脂水平的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中需要良好开展心理干预,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合理进行临床用药,并注意定期检测血脂水平,有效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相 血脂异常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