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血小板无效是指患者在血小板后,其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目前,临床判断血小板无效的主要依据为前、后1h、后24h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诊断 预防
  • 简介:对大量异型血液未引起输血反应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3岁。2010-11-23因外伤、失血性休克入院进行抢救。术中先后A型600ml全血和A型200ml红细胞悬液,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输血/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在单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度收治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期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中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其中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相关因素无关,可能与患者有无输血史、药物史及血小板回收率有关,有助于指导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采取洗涤血小板治疗。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病人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输入方式,观察其营养耐受情况。方法选取218例我院患者,病理年限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持续24小时和间断性24小时营养输入方式,比较其营养耐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效(P<0.05)。结论采用24小时持续输入方式,对ICU重症患者营养吸收是最佳选择,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ICU重症 肠内营养 输注方式 耐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静脉泵注射生长抑素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实验组患者行以持续性静脉泵注射生长抑素加以治疗,并配合良好护理;对参照组患者行以静脉滴注药物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止血成功率(95.0%)明显高于参照组(82.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参照组(17.5%),对比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静脉泵注射生长抑素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并且加以配合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静脉泵 生长抑素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一组25例,给对照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氯胺酮,试验组患儿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在手术前、缝合时,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试验组相对比,苏醒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躁动、舌根后坠及呼吸速率变慢、发生伸舌等异常行为、呛咳及分泌物增多等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与试验组(36.00%)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的效果较好,患者呼吸速率比较稳定,手术后苏醒时间短,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 微量泵输注 小儿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储存红细胞对循环fHb水平和NO消耗的影响,探讨红细胞的储存损伤及不同人群储存红细胞后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就医于黑龙江省医院的住院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fHb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43,P>0.05);NO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998,P>0.05);HP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744,P>0.05)。结论fHb的增高与NO的消耗,理论上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但是这种反应的发生与否,取决于fHb、NO与HP的动态平衡状态。

  • 标签: 输注 储存红细胞 游离Hb NO HP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了解血液中血小板检查原理以及血小板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探究血液病患者抗体的检测。方法选取招募60名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由医院收治的,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患有血液病,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的志愿者,对其进行治疗与实验分析。运用单采血小板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记录注射次数并密切监测患者在注射前后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依据24小时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断血小板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率(PTR)为25.0%(15/60);在血小板无效的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检测为阳性的概率为73.33%(11/15);血小板抗体检测为阴性的概率为26.67%(4/15),在血小板无效率方面,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概率高于阴性患者,两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小板无效的情况,因此在血小板之前应先检测患者是否产生了血小板抗体,以预测和尽量避免血小板无效,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治疗血液病患者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效果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手术唤醒麻醉使用喉罩联合靶控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手术精确定位,将患者的脑功能区占位病变进行切除,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几率,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方法根据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20例脑功能区占位性病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喉罩插管和异丙酚靶控,结合雷米芬太尼镇痛治疗,术中将患者唤醒,清醒状态下经皮质诱发电位监测和电刺激定位,将病灶切除后,再次全麻关颅。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喉罩插管麻醉和术中唤醒以及再次全麻。呼吸和循环指标比较平稳,镇痛效果突出,能够配合手术要求对患者的脑功能区域进行定位和切除病灶。患者术后没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存在。三例患者在唤醒期间存在轻微的血压上升以及心率加快情况,两例患者术后有痛苦回忆。结论为患者提供全麻下喉罩联合靶控进行唤醒麻醉,可以让患者的脑功能区病灶被最大限度的切除,并且让患者的脑功能正常,提升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术中唤醒 靶控输注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硫酸镁外敷对患儿甘油果糖疼痛以及预防患儿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小儿骨科需要甘油果糖的患儿200例,随机分成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输液前采取一般护理,试验组在甘油果糖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硫酸镁敷贴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在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仔细观察沿静脉走向的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详细记录。结果试验组疼痛以及静脉炎的发生及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液时预防性应用硫酸镁湿敷,降低了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保护了血管,减轻患儿的痛苦,.这一方法疗效佳无副反应成本低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硫酸镁外敷 预防性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储存红细胞对循环fHb水平和NO消耗的影响,探讨红细胞的储存损伤及不同人群储存红细胞后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拟输血患者血标本,分三组收集,第一组为创伤组10人包括外伤和骨折病人,排除慢性病、血液病、肝、肾功能损害者;第二组为内皮损伤组10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第三组为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组10人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骨髓抑制患者。输血前采集患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分别制作血涂片,和血常规、fHb、NO、HP、ALT、AST、BUN、CPK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记录检测数据,给予2U红细胞悬液后,分别于输血后15分钟、60分钟、120分钟、24小时、一周等时间点采集患者抗凝血和非抗凝血,分别制作血涂片,和血常规、fHb、NO、HP、ALT、AST、BUN、CPK等相关指标的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同时收集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如民族、年龄、性别、籍贯等,保留资料。结果30名患者分别测定fHb、NO、HP,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如下fHb水平输血前后有差别(F处理11.72,P<0.01)30名患者的游离Hb水平有差别(F配伍21.89,P<0.01);NO输血前后有差别(F处理19.69,P<0.01),30名患者的NO水平有差别(F配伍11.967,P<0.01);HP输血前后有差别(F处理7.25,P<0.01),30名患者的HP水平有差别(F配伍13.72,P<0.01)。分组统计结果fHb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43,P>0.05);NO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998,P>0.05);HP测定三组间无差别(F0.744,P>0.05)。结论本人从三组患者(创伤患者组、血管内皮损伤患者组和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组)来研究储存红细胞影响循环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和NO的消耗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输血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并非储存红细胞中fHb增加影响了NO的利用率就一定出现受血者血浆中NO的持续减少,这是因为储存红细胞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在fHb与NO反应、而HP又与fHb反应的互相制约最后达到消长平衡的变化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fHb的增高与NO的消耗,理论上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但是这种反应的发生与否,取决于fHb、NO与HP的动态平衡状态。

  • 标签: 输注 储存红细胞 游离Hb NO HP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胃肠外科老年病患空肠肠内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相关问题,了解护理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治疗的老年病患50例,对于所有病患,统一用空肠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式,最后肠内营养干预前后病患对比及其并发症相关情况统计。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的ALB、PA、TFN水平指标改善效果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肛门排气用时(47.5±11.7)h,首次排便时间(82.5±15.6)h,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用时(7.6±2.0)h;并发症发生率8例16.00%(3例腹胀、2例腹泻、3例腹痛),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胃肠外科空肠肠内营养的老年病患进行综合干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效果,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胃肠外科 空肠输注 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靶控进行唤醒麻醉,以配合手术精确定位,同时切除患者脑功能区的占位性病变,以减少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脑功能区发生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对全部患者应用喉罩插管与异丙酚进行靶控,同时应用雷米芬太尼进行镇痛,以在术中将患者唤醒,再于清醒状态经皮质诱发电位的监测与电刺激定位,切除病灶后对患者再次进行全麻下关颅。结果20例患者全部顺利应用喉罩插管进行全麻与术中唤醒以及再全麻。并且呼吸与循环指标均平稳,且镇痛完善,能够完全配合手术要求对脑功能区进行定位与病灶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唤醒期间有轻微的血压升高与心率加快。2例患者出现术后的痛苦回忆。结论患者全麻下应用喉罩联合靶控进行唤醒麻醉,能够使手术对患者脑功能区其病灶进行最大程度的切除,同时能够保持患者正常的脑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其术后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术中唤醒 靶控输注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液间断和持续用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鼻腔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以胃肠营养泵持续注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者以50ml注射器间断注入肠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后,试验组TSF为(6.6±0.9)mm,TP为(72.0±1.8)g/L、LYM为(1.5±0.2)109/ml,APACHE-Ⅱ评分为(19.2±2.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期间,试验组腹泻1例(3.3%),反流1例(3.3%),未见胃潴留和吸附性肺炎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行持续或间断均能基本保证营养供给,对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肠内持续营养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持续输注 间断输注 营养支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小儿肺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6.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6.66%,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硫酸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肺炎 氨溴索 布地奈德混悬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递减法背景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观察组采用羟考酮递减法背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12、24和48h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和48h安静和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应用盐酸羟考酮静脉镇痛,镇痛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羟考酮递减法 胸腔镜肺叶切除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未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n=20)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最高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静脉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3.45%;观察组患儿静脉丙种球蛋白后,NEC的发生率为4.51%。两组患儿的NEC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患NEC的发生率,与是否静脉IVIG无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本实验研究认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自身的实际病情,酌量应用IVIG进行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注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癌患者使用百特泵恩度时间准确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研究设计,2015年11月随机选取30例肺癌使用百特泵恩度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2月对这30例患者运用品管圈管理,包括分析百特泵恩度误差的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护理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百特泵恩度的实际时间与计划时间的平均误差情况。结果计划72小时恩度时间平均误差率由8.03%降低至4.95%,计划96小时恩度时间平均误差率由8.05%降低至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癌患者使用百特泵恩度时间准确率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百特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肺癌 品管圈活动 持续输注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9月 1日 -2019年 9月 1日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 78例,将 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39例以及参照组 39例。参照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持续麻醉,研究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前的平均动脉无差异, P> 0.05;研究组插管前、人工气腹后以及手术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且动脉压波动水平较小, P< 0.05;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同时还可稳定动脉压,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与鞘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8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美罗培南治疗)24例,实验组(给予静脉与鞘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2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静脉与鞘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加上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美罗培南 神经外科术 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