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界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界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膜刮刀 内界膜 剥除 应用
  • 简介:目的:确定替硝唑固体分散物的最佳配方,方法:根据正交试验法,制备不同处方的替硝唑固体分散物,并以溶出度为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替硝唑-聚乙二醇60001:9,结论:替硝唑-聚乙二醇60001:9的处方合理,可明显增加替硝唑的溶出度。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替硝唑 聚乙二醇 固体分散物 配方 药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替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固体分散体属于制剂中间体,能够使难溶性药物溶出效果得到改善,优化生物的利用度。在难溶性药物溶出和溶解度提高方面,固体分散技术属于全新技术,为制剂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基于此,文章固体分散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在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 标签: 固体分散技术 制剂领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制备与体外溶度的考察方法。方法将PVPk以及Lutrol、Tween80作为制备载体,应用溶融法、溶剂法、溶剂蒸发-沉积法对分洛地平进行制备,观察不同载体对固体分散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制备非洛地平,药物溶出度较高以及溶出速度较快的依次为Tween80、LutrolF68、PVPk。结论对非洛地平固定分散体进行制备可将体外溶出度提高,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固定分散法将溶出提高。

  • 标签: 非洛地平 固体分散片 体外溶度
  • 简介:面对新时期军队发展建设的新形势,我部卫生机构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一套卫勤保障新模式,克服了营区高度分散,卫勤保障点多、面广、线长、任务繁重等困难,提高了完成多样化卫勤保障的能力。

  • 标签: 军队 中心卫生所 卫勤保障
  • 简介:皱襞是正常膝关节内残存的胚胎期滑问隔结构,由于外伤、慢性炎症等刺激发生增生、纤维化后,可引起膝前疼痛、弹响、打软腿、甚至屈伸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滑皱襞综合征(plicasyndrome)。

  • 标签: 滑膜皱襞综合征 膝关节内 慢性炎症 屈伸受限 胚胎期 纤维化
  • 简介:【摘要】宫颈蜕息肉的已经成为孕期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蜕息肉即蜕脱垂,主要形成原因是在孕早期HCG高峰时期,在激素水平的影响下子宫蜕呈现高度水肿、增生的改变,以致使子宫蜕脱出[1]。现病例较前多发,对此病的研究也较前更加深入,此文章将为诊断及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蜕膜息肉 诊治
  • 简介: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测算其有效期。方法在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通过加速试验和室温贮存18个月,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对其性状、鉴别、分散均匀性、溶出度、有关物质、微生物限度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项指标进行定期考察。结果在考察期内,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本品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6个月或常温、相对湿度60%条件下放置18个月,药物制剂稳定,故其有效期定为18个月。

  • 标签: 恩替卡韦分散片 抗病毒药 稳定性 有效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体分散体技术在中医药制剂制造中的意义。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固体分散体技术进行详细的综述。结果: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中药品制成粉末,能够使药物中的不稳定成分重逢融合固体基质中,其稳定性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其生物利用度也得到了提高。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在中医药制剂中拥有很大的应用潜质,赋予重要制剂新的药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

  • 标签: 固体分散体技术 中药制剂 吸收 药性
  • 简介:摘要:但为了满足盐酸普拉克索片的用药特点,盐酸普拉克索片的剂量低至0.125mg/片,为了满足含量均匀度要求,本实验采用高孔隙率二氧化硅进行主药溶液吸附高度分散,然后再与其它辅料进行压片,所得低剂量的盐酸普拉克索片0.125mg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稳定性比参比制剂更优,生产可行性高,中间体质量可控。

  • 标签: 低剂量 盐酸普拉克索片,吸附材料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微创剥离增殖 治疗 特发性黄斑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特发性黄斑前 病例 22 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 为非玻切组,采用两通道 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术中不进行玻璃体切割,直接行黄斑前 剥 除。 第二组 为对照组,行 传统的 三 通道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行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后,再行黄斑前 剥 除。两组均采用 23G 微创玻璃体手术设备及器械。 两组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BCVA) , 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 术后 1 周、 1 、 3 、 6 个月进行上述视功能的评估,从而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功能恢复 及并发症等 情况, 评估改良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为 特发性黄斑前 的首选术式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 两组间术后 1 、 3 个月 BCVA 无统计学意义。 6 个月 BCVA 有统计学意义,非玻切组优于玻切组。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6 个月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微创剥离增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安全有效,治疗后 6 个月非玻切组较玻切组可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癌中上段患者颈胸膜、头颈肩、体固定下摆位误差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胸膜组、头颈肩和体组三种放射疗法固定模式,每组病例各30例,所有病例均使用同样CBCT进行扫描,匹配患者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验证摆位误差同时记下摆位时间。每例患者每周验证1次,比较三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误差大小。结果:三组病例摆位误差比较显示,x轴方向:颈胸膜组摆位误差最小,体组摆位误差最大。y轴方向:颈胸膜摆位误差最小,体组最大。z轴方向:颈胸膜组摆位误差最小,体组摆位误差最大。颈胸膜组与体组比较:x轴P

  • 标签: 食管癌 颈胸膜 头颈肩膜 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