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告了应用维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8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0.03岁,绝经时间为5-23年,平均14年,应用维爱2.5mg,隔日一次,口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自觉症状改善者(有效率)为91.8%,治疗前后分别用Luna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L2-4的骨密度(BMD),治疗后50-69岁组明显提高(p<0.01),70-81岁组BMD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没有一例出现再来月经者。本治疗结果表明维爱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较好的性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利维爱 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BMD 自觉症状 L型
  • 简介: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临床上常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以醋酸氢化泼尼松封闭,但效果欠佳,为了探讨应用美达松封闭治疗网球肘的效果,我们自1997年~1998年对50例网球肘患者分别应用美达松和醋酸氢化泼尼松封闭治疗并随访,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利美达松 封闭治疗 网球肘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伊贝坦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伊贝坦治疗组(I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经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所有大鼠均给以普通饲料喂养,I组大鼠每天以伊贝坦15mg·kg^-1·d^-1灌胃,C组和D组大鼠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测体重及血糖,处死大鼠后取骨,应用显微镜观察骨组织显微结构和进行骨组织形态密度计量学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骨组织OPGmRNA及RANKLmRNA的表达。结果12周末,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光镜下均出现骨质疏松表现,I组骨质疏松程度比D组轻。骨组织定量分析显示,MTPT在D组及I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MTPS在D组及I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1)。I组与D组大鼠骨组织相比,MTPT显著增加及MTPS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与C组大鼠比较,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显著降低(P〈0.01);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又较D组显著增加(P〈0.01)。骨组织RT-PCR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ANKL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mRNA的表达则明显高于D组(P〈0.01),而RANKLmRNA在I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伊贝坦可使糖尿病大鼠骨组织降低的OPGmRNA表达水平得以部分恢复,上调0PG/RANKL比值,这可能与伊贝坦的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效应有关。

  • 标签: 糖尿病大鼠 骨质疏松 伊贝沙坦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 简介:目的:观察塞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250&#177;20)g随机分成4组:正常生长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塞膦酸钠治疗组(RIS)和塞膦酸钠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组(RIS+PEMFs),每组8只。后三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2wRIS组给予0.1mg&#183;kg-1&#183;d-1塞膦酸钠灌胃治疗,RIS+PEMFs组给予0.1mg&#183;kg-1&#183;d-1塞膦酸钠灌胃和1h&#183;d-1脉冲电磁场治疗,Sham、OVX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去势后12w、灌胃治疗4w、8w、12w后四组大鼠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骨密度(BMD),治疗12w后进行血生化检测、骨CT值测量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去势后12w后三组BMD与Sham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确立;灌胃治疗12w后,RIS、RIS+PEMFs两组较OVX组BMD(P<0.01)、骨CT值(P<0.01)均较高,且RIS+PEMFs组BMD、骨CT值均比RIS组高(P<0.01);RIS组血清Ca、ALP浓度均较RIS+PEMFs、Sham组高(P<0.05),且RIS+PEMFs组血清ALP浓度较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病理形态学观察中RIS+PEMFs组的骨小梁形态较完整,较接近Sham组水平。结论去势后12w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塞膦酸钠对去势所致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与脉冲电磁场联合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去势 利塞膦酸钠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