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系统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9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患者就诊顺序的先后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系统心理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对。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积极因素明显上升,较常规护理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康复精神分裂患者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特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80例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分别统计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情况、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以及NOSIE(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采取心理护理后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各指标得分及总分较心理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SCL-90中的指标除躯体强迫和偏执因子外较心理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NOSIE指标中的消极指标,如迟缓、抑郁等,较心理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NOSIE指标的积极指标,如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等,较心理护理前有明显提高(P<0.05)。这表明,对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功能。

  • 标签: 心理护理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指标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人恢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ll例SARS恢复病人及32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RS病人恢复外周血CD3^+、CD3^+CD4^+CD8^-、CD3^-CD4^-CD8^+细胞绝对数及CD3^+、CD3^+CD4^+CD8^-、CD3^+CD4^-CD8^+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CD4^+CD45RA^+、CD4^+CD29^+细胞亚群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意义;CD8^+CD28^+(特异性杀伤T细胞)百分比为2l.3%,明显高于对照组12.4%,而CD8^+CD28^-(T抑制细胞,Ts)细胞为8.74%,低于正常对照组17.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SARS病人恢复T细胞亚群是异常的。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恢复期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广泛细胞肺癌应用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5-2018.5,研究对象为64例广泛细胞肺癌患者,其中IP组32例使用IP治疗方案,EP组32例采用EP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I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62%)与EP组(68.75%)之间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IP组患者腹泻发生率(25.00%)大于EP组腹泻发生率(6.25%),数据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毒副作用方面,IP治疗与EP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EP方案均可用于广泛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但是EP方案治疗期间患者腹泻发生率较低,相对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广泛细胞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IP方案 EP方案 临床效果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方法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出院指导以及用药指导,探究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探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的提高,较之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且探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状癌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5例患有康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观察组,46例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连线测试,数字广度,韦世康星卡片分类测试(即WCST)等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患有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观察组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倒背评分小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对照组认识患者,WCST中的分类个数对照组大于观察组,WCST中错误以及持续错误对照组少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损害,但是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要大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 标签: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损害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在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2周和护理后8周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情况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情况和NOSIE30评分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2周,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情况和NOSIE30评分情况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后8周,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情况和NOSIE30评分情况较护理后2周有进一步改善(P<0.05),而且两组患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这表明在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护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加显著,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恢复期精神分裂 人性化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之间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最终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SES评分出现明显上升,最终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自尊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TP方案治疗Ⅲ、Ⅳ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Ⅲ、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在此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具体比较CD3+、CD4+以及患者的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均有提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Ⅲ、Ⅳ非小细胞肺癌时,采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TP方案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其生存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沙参麦冬汤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水平、疾病复发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延续性护理 康复
  • 作者: 米雨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合肥238000
  • 简介:目的:在静止细胞性乳腺炎(PCM)治疗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67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超声(US)扫描,随后切换至UE模式。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依据,比较US、UE的诊断效能。结果:U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38%、97.14%、91.04%,明显高于US诊断的65.63%、60.00%、62.69%,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US相比,UE对静止PCM的诊断效能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静止期;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进行诱导痰检查,研究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指标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在我院北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88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诱导痰技术提取检查,通过分组推进相应的治疗。结果分组病人以15天作为治疗周期,进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分组患者中通过数据分析看出第Ⅰ小组情况最为好转。结论在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中,分析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数,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对AECOPD患者选取激素治疗方案的指导依据。

  • 标签: 诱导痰 慢阻肺 嗜酸性粒细胞 急性加重期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在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4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氨磺必利与奥氮平的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但氨磺必利的药物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氨磺必利 奥氮平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76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利培酮组、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各38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则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急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患者急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和利培酮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相似,治疗后1周利培酮组上述评分未改善,而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显著改善,在治疗时间达到8周时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棕榈酸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利培酮组低,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均有一定效果,但其中棕榈酸帕利哌酮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棕榈酸帕利哌酮 利培酮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A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ⅢA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淋巴结清除数(29.8±4.6)粒多于对照组的(23.6±8.2)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纵隔转移率10.00%、复发率38.33%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5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可知,两组存活1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3、5年率61.67%、48.33%均高于对照组的43.33%、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A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控制纵隔转移和复发,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对于提高恢复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方法把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入院的9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病人按照治疗的方法分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通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比较两组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日常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皆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团队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康复效果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精细化护理 康复效果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持性护理干预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自我接纳水平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支持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评分为(55.12±6.6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9.62±5.64)分,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支持性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升其社会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支持性护理干预 自我接纳水平 社会功能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