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注对创伤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输血治疗的146例严重创伤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失血4h内输注的FFP和悬浮红细胞(SRBC)的比例进行分组。FFP∶SRBC=1∶3为低FFP组,51例;FFP∶SRBC=1∶2为中FFP组,46例;FFP∶SRBC=1∶1为高FFP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输血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组患者输血前在年龄、体质量、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等主要生命体征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输血前PT、APTT、TT、FIB、PLT等指标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输血后24hPT、APTT、TT、FIB、PLT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中FFP组和高FFP组PT、APTT、TT、FIB、PLT等指标恢复情况好于低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比例的FFP输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量输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的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的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风险是"effectofuncertaintyonobjectives",即作用于目标的不确定性效应。由于风险的存在,我们的很多行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有时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采供血工作中,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是

  • 标签: 采供组 风险管理 策略
  • 简介:血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更多关注。血液安全管理的焦点应当包括安全要素、处理过程以及结果监测等几个方面,需要全面审视和评估从血管到血管的采供血及输血过程。在国家制定的保障血液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的约束下,尝试采取以下策略:全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标签: 输血 安全 管理 焦点 策略
  • 简介:近年来,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能力的加强,无偿献血的增长仍然不能跟上临床用血的增长,依然存在偏型或季节性血液紧张的时期。个别地方供血紧张甚至呈常态化趋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我站根据血液库存情况分为正常供血模式和限量供血模式。在血液充足时为正常供血模式,血液紧张时启动限量供血模式。在限量供血模式下,血站对用血计划的评审与用血医院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液紧张 血站 供血评审 沟通策略
  • 简介: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方式,科学与合理的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

  • 标签: 不合理输血 原因 合理输血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内科患者的输血阈值水平,评价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03-2014-03老年内科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老年患者的输血阈值水平;根据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60g/L)和限制性输血组(〈60g/L),比较分析2组输注效果、病死率、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院内感染等指标。结果:老年内科患者输血Hb阈值达(63.8±15.1)g/L,限制性输血组输注显效率明显高于开放性输血组(P〈0.01),无效及效果不佳的比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2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率,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输注效率,减少院内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的稀少和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的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的严重流失的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目的: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利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试验,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分别采用卡式法、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选、吸收放散试验等多种方法鉴定血型。结果:25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中,ABO血型亚型10例、抗原(抗体)减弱或消失7例、冷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3例、自身加同种抗体1例、异常血浆蛋白2例、近期输注不同型血干扰1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样本,要结合病史,借助多种方法正确鉴定血型,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输血
  • 简介:输血传播性疾病中,HBV、HCV、HIV是对输血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病毒,HB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10.3%,因此,严重威胁我国的输血安全。HCV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为1.0%-3.1%,由于技术原因,对供血者还存在一定的漏检率,致使70%输血传播性肝炎是由HCV引起。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屏蔽
  • 简介:输血,作为救治患者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各科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输血医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输血学。与此同时,日益严峻的血液安全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对安全输血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发达国家早已将全面的输血医学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医学教育体系,但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起步较晚,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临床输血技术专业人才来参与指导临床输血,使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及成分制品,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视。通过几年来讲授《临床输血与检验》这门课程及学生实习时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 标签: 临床输血与检验 教学 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维吾尔族Rhesus盒的意义。方法: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的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和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和杂合的Rhesus盒。结果:维吾尔族随机非血缘关系RH阴性者94.44%为RHD-/RHD-型,2.78%为RHD+/RHD-型,2.78%为RHD+/RHD+型。结论:Rhesus盒检测方法是一种分析RHD基因结构是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技术,可用于遗传学或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

  • 标签: RH血型 Rhesus盒 维吾尔族
  • 简介:Duffy抗原,是Cutbush在1950年发现一名叫Duffy的输血后产生了溶血反应患者,在该患者血浆中发现了抗Fya抗体,之后确认了Fya抗原的存在。到1993年,确认了Fy基因的位点。1991年Daybomme等证实了Duffy抗原是红细胞膜上CC家族和CXC家族趋化因子的杂项趋化因子的受体,是红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也称为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Antigen/ReceptorforChemokines,DARC)2010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了Duffy血型系统有5个抗原,命名为Fy1,Fy2,Fy3,Fy5,Fy6(传统名:Fya,Fyb,Fy3,Fy5,Fy6)。

  • 标签: Duffy血型系统 CC家族 CXC家族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定型方法对已知ABO血型进行验证和ABO正反定型不符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对20例已知ABO基因的DNA标本进行基因定型,证实文中的ABO基因定型方法可靠;对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血型基因定型,结果与血清学所定表型完全符合。结论: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应用于ABO血型疑难样本。

  • 标签: ABO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PCR-SSP
  • 简介:2011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了P1PK血型系统的抗原,命名为P1PK,编号003。确认该系统有3个抗原,分别是:P1,PK,NOR。本文就目前对P1PK系统抗原的研究进展,做一扼要概述。并针对"P抗原"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经历的定义不清、命名混乱,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观点加以澄清[1-4]。

  • 标签: 糖苷类抗原 副糖苷类抗原 冷抗体 自身抗体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十堰地区加德纳氏菌(GV)感染途径的调查分析,以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578例女性,按其居住地分为2组:A组(城区)345例;B(乡镇)233例。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再从商品清洗液的使用、豢养宠物和性伴多少3个方面随机询问调查55例。结果:细胞学:A组:CⅡ344例,99.7%,CⅢ1例0.3%;B组CII231例,99.1%,CIII1例,0.9%,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V阳性率:A组:86例(86/345)24.9%,B组,35例(35/233)15.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①清洁液使用:A组(27/30)90.0%,B组(6/25)24.0%,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豢养宠物:A组(7/30)23.3%,B组(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多性伴调查:A组8例(8/30)26.7%,B组,1例(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妇女GV感染与商品清洗液的使用、豢养宠物和性伴多少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加德纳氏菌 线索细胞 细胞学检查 生活习性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讨这几种肿瘤标志物(TM)单独与联用时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65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8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M的水平,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水平并比较不同TM单独及联合使用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胃癌组CA125、CA19-9、CA72-4、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采用单项TM诊断胃癌时,灵敏度最高的为CA19-9,特异度最高的为CEA,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为CA19-9;采用不同TM的组合诊断胃癌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的为CA19-9与CEA组成的组合。结论:血清TM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选择适当的TM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性能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血液初筛过程中,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方法:运用瑞典进口CA6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检测40例静脉血标本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体积(MPV)。结果:在标本采集后的1min、5min、10min及30min进行检测,PLT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PV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为10min。既可以满足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又能缩短献血者的等候时间,提高献血者的献血体验。

  • 标签: 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 献血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比较ML/FAME与URANUSAE150两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使用相同厂家的同批号试剂,分别采用XANTUS加ML/FAME组合与URANUSAE150两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质控品标本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厂家的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同批次连续20个质控品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四项检测结果是一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厂家的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同时应用于采供血机构的免疫项目的检测。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质控品 无偿献血者 HCV HIV TP
  • 简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血站供应临床的仅有浓缩血小板产品,由于浓缩血小板的悬浮液采用供者的血浆,血浆中含有抗原、抗体、凝血酶、纤溶酶等异体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和HLAI类抗原均可引起同种免疫,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注不良反应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血浆过敏、IgA缺乏的患者,由于患者血浆中有IgA抗体,当输入含有IgA的血小板时,往往发生严重的抗原抗体反应。

  • 标签: 血小板添加剂 血小板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