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激励护理管理在护理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某医院护理部中的两个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病区为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管理模式,另一个病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护理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两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评估得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激励护理管理模式于护理部中,可明显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亦能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 标签: 激励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护理人员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情感激励方法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2名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护生提供传统带教方法,予以观察组护生提供情感激励方法,对比两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模式满意度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及综合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 临床护理带教 情感激励 考核成绩 带教满意度
  • 简介:几年来,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护理师资相对缺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护理教育需要的护理师资队伍,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将给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教学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则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是今后护理人员,尤其是教学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向之一。我院在2005年10—12月举办了第一期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班,采用三段式培训及参与式教学模式,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护理课程 师资培训班 医院护理人员 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 教育发展
  • 简介:传统的教学法包括讲授、交谈、演示、阅读等。这种教学方法的理念仍以教授知识为本,立足灌输知识量,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的程度及兴趣,往往遵循刻板、传统的思维方式。护理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协调小组的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因此,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法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她们形成一定的技能与技巧。为了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是否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手段,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对我院2002年高职护理大专生150人的内、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价手段进行了改革。结果表明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护生的成绩显著高于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护生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传统教学方法 评价手段 高职护理 护理学基础课程 学习兴趣 护理大专生
  • 简介:目的改良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方法,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单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囊放气,双日采用改良方法放气。结果改良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放气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定时气囊放气过程中,适当调整抽气速度和容量,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气囊放气 不良反应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改进的措施和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5例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效果进行探究。结果:285例患者中有281里患者对于改进的护理方法表示认可和满意,同时有4例患者对于新式护理方法的各种仪器操作不够熟练或者存在意义,但是再整理护理过程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会差错,同时没有1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水平要求高,同时强烈的要求患者尊重自己的个人隐私。结论:对于心内科患者了解患者的特性和患者的护理特点和规律性等,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排班,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注重护理环节管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水平的要求,降低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改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现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不断的加剧,而且现在人们对于医疗也非常的重视,所以医院也对当前相关的医疗都非常的重视。随着当前市场不断的变化,医院也感受到了生存危机,所以很多医院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变化,也对手术室内的医疗耗材进行了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和分析心内科护理方法改进和效果评价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276心内科患者进行了调查,探讨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方案及效果。结果:276例患者中,270例对改进后的护理技术和方法表现出了认知和满意,同时6例患者对于改进后新护理方法的各种器械操作不够熟练或有意义,在处理的过程中,心内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有所提高,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结论:为了解患者的特点及其规律,科学合理地调整护理时间表,强化护理工作的细节,注重与护理环节的衔接,不断地学习新鲜事物,“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地学新的知识和技术,满足患者对护理水平的需求,降低了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 标签: 心内科 细节护理 护理改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励式干预在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及对提升教学满意度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3月与2022年3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6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实习带教干预,观察组实施激励式护理带教干预,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核结果、综合学习积极性评分及对教学满意度评价。 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与学习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激励式干预 护理教学实践 学习积极性 带教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激励式心理疗法联合前馈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激励式心理疗法联合前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长、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正常率、血糖正常率、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激励式心理疗法联合前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激励式心理疗法 前馈护理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评价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随机选取96例血液透析患者,质量持续改进前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应用PDCA循环改进后的患者对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区环境评分为9.18±0.42、基础护理评分为8.80±0.36、护理安全评分为8.91±0.68、监测观察评分为9.23±0.34、护理文书评分为8.54±0.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PDCA循环 护理质量
  • 简介:近年来,随着肺结核病人的增多,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也日益增多。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相对较轻,加之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有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规则化疗或过早停药现象,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要治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不但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与合理的化疗方案,更需要患者遵医嘱规律全程用药。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健康教育 护理技术 教育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以患者是否发生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分发生组(n=36)、未发生组(n=64)。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分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患者意识不清醒率、就诊耗时、体征不平稳率与未发生组比较(P<0.05)。意识状态、就诊耗时、体征状态是影响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就诊耗时、体征和意识状态均会影响护理安全,可通过就诊效率提升、强化体征监测、落实安全措施等干预减少不良事件。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截瘫患者尿失禁康复训练方案,为科学管理截瘫后尿失禁提供参考。方法:将63例截瘫患者施以间歇性导尿术,回顾分析我院63例进行术后常规护理截瘫患者 ,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检查项目、滴漏性尿禁发生率、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

  • 标签: 脊柱结核术后 截瘫患者 尿失禁 康复训练方法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舒适护理方法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于2021.1-2022.1之间接收的已经实施CT检查且确诊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其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n=50例)与实验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n=50例)。接下来统计对比2组患者对于CT增强的成功率、满意度及诊断期间使用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实验组的CT增强成功率、满意度等均超过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是4.00%明显小于对照组10.00%,且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实施CT检查技术的过程中,联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能够促使患者的诊断率大大提升,并且还能够逐步增强病患的生存质量,提高其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是值得称赞的。

  • 标签: 舒适护理 增强CT诊断 胃癌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疲劳状态的出现,不但会影响人们机体的功能,还会影响人的思维判断,特别是在军事训练中,一旦出现疲劳状态,战士就有可能发生军事训练伤,从而降低战士的训练效果,影响整个部队的作战能力。为此,本文就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疲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军事训练 运动性疲劳 评价方法
  • 简介:从常用的激励理论、激励的使用原则以及激励方法3个方面介绍在实际护理管理中对于激励应当如何运用,以达到建立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树立全新的护理服务理念以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营造和谐发展的工作氛围的目的。

  • 标签: 激励 护理管理 护士长 绩效
  • 简介: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基本上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三胎政策的开放,临床用血需求依然在不断增加,这也对无偿献血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无偿献血激励是确保无偿献血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宣传工作,能够调动社会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在群众当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优化无偿献血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无偿献血激励问题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无偿献血 激励 问题 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