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麻醉中应用靶控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数据来源于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78例小儿麻醉患者,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9例实验组(靶控技术下的异丙酚静脉麻醉)、39例实验组(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时间、麻醉药使用剂量以及疼痛评分、苏醒躁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各项指标数值均为实验组数值更低(P<0.05)。结论 小儿麻醉中采用靶控技术可以使用小剂量的麻醉药取得最佳麻醉效果,缩短患儿苏醒时间,降低苏醒躁动发生率以及患儿疼痛感,以此来确保麻醉安全。

  • 标签: 靶控输注技术 小儿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就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效果无效原因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 8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0 例)和观察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次数、感染、过敏等是导致血小板无效的主要原因;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后,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 条件( P < 0.05 )。结果:针对血液病患者而言,想要有效确保血小板效果,就需及时找出影响效果的因素及时预防,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无效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静脉营养液引起头皮渗漏的处理方法及效果,为后续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16日科室出现的一例静脉营养液引起头皮渗漏新生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其提供处理,包含请静脉治疗小组会诊、一般处理、无菌空针抽吸泡液处理、酚妥拉明封闭处理、水胶体敷料外用处理、外用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处理、硫酸镁湿热敷处理,必要时请伤口治疗师协助处理等,观察患儿损伤局部周围肿胀、皮下皮肤淤青恢复情况。结果:处理后第2d,患儿头皮渗漏穿刺点周围红肿明显减轻,处理后第5d,患儿头皮渗漏穿刺点周围红肿消退,水泡处皮肤破损明显减轻,处理后第7d,患儿头皮皮下水泡已吸收,创面愈合。结论:请静脉治疗小组会诊、一般处理、无菌空针抽吸泡液处理、酚妥拉明封闭处理、水胶体敷料外用处理、外用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处理、硫酸镁湿热敷处理等综合处理方案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液引起头皮渗漏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输注静脉营养液 头皮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新标准提升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 收集2022年1月13日至2022年2月20日连续入住ICU使用多路血管活性药物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收集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3月31日实施新标准后连续入住ICU使用多路血管活性药物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实验,抽取重症医学科,EICU,CCU,心胸外科ICU持有护士执照的监护室护士作为考核标准,通过践行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护理团体标准后,护士对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的影响。结果:践行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团体标准后,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知晓率从55%上升到95%,正确设置预设量从50%上升到96%,使用标识规范率从55%上升到98%,护理文件书写记录完整率从25%上升到95%,患者给药身份识别错误率从5%降低到0%,药品信息错误率从6%降低到0%,推泵速率设置正确率从4%降低到0%,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从8%降低到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预设量知晓率、头尾端标识知晓率、正确处理回血知晓率、正确封管知晓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多巴胺知晓率、多巴酚丁胺知晓率、去甲肾上腺素知晓率、肾上腺素知晓率、硝普钠知晓率、硝酸甘油知晓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践行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新标准,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团体标准  安全用药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的价值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10例,用抽签方法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儿均静脉免疫丙种球蛋白,但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剂量应用,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以及贫血、换血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短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在治疗1d、2d、3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B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低的换血和贫血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静脉免疫丙种球蛋白可帮助患儿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而选择大剂量用药的方案能保障患儿获得最为满意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丙种球蛋白 静脉输注 高剂量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CSII)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传统的多次日注射方法,研究发现,胰岛素泵的使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还涉及了胰岛素泵治疗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如患者依从性、教育和训练程度,及经济因素。研究结果支持胰岛素泵作为1型糖尿病管理的有效工具。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持续皮下输注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丙泊酚靶控静脉给药与手控静脉给药麻醉对无痛人流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观察组丙泊酚靶控静脉给药,给予对照组丙泊酚手控静脉给药,并对两组的 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用药总量和对照组相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静脉注射丙泊酚的时候,采用靶控静脉的给药方式,能够显著缩短麻醉苏醒和诱导时间,减低使用麻醉药物的总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靶控输注静脉给药 手控静脉给药麻醉 无痛人流 血流动力学指标 麻醉苏醒和诱导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内容主要是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对于针80例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作用,分组实验对比,将80例病人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麻醉,采用不同的麻醉手段分别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实验时间时间为最早从2020年1月开始,最晚到2021年2月结束,实验小组两组人数均等,每组40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的为试验组。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病人的各项血清指标。结果 各项血清指标对比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心肌钙蛋白1(cTnl)结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依托咪酯靶控+纳布啡的麻醉效果,再分析对患者PGE2(前列腺素E2)水平、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子宫肌瘤患者(共74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37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依托咪酯靶控+瑞芬太尼麻醉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依托咪酯靶控+纳布啡麻醉方法)。结果:两组麻醉前PGE2水平、VEGF-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麻醉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依托咪酯靶控+纳布啡的麻醉效果显著,可积极改善PGE2水平、VEGF-C水平。

  • 标签: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依托咪酯 靶控输注 纳布啡 前列腺素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 简介:摘要:五穴的理论肇始于《灵枢》,在不同篇章里分别提出了五穴井、荥、、经、合的名称和具体穴位,奠定了五穴理论的基础。《难经》运用取象比类方法,结合十二经气的运行,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意义,至《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补充完善之。五穴作为经络腧穴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组特定腧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内经》《难经》中的五穴论述的相关内容探究五穴中荥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五输穴 荥穴 输穴
  • 简介:摘要:五穴的理论肇始于《灵枢》,在不同篇章里分别提出了五穴井、荥、、经、合的名称和具体穴位,奠定了五穴理论的基础。《难经》运用取象比类方法,结合十二经气的运行,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意义,至《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补充完善之。五穴作为经络腧穴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组特定腧穴,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内经》《难经》中的五穴论述的相关内容探究五穴中荥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五输穴 荥穴 输穴
  • 简介:摘要:正常情况下,胎盘是附着于子宫体的后壁、前壁或者侧壁。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以后,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下段、甚至胎盘的下缘达到或者覆盖在宫颈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本文阐述了前置胎盘的症状和诊断,分析了前置胎盘的药物治疗,为研究前置胎盘药物治疗进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标签: 前置胎盘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