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输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根据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80例,分析患者置留的用时、穿刺的位置、液体的种类、封管液及封管方式和输液中产生问题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生7例静脉炎,发生率为(8.75%);本次共发生液体渗漏10例(12.50%),其中前臂发生率居首位为60.00%,其次为肘部20.00%和踝部10.00%;本次共发生留置管导管堵塞6例(7.50%),其中正压式封管发生率最高为66.67%,其次是负压式封管33.33%;氯化钠注射液(0.9%)发生导管堵塞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肝素盐水稀释液33.33%、氯化钠注射液(0.9%)+肝素盐水稀释液为16.67%。结论穿刺中选择正确的穿刺位置、娴熟的掌握穿刺的操作技能且应用合理的封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减低静脉留置输液中问题发生的几率,亦能促使临床上将该种技术被充分的利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问题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浅静脉头皮输液技术以及该技术的水平提高方法和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进行浅静脉头皮输液的患儿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儿,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输液过程中哭闹程度以及哭闹数量和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要高很多,并且观察组患儿的哭闹程度和哭闹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浅静脉头皮输液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输液方法,与普通的手部静脉输液相比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穿刺的成功率和小儿哭闹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可以在临床应用当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 头皮针输液技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受静脉输液植入术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50例,术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术中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评分为(48.27±2.91)分、(13.71±2.94)分,对照组护理后分别为(59.91±2.88)分、(18.92±2.83)分,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植入术中能够提升输液效果,提升治疗有效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呼吸内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内科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呼吸内科患者家属(P<0.05);观察组呼吸内科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不良事件,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患者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浅静脉头皮输液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行浅静脉头皮输液患儿2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106例,对两组患儿输液哭闹率及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浅静脉头皮输液技术,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输液方法,与手部静脉输液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可实现穿刺成功率的增加,且还可达到患儿输液时哭闹率降低的目的,在临床应用当中具有很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 护理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导管颈内静脉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导管应用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型留置与Y型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型留置进行输液。结果Y型留置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型留置(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留置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型留置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儿童输液 输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给予输液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成功穿刺率及输液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参与配合率比对照组高,抗拒、强烈抗拒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改善输液依从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 静脉输液 穿刺成功率 输液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头、舌的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期发生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治疗,同时对病人进行吞咽言语康复训练,研究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结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期发生吞咽障碍的82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配为两组,即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对实验组的病人使用头、舌的针刺疗法配合吞咽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则使用传统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两组在进行了一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头、舌的针刺法配合吞咽言语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

  • 标签: 头针 舌针 吞咽言语康复训练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82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胬肉侵入角膜内程度分为≤3.0mm组、3.1~4.5mm组和>4.5mm组,均接受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观察各组的屈光状态以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和平均散光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程度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呈负相关(r=-0.732和r=-0.673,P<0.05),与术前平均散光度则成正相关(r=0.845,P<0.05)。术后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平均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平均散光度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多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越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屈光 散光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摘要由于急诊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急诊病人静脉输液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高于门诊和病房其他科室。本文针对于急诊静脉输液引起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当发生皮下淤血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急诊静脉输液 皮下淤血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进行病况分析,然后治疗,探究不同病况的治疗结果。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以病情为依据将其分为三组,同时进行治疗。结果不同程度损伤的病人对于治疗的要求各不相同,治疗结果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病人的病况进行分析,可以使病人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 损伤程度评估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在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家属配合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国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 输液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之间,我院儿科接收的104例输液患儿。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2例。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方法输液和静脉留置输液,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儿在输液疼痛度、穿刺成功率(100.0%)以及患者总满意度(98.08%)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80.77%,78.8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进行护理治疗,其疼痛度低、穿刺成功率高,输液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配合治疗梗塞性智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福利院收治的20例经过CT诊断,确诊为梗塞性智障的患者,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刺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药联合的治疗方式。经过一段治疗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并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效果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配合的方式治疗梗塞性智障患者,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针药配合 智障 梗塞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静脉留置的具体操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儿科收治静脉留置治疗患儿53例为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内容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25例,其护理措施为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患儿38例,其护理措施为静脉留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儿科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治疗情况较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留置成功率,降低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出现概率,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安全护理在门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收治的106例门诊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3例患者接受安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情况及纠纷投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安全隐患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纠纷投诉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纠纷投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小儿输液室患儿采取安全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及纠纷投诉率,为小儿患者的安全输液提供了保障,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改善了护患关系。

  • 标签: 安全护理 小儿输液室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时运用药联合治疗法的效果观察。方法以21天为治疗疗程,选取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为分析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药治疗方法。结果21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特别是对于病情严重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对。结论在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时运用药联合治疗法,不仅在疗效上效果好,安全性高,在起效时间上也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贝尔面瘫 针药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提高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误诊的10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诊疗结果等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0例患者均被临床误诊为肩部软组织挫伤、肩周炎,均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疼痛、肌弱、上臂活动障碍等。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改善,对所有患者进一步MRI检查或关节造影检查等影像学辅助检查后均被诊断为肩袖损伤,临床给予对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患肢外展牵引制动+口服止痛药+痛点封闭理疗+康复锻炼保守治疗3例,2例无效后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含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2例)9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进行肩袖修复5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2例,行单一肩袖组织缝合术1例,行开放手术1例。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出现肩袖损伤的患者一定要做到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是对于陈旧性损伤患者,建议最好使用肩关节造影检查(以双重对比造影效果最佳),有效降低此类疾病的误诊发生率,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肩袖损伤 临床误诊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输液中的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全面整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护理效果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诊输液时应予以患者科学有效的优质护理,以充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优良的护理质量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输液 护理风险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