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皮瓣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4月时间内,随机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疗的15例难愈合褥疮患者实施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褥疮创面皮瓣基本成活,存活率为100%,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皮瓣转移治疗臀部难愈合褥疮可有效对创面起到修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负压吸引 臀大肌肌皮瓣转移 难愈合褥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锁乳突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锁乳突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锁乳突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锁乳突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结论锁乳突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锁乳突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骨折术中采取后正中入路与椎旁间隙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8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后正中入路;后者实施椎旁间隙入路。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优劣。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功能障碍与疼痛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椎旁间隙入路应用在腰椎骨折术中的效果优于后正中入路,不仅能增强手术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 后正中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椎弓根螺钉椎旁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情况、腰背痛状况及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生理盐水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腰背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椎旁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减轻腰背痛,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旁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腰椎骨折患者7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将其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正中入路椎弓根,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椎旁间隙入路,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71%和5.71%,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骨折的过程中,经间隙入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治疗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行食管胃超顶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1例应用经行食管胃超顶机械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两组患者均使用国产吻合器经行食管胃超顶机械吻合术来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出院后的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患者身体情况明显改善。结论经行食管胃超顶机械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癌切除术 机械吻合
  • 简介:摘要纵隔结构通常可通过CT和MRI检查获得。除超声心动图之外,经超声检查纵隔目前仍未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纵隔区域的超声检查是非常有用的。早在1971年,Goldberg就指出可应用超声通过胸骨上途径检查纵隔。本文旨在探讨经途径超声诊断。

  • 标签: 经胸途径 超声诊断
  • 简介: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臀挛缩被称为注射性臀挛缩症,臀挛缩症,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及儿童臀筋膜挛缩症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它是由于臀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8-06~2001-06共收治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肌筋膜挛缩症 诊断 儿童 髋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联检水CEA(癌胚抗原)、ADA(腺苷脱氨酶)、GLu(葡萄糖)、TB-Ab(结核抗体)在鉴别结核性水与恶性水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住经发现有水的住院患者76例。回顾我科经病理诊断为恶性水(恶性组)36例,临床诊断结核性水(结核组)40例,抽取水测定CEA、ADA、GLu、TB-Ab,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组与结核组CEA、ADA、GLu、TB-Ab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高。结论联合检测水CEA、ADA、GLu、TB-Ab在鉴别结核性水与恶性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胸水恶性胸水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剂量维生素C及磷酸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心肌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中可以使用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酸钠治疗,以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

  • 标签: 大剂量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右三切口与左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效果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分为甲组(n=28),施以右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乙组(n=28),施以左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将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淋巴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均高于乙组(P<0.05);甲组淋巴清扫数目多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右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能彻底清扫淋巴结;但针对于高龄且体质肥胖者,左二切口入路因手术出血少,宜选。

  • 标签: 右胸三切口 左胸二切口 胸中段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水LDH、CEA、CA153、ADA的检测对水性质鉴别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37例癌症患者为癌症组,42例结核患者为结核组,检测两组别血清及水LDH、CEA、CA153、ADA水平。结果癌症组血清与结核组血清LDH、CEA、CA153、ADA各项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癌症组水与结核组水LDH、CEA、CA153、ADA各项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联合血清、水LDH、CEA、CA153、ADA检测对水性质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癌胚抗原 糖抗原153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以及妊娠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有40例患者实行保留生育能力的开腹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另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实行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采用腹腔镜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少,有58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52例患者痛经症状明显改善,42例不孕患者经手术后17例患者妊娠成功。结论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对治疗子宫腺症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情况,提高其术后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 痛经 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屈痉挛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跖屈痉挛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加用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综合痉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就生活质量和综合痉挛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评分更佳,但是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结论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屈痉挛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疗法 跖屈肌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壁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壁结核进行了超声检查,并对15例进行穿刺活检。结果:典型的壁结核声像图表现为回声不同的3个区,中央为不规则无回声区;其外侧为粗颗粒偏强回声带;最外为均匀低回声带,该区域内多能探及血流信号。它们分别对应的病理改变是液化区、干酪坏死区和增殖区。结论:高频彩超能清晰显示壁结核的结构特征,壁结核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胸部疾病/超声检查 结核/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本文就我院1998~2006年间的18例新生儿乳糜(腹)患儿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乳糜10例,乳糜腹8例;男14例,女4例;胎龄〈37周3例,37~40^+1周15例;入院日龄3h~28d15例,40d1例,48d2例(后3例均为新生儿期起病);出生体重〈2000g1例,2000~2499g3例,3000~3999g8例,≥4000g6例;

  • 标签: 乳糜胸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不同角度股四头等速力训练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骼手术术后开展康复治疗的骨骼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和C三组,每组各30例骨骼疾病患者。A组患者采用0°-3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B组患者采用31°-6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C组患者采用61°-9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观察三组患者的股四头力。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股四头力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C组患者之间的股四头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来说采用不同角度的股四头等速力训练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股四头力,但是相对来说31°-6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不同角度 股四头肌 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颅脑血管突然劈裂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张力增高在临床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肢体痉挛,对其治疗效果、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乙哌立松片,通过体质脊髓反射及抑制γ-运动神经元冲动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会引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休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等严重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有必要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所引起的不适感。本文对脑卒中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研究,并分析疾病及治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脑卒中张力增高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 标签: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